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橘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桐山道有千余步。
尘长梦于前,白无意随在他不远处,同行皆是孩子或少年,他们彼此之间偶尔相视,但脚下步伐却一息不停。
到两百余步,有人开始体力不支,仿佛这短短百步,却走了山路万里。
只有赤心者才能行得过这山道。
如果步伐不够坚定,内心不够勇敢,浮生山便会以这种方式阻拦其前行,但同时也是一种保护——不勇不坚者,是无法于孤山之上成就溯魂之路的。
如若现在不退,那么五年之期将会是囚禁与折磨。
三百步,疲累到跪地喘息的也不在少数;而四百步时,便已经有人折返,他们面色颓然。
从这里退却,不代表就一定没有能力,只是浮生山认为以他们此时的年纪,还没有足够的坚韧和勇敢。
诸多因素,使他们将来注定无法于孤山中潜修。
折返的路无比轻盈,但却再也无法回头。
也许有些孩子会在离开之后进入某家武院修习,而其中极有天赋者,将来的造诣仍然可期。
溯魂之路本就是一条自由的路。
七百步,山道上的人只有开始时的五成。有甚者,即使满身大汗淋漓,却仍然坚持,这同样也是一种勇气。
八百步,尘长梦回头望望白无意,两人对视一刻,白无意微笑,拍了拍他的肩,继续走去。
“偏了,偏了。”
前方高壮少年推扶着一位素衣男孩,他另一臂下还抱着陈红的酒罐。
“你不要推我好吗?我自己能走的。”书山尽埋怨道。
“你自己走实在太慢,我扶着你要快得多。”
尘长梦挠挠头,小声问:“原来还真能带酒啊?”
回答:“天下之大,何人都有。”
白无意倒并不在意那执酒少年,他回首张望四周,有些失望。
千步已至。
云坛之上,九鹤真人不作言语,却似有灯塔藏于眼中,他们用目光为孩子们指引方向。
云坛中心,环坑上,嵌着一座足有十丈方圆的珠石,珠石表面如若圆镜,质地也似玉般通透。
“这就是魂珠?”
怪不得当时王怀释说魂珠没法随身携带,倒是不假。
而就在两人身边,有位赤衣孩子尝试去触碰魂珠,随着五指与之接触,他掌心下的珠石白光迸发,逐渐形成光圈。
光圈下方,隐隐显现出蛛网般纵横交错的条络。
白光愈发明亮,继而又由白转变至黄、青、蓝、橙,最后于橙色中稳定。
魂珠已与他的脉络构成连接。
一位真人走至赤衣孩子的身旁,只是看了眼魂珠上的光圈,便伸手抚摸他的头顶,摊掌指引着他向云中更深处走去。
孩子怔怔地望着真人,明意后,他并不急于离开,而是向刚刚桐山道的方向远眺。
他噙着泪,目中满含不舍,最终朝云坛之后走去,消失在云幕之中。
人们陆续仿照刚刚赤衣男孩的做法——用手去触碰魂珠。
“孩子们,且听我说。”
于是,皆望向那位说话的鹤真人。
“魂珠七色,分别代表不同的初脉穴位数。
一百一十一位以下时为白,一百一十一至二百二十二位之间时为黄,依此往后对应——青、蓝、橙、赤,最后的六百六十六至七百二十位则为黑。”
刚刚赤衣男孩的珠色为赤橙,也就意味着他的初脉穴位数在五百之上。
“魂珠显色在蓝以下者,视为不合格,就此折返离开罢。”
不少孩子伸出去的手又退了回来。
魂珠显色之后的结果是必然的,如若不合格,便只能离开。他们还不想太快的面对结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