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153章 第 153 章【1 / 3】

舆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老书记口中的农场指的是, 今年年初刚刚成立的国营东风农场。

第二生产队如今是其中的一个连队,生产队的社员们也一跃成为了国营农场的正式职工。

没错,如今农场的建制跟部队很像, 都称某某连队,一个连一般就是一个生产队, 国营东风农场规模不小, 总共有六七十个连队。

说起来, 这个国营农场的成立, 还跟城里往乡下精简人口有关系。

从去年年初开始,洋城就开始精简城市人口, 一开始,是把五八年五九年跃进时期招工进城的那些新工人,还有他们的家属给精简回乡,让这些人重新回到农村去。可是,这些人离开之后, 城里资源仍旧不够用,紧接着就开始精简机构的人员, 下|放干部。

整个省统共有两万三千多名干部被精简下|放了, 光是洋城一个地区就占了七八千人。

没办法, 前两年城市盲目扩张, 人口一下增加了很多倍,经济又不行, 根本养不了那么多人,刚好农村还有很多荒地没有开垦, 特别需要劳动力,把人赶到农村去一举两得。

好好的铁饭碗瞬间没了,也没有人敢吭声, 因为这些人身上都贴着个“右”字,到农村是去接受劳动教育,由不得你不愿意。

既然是让接受劳动教育,那总得有个块地能开展劳动吧。

农村出身的干部好处理,从哪儿来回哪儿去,回去跟农村社员一起劳动。可是,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干部是城里人,他们在农村没有家,或者是老家在外地,被精简之后,没地方可去。

这部分人也是劳动力啊,而且,人数还很不少,当然不能浪费了。

听宋方平讲,市w专门成立了个下|放干部领导小组,讨论这些下|放干部的安置问题,后来,他提议,可以在洋城市边上的几个郊区,圈地成立国营农场。

这么做的好处有很多。

一来,可以把那些无处可去的下|放干部安置到国营农场里去接受劳动教育;二来,城里物资短缺,农场生产出来的粮食、肉、蛋、奶等产品可以就近供应给城市居民;此外,还有一个隐藏的好处——稳定民心。那些生产队的社员变成了农场的职工,每月有固定工资可拿,虽然干的还是种地的活,但比当农村社员可要幸福多了。

他当时是这么说的,“不是所有人都愿意铤而走险地逃出去的。成为一个工人,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一直是件可望不可即的事情,如今那么好的条件就摆在眼前,幸福的生活眼看触手可及,我不相信,还会有那么多老百姓会选择冒险。”

初念当时就朝她大哥竖起了大拇哥,一步实现阶级跨越,这一招,绝了!

相信,除了冒险分子外,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留下,成为一名光荣的农场工人。

就看第二生产队的社员,自从变成农场工人,社员们的腰杆挺的都比以前更直了,话里也总爱带着‘咱们农场’这样的字眼,老光荣了!

当然,为了以防万一,农场每个连队都成立了保卫部门,由一些退伍的军人负责保卫工作,相比之前生产队的民兵,管理要严苛的多。

去年年底,下|放领导小组派人去几个郊区联系筹建国营农场,总共选了五块地,建了五个国营农场,东风农场便是其中之一。

在这件事情上,初念出了那么一点点力——她向宋方平推荐了第二生产队,后来城郊公社第二生产队,连同它方圆的几十个生产队的土地,就被圈进了东风农场里。

老书记盛情邀请,那自然是要去看看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