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63章:白老为中秋求诗【4 / 4】

红尘闲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问就直接问嘛,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正好自己的手里还有关于中秋节的绝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岑羽笑着回道:“请教不敢,但徒孙在前几天刚刚又写了一首关于中秋节的诗词,不要听一下。”

电话里顿时传来了几道激动的声音,“什么?你真的还有货?不会是逗我们三个老头子玩的吧。”

一听这声音。

岑羽就知道,这是长孙谷与孔孟的声音。

岑羽笑道:“当然是真的。”

“那你念吧,不,你还是发一条信息发过来算了,就这样,先挂了,你小子快点。”

说着,手机便传来了一连串的忙音。

岑羽一声无语。

刚才叫小羽,那是一个亲切,现在叫小子。

岑羽直接朝小灵道:“小灵,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传入我的手机,发送给白老爷子。”

几秒过后。

“完成发送。”

……

帝都。

某一座四合院内。

白庄三人一脸兴奋地看着岑羽刚刚传来的这首诗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盯着看了好几分钟之后。

白庄兴奋道:“好美的词,一整首词都非常的美,简直找不到一点瑕疵。真不愧是我徒孙,尽得我真传。”

孔孟:老不羞,不要脸。

长孙谷:老不羞,不要脸+1。

“咳咳、咳咳。”

孔孟假装咳嗽了几声,说道:“我现在赏析一下:

首先小羽先运用了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

“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无限美好的憧憬和理想,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此词上片望月,既怀超宜兴致,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其问之痴迷、想之逸尘,确实有一种类似的精、气、神贯注在里面。”

“小羽在词中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一种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接下来的一句,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强烈、更迫切。“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读者从中可以感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

“小雨写的这首词,真是妙啊!”

正当孔孟正准备继续说下去的时候。

突然被长孙谷给打断了,说道:“你先停一下,接下来该到我了。”

“这下片主要是写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到了房中迟迟未能入睡之人。”

“这里既指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人。“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

“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词人便无理地埋怨明月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相形之下,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了。”

“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却又含蓄地表达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词人毕竟是旷达的,他随即想到月亮也是无辜的。”

“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呢?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

“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哲理意味。”

“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

“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说法,好友天各一方,不能见面,却能以精神相通。“千里共婵娟”也可以说是一种神交了!这两句并非一般的和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

“好了,我赏析完了,老白,到你了,千万别客气。”

白庄没好气道:“哼,却已经说完了,我还有什么好赏析的。”

“我只想说的是,这是我徒孙写的诗。”

孔孟与长孙谷看着,一脸傲娇的白庄,一脸无语。

你徒孙,你牛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