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小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回头九月把路上遇上沈珏的事同元羲汇报了一遍,公主殿下听了,只阖了双眼,并不回应。
关于筹建义仓的公告很快贴了出来。告示上写明至今年始,每年秋季各家需出一石粟麦储于当地义仓,以备灾年所需。
这是为以后再有类似灾劫而做下的准备,但是并不能解决眼下的困局。那告示后头又写明百姓若有余粮,可先捐出,由官府
统一调度物资赈济灾民,捐出的粮食会在今年秋义仓的粮食收上来之后奉还,捐九还十一,立下契约为证。最后还附了州府拟定的统一契约样式,竟是写得十分详细,保障了捐赠者的诸多利益。
这样做足功夫,又有人带头,稍有富裕的人家多少也愿意拿出一些来。各郡县的官吏们陆续都忙碌了起来,在粮仓门口设了诸多摊位,一边忙着称粮收粮,一边忙着订契画押。
既要筹建义仓,自又要招募流民做工。这回因义仓建在乡镇,直接招募当地百姓做工,亦消化掉了好些流民。
青州府的百姓何时见过这样的阵仗,每一日都有新的政令出来,叫人目不暇接。但是好处又显而易见,容易闹事的流民有了去处,灾民有粮可领,粮商因利益驱使,组建商队大量从隔壁冀州买粮再运到青州卖给州府。如此这般,叫整个青州都恢复了些许生机。
却说冀州的粮商见有利可图,亦纷纷运了粮食来青州售卖,青州原本居高不下的粮价,因了粮食多起来,而变得接近平常的价格。
而青州境下各郡守,迫于公主和御史的压力,咬着牙开了官仓,不过两三日,原本看着官仓里的粮食一日日少下去,心急如焚。后来陆续有粮食捐过来,情况稍稍改善些,谁知才过不久,便有各商队把粮食运至府衙。一问才知,这些原是要卖给青州府的,那边直说州府粮食够用了,让卖给境下郡县。
来都来了,自不可能原路返回,一分不挣白忙活一场不说,路上还损耗了一些。冀州粮商们各都咬了咬牙,商议了一番,便都打听起了青州境下郡县情况,后又互通有无了一番,彼此划分了区域,便都运了粮食去了自己分到的郡县。
为防一车车粮食沿途遭民众哄抢,公主殿下好心地调拨了两州军府的官兵们护送,务必叫人与粮食都安全地送到地方上。
各郡守见了送上门来的粮食,甚为喜悦,这几日御史一直在下面走访,他们压力也很大,官仓的储备粮一直在减少,这会儿见人送粮上门,自然欢迎。便是要付钱,讨价还价一番后基本也乐意掏钱。
反正最终是青州府出
,朝廷届时拨下赈灾的银子来,自会补贴到位。
义仓筹备来的救济粮和粮商们运来的粮食,大大缓解了郡县的压力。青州的灾情渐渐得到了控制,苏彦周各地巡访下来,见情况一日好过一日,心中渐安。
元羲坐在案后,听着他的汇报,点了点头,道:“如此甚好。这些日子辛苦你了,一直在下边跑。”
苏彦周便道:“巡视郡县本就是臣的职责,算不上辛苦。殿下为青州百姓出钱出力,才是真叫人佩服。”
却见那公主殿下听了微微一笑道:“不过是哄他们办事的说辞而已,本宫可一个子儿都不出。”
苏彦周不由大惊:“那……”
元羲道:“当然青州府出。说到底赈灾是他们的职责,本宫不过是来监督赈灾核查灾情而已。”
饶是苏彦周算不上古板君子,这一刻也有些愣住了。
“当时本宫说的是库府银钱不够,由本宫兜底。青州府钱够,自然用不着本宫出。朝廷赈灾的银子应很快会下来,算下来应是够的。”
苏彦周想了想,同元羲一礼道:“便是一分不出,但殿下为青州殚精竭虑却是毋庸置疑的。便是赈灾的银子能那么快下来,也是因殿下身在青州之故。殿下的所作所为臣看在眼里,感佩在怀。还请殿下受下官一拜。”
元羲抬眼看向他,笑道:“你倒是会说话。”
她的眼中有雀跃的光芒,这话说得平易近人,又似乎带了些调笑的意味,苏彦周的脸一下子便红了起来。
当即红了脸争辩道:“臣字字发自肺腑,非有意逢迎殿下。”
元羲看着他,点了点头道:“我知道。我这也是肺腑之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