鸣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陶仲毕竟是在秦国挂名的大夫,遇见了人却不往上报,在夏太后重病的当口显然是很不好的,所以蒙骜要去推荐,而荀英并不介意走个场,能治就治,治不好也没办法。
嬴政来到蒙骜房中,便看到老将军蒙骜和一男子,看男子放在蒙骜腕上的手便知这当是一位大夫。
嬴政定定看了脑子,初看只觉得熟悉,一时想不起来,复看……
荀英的病人很多,他一般不会刻意去记他们,个别的除外,比如……像嬴政这种面相特别而罕见的。
作为一名比较有能力的大夫,荀英的病人很多,他一般不会刻意去记他们,个别的除外,比如……像嬴政这种面相特别而罕见的。
荀英的启蒙是由他哥负责的,至于为什么不是亲爹荀子,因为父不亲教其子,以免太过亲近导致有失恭敬。
孔子言女子近则不逊远则怨,放在父子上虽然不太贴切,但这条规则确实被荀子拿来用。
保持父亲的威严,在普通人家也许没什么必要,但这一点在王室应该体现的淋漓尽致,每一个王都想让自己的儿子既拿他当父亲又当君王,然后两者还能结合得完美无瑕。
历史证明了这么想的人多数在想桃子,把理性和感应的完美贴合平衡矛盾,能做到这一点的人能有多少?
等到荀英可以在儒家这条路进一步走的时候,荀霁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并且有余力继续指导亲弟弟,可以说荀英的第一个老师就是他哥。
儒家六经,荀英曾最用心研究的就是《易》,虽然孔子并不提倡用《易》来算命,但毫无疑问它是有这么个作用的,只可惜荀英卜蓍的水平有些奇怪,再加之后来被风某人锤过,他对这件事并不上心。
相面是荀英主动找人学的,因为他想知道医家的望闻问切其的望诊和相面有多少相通之处,学到最后虽然相面是学到了,可他觉得自己本职是个大夫,相面显然本末倒置。
他是个游医,难不成治了病还有打听人家后续?他难道这么闲?
大夫的时间是宝贵的。
帝王之相,荀英脑子里冒出这个词的同时也意识到眼前的男子是谁,很多年前他见过的冷峻少年,过了这么多年他的气势却是越发强了,也更靠近他看得出的命运。
过了这么多年荀英脑子里那些相面知识还存在着,这可能和他每次给人看病时都会顺带打量他们的面相有关。
多年望诊成习惯,早知道相面还要耗费精力他还不如不学。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风少旻无论怎么样都能活的毫无压力毫无负担,荀英觉得自己还差了些,可如果他真的放弃一切的时候他还是自己吗?
又或者他更该问自己他真的能放下心中哪些萦绕许久不曾散去的执念吗?
心思千思百转,可放到现实中却不过一瞬,荀英收了手,亦收了视线,他对蒙骜到,“将军身体好了些,药方我改一下,不打扰将军与了。”
荀英对堂上诸人行礼便径自退去,并没有去关注其余诸人面容。
“大将军身体如何?”嬴政问,“可能当饭否?”
廉颇老矣,能当饭否?在后世人看来辛弃疾辛大佬词中的一个典故,荀茂也曾经这样认为过,毕竟他当年高考可是狠命背诵必备六十四首古诗词以及其中典故。
以至于穿越到战国在听到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句话时竟有一种不真切感,公园前243年,秦王政七年,赵悼襄王继位,用乐乘而舍廉颇,知道此事的那一刻,荀茂便意识到自己在见证历史,他也将……创造历史!
廉颇先去魏而后奔楚,赵王有用廉颇意,郭开心生恐惧,贿赂侍者,以至于赵王听到的是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
赵王以为廉颇老矣,不堪其用,遂不召用。
嬴政的这句话像打趣,但更是情真意切的询问,他想知道蒙骜的身体到底如何。
“虽能饭,然不堪大用。”这一次的重伤让他险些丧命,虽然最后活了下来,可他却是能感觉到不如从前多矣。
经此一役,秦国军权交接已成必然之事,而这势必掀起一场风波。
“臣还有一事,方才那为臣诊治医者医术卓绝,或可谓王上排忧解难。”蒙骜说完话,停顿了会道,“此人实为多年以前曾为王上调养身体的陶仲大夫。”
“陶仲?”嬴政愣了一下,忽然像起记忆深处只与自己有寥寥几面的冷漠医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