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苏苏大音希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井源奏报:“回陛下的话,臣率军抵达大同时,瓦剌军已退。阳和口一战,大同守军损失惨重。郭敬与石亨亲历了战阵,还是让他们讲讲当时的情景吧。”
王振:“传郭敬、石亨!”
郭敬与石亨被侍卫押进行宫,跪倒在地,连声告罪。
王振道:“郭敬,你给陛下说说阳和口是怎么回事吧。”
郭敬心有余悸地讲述:“瓦剌军太凶狠了!箭矢如雨,马快如风,杀人如麻,长刀起处,人头滚滚。我等奋力拼杀,但最终仍难以力挽狂澜,武进伯总兵官朱冕、西宁侯驸马宋瑛,皆战死沙场。臣与石将军杀开一条血路,才得归城中。臣等无能,请求皇帝处罚!”
以骁勇著称的石亨在一旁羞愧不已。全军覆没,他这辈子还从没打过如此窝囊的大败仗。
行宫里的气氛变得异常沉重,谁都不发一声。三天前亲征军路过阳和口时,战场并未打扫,明军伏尸遍野,尸臭弥漫,气氛极为恐怖,已有胆小的亲征军士兵在开小差。而战死在阳和口的宋瑛与朱冕二将皆非常人,都是功臣之后,特别是宋瑛,开国名将宋晟之子,娶的是朱棣与徐皇后最心爱的四女儿朱智明,即赫赫有名的咸宁大长公主,朱祁镇都得尊她一声姑奶奶。两位将领的死节,令朱祁镇垂泪不已。
王振脸色惨白,问:“也先他人呢?”
井源答:“大概是畏惧陛下的神威吧,消失得无影无踪。”
王振吩咐郭敬与石亨:“你们两个先下去吧,听候处置!”
郭敬和石亨起身,灰溜溜地退下。
朱祁镇问朱勇:“成国公,宣府那边怎样了?”
朱勇奏答:“回陛下的话,臣与吴克勤、王贵两都督赶到宣府时,阿剌知院已退兵。臣便率部与大部队会合,前来护驾。”
朱祁镇道:“既然来了,你的人马就编入后军吧,由你来担任后军统帅。”
“遵旨!”
朱祁镇道:“诸位爱卿,你们都来说说,下一步该如何做。”
大家都看着王振,他不言声,谁也不敢说话。
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与郭敬那番恐怖的描述给王振兜头浇了一盆冷水,打仗真不是好玩的事情!他就势说道:“陛下神威,天朝大军神勇,瓦剌人望风而逃,我们此次亲征的目的已经达到了。皇上,既然无仗可打,我们还待在这里做什么?不如班师回朝吧!”
邝壄大惊:“班师回朝?二十五万大军,劳师动众,仗没打一场,就班师回朝?”
身为兵部尚书,邝壄本是极力反对御驾亲征的,可是既然来已经来了,过场都不走一下就往回返,岂不是形同儿戏?怎么着也得在此观察几天,相机而动呀!
王振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皇帝亲临边关,宣示了天朝的决心,敌虏畏我天威,鼠窜唯恐不及,我们不是已经得胜了吗,对吧,皇上?”
朱祁镇转念一想,道:“对呀,我们得胜了。”
王振又问张辅:“太师,您说呢?”
张辅尴尬地回答:“张辅听皇上的。”
王振道:“皇上,也先被您吓跑了。瓦剌人居无定所,踪迹飘忽不定,即便我们追出关外,茫茫草原,也不一定找得到他们,反而靡费军力。教训也教训过了,就此班师回朝,实乃上策!”
朱祁镇虽心有不甘,但还是说:“伴伴说的是,既然瓦剌已被教训过了,我们就回去吧。”
此时的朱祁镇,与他的伴伴王振差不多,出发时的雄心壮志已被琐碎而艰苦的现实几乎消磨殆尽。回去就回去,还是宫里踏实。
王振道:“好,皇上和张太师都觉得没有继续留下来的必要,那今日王振就斗胆做一回主,大军返京!皇上,您看留谁镇守大同呢?”
朱祁镇道:“那就留都督刘安为大同总兵官吧,都督同知郭登为副总兵,协守大同!”
二将皆为勋臣之后,此次随皇帝一路西征来到大同。特别是广宁伯刘安,平日里很讨朱祁镇喜欢。
刘安、郭登齐声:“遵命!”
“若也先再敢来犯,替皇上好好揍他!”王振嘴上不饶人。
刘安、郭登齐声:“得令!”
王振:“号令三军,明日一早,经蔚州,入紫荆关,打道回京!”
(本章未完,请翻页)
他选择了一条与来时不同的路线,南线。
众将看着皇帝朱祁镇。
王振:“怎么,没听明白吗?”
朱祁镇朝大家点点头。
众将齐声:“得令!”
※
这天吃罢晚饭,蒯祥、蔡小芹、蒯义、小凤都不急于回各自寝房,一家人坐在堂屋里说话,话题很快就转向了当下的战局。
小芹猜度:“都半个月了,田铎和大郎他们应该抵达大同了吧。”
蒯祥道:“应该是到了。”
“不知道这仗打起来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