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白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05
冀南平原上的抗日气氛日益渐浓,一腔热血的金昌盛时刻被这种气氛所包围所感染,他觉得自己空有一身武艺却无用武之地。他在家里实在呆不下去了,他一有空闲就跑到梧桐庄凤凰庙后的树林里摆弄他的那口德国马刀,就踢腿打拳练武艺,甚至跑到十里以外的王杨兴村去打听抗日的消息。
八路军一二九师根据中共中央和同志做出的“抓住大好时机,以太行山为支点迅速分兵,由山地向平原进发。”的指示,于一九三七年底以五个连组成的东进纵队,委派陈再道任司令员率队开赴冀南。另有一一五师的六八九团也在挺进山东的途中转战冀南一带。陈再道因幼年患天花无钱医治生了满脸麻子,人称“麻脸司令”,他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进驻冀南很快打开了局面。首先是他率领东进纵队和一一五师六八九团攻克威县,打跑了盘踞威县的日伪军。紧随其后乘胜追击,分兵向漳河南北以及卫河两岸发展,先后拿下临清、高唐、临漳、滑县等二十多个县城,消灭了日伪军一万余人。陈再道和八路军东进纵队威名大振。
消息传到了太行山中武安县一带的一二九师总部,刘邓二位首长大喜过望。刘伯承不无幽默地说:“人们都说一个麻坑一个心眼,陈再道这个小麻子点子还真不少,几个月时间就折腾出如此局面,难能可贵啊!”
邓小平接过话茬:“响鼓也要重锤敲,咱在给他配上一员大将,怎么样啊?”
刘邓二位首长一拍即合。然而,他们在调兵遣将上颇费了一番思忖,挑来选去,最后拍板:非宋任穷莫属。
此时,陈再道率领东进纵队在冀南的抗日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枣强县王杨兴村教师员李朝宗赴南宫参加了东纵开办的第一期党员训练班,接受了开展抗日工作的宣传和党组织建设任务。
李朝宗于一九0二年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里,父亲早年去世,依靠母亲务农纺织度日,艰苦的环境培育了李朝宗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他自幼奋发读书,品学兼优,但因家境不济,十四岁报考枣强乡师时连报名费都交不起。李朝宗既沮丧又尴尬,在从家至学校的路上往返哭泣三趟,一把鼻涕一把泪,让围观的百姓扼腕叹息,其母更是于心不忍,便将自己仅有的一些衣物变卖掉,才勉强为他交上了入学费用。李朝宗毕业后在农村小学任教。一九二0年,枣强一带严重干旱,全年无收成。孩子们无钱上学,教员也失去生路。李朝宗只好投奔到张家口其表兄处,在协兴成皮店充当司帐。在商店里,他目睹那些有钱人生活奢侈腐化、纸醉金迷,对工人却残酷剥削、凌辱欺诈,便对他们在思想上产生了厌恶、在情感产生了对立、在行为上产生了逃离,于是又回到了枣强教育界。他抓住一切有利时机,把积极的思想和主张毫不保留的传教给学生。
一次,李朝宗把学生领到一块高粱地头上,向学生提问:“人们为什么种高粱呀?”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争得面红耳赤。有的说,因为高粱可以蒸窝窝熬稀饭填饱肚皮;有的说,因为高粱可以喂牲口干活、造酒喝了解乏。李朝宗瞧了瞧那些天真的眼神儿,略加思索地说:“农民辛勤劳动种粮食就是为了让高粱长成粮食,而不是为了别的,”他的目光在这片高粱地里搜寻着。他一边说着一边找到了一颗乌米(就是不结籽粒只长了一些黑粉的穗子)继续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们一齐回答:“这是乌米”。李朝宗点了点头,把手里的乌米举过头顶,“可是,这乌米好不好呢?”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不好!”李朝宗这时意味深长地说:“是啊,乌米不是好东西。人们一样给它下种、施肥、除虫、锄草,可是它却长成了没有用的东西。”学生们由此领悟到,长大了应当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能像高粱当中的那种乌米长成废物。李朝宗又讲了如何才能不当乌米,使学生们受到了深刻生动的教育。从此,他的教学思想在广大师生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九三六年,中共冀枣工委李力来枣强开展党的工作,他看到当时在马坊村教书的李朝宗富有正义感,倾向革命,就发展李朝宗加入了中国。李朝宗入党后,积极学习革命理论,思想水平迅速提高。他根据党组织指示,在教育界秘密开展革命宣传工作,积极地完成党所交给的任务。七七事变后,日寇入侵华北的野蛮行径激起了李朝宗更大的义愤,他决心为挽救民族危亡而奋斗。他到处奔走呼号,联合当地小学教员,积极宣传抗日救国主张,印发抗日宣传品,在恩察、卷子等村庄散发、张贴;他们组织演讲会,在集市上演讲,教育民众团结组织起来,坚决抵制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他经常喊出的口号是:“我们老百姓团结起来,一致抵抗日本侵略者!不给日本当牛马,誓死不当亡国奴!”他每次演讲都声情并茂,眼里总是噙着激昂的泪花,经常把嗓子都喊哑了。
他从东进纵队学习回到枣强后,首先在知识界和农民群众中积极开展抗日活动,并从中发展了一批员。由于工作活跃,成效显著,很快在社会上有了一定的影响。
一九三八年三月,由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临阵点将,宋任穷肩负着抗日救亡的大任,带着一个骑兵团踏上了冀南这片土地。从此,陈再道如虎添翼,冀南平原的抗战形势如浴春风。
不久,枣强县城开来了八路军大部队,把原有地方武装进行了统一整编,并于一九三八年四月成立了冀南抗日军政委员会(统战组织),杜冠伍为枣强县代表,常驻军政委员会,任政务科长,兼任枣强县独立团军代表。一九三八年五月,中共枣强县委建立,李朝宗被上级党组织任命为枣强县第一任县委书记。
在冀南党政军领导的直接支持下,在李朝宗书记的亲自领导下,枣强县的抗日局面进一步打开,建立了各级抗日政权,收编和改造了游杂队伍,扩大了抗日武装,建立了县抗日游击队,推行了合理减租减息政策,得到了广大人民大众的一致拥护,调动了广大群众的抗日积极性。
金昌盛逐渐地了解了时局,逐渐地增长了爱国情绪。
为了给日寇占领和据守县城制造困难,一九三八年夏,枣强县委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通过各级战委会组织了近万名群众,彻底拆除了敌人占领后可为依托的天然屏障——县城城墙。为开展平原游击战争,做好与敌长期艰苦作战的准备,动员全县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破路挖沟改造平原地形的热潮,把全县村间大道挖成了交通沟,村村相联。
金昌盛积极响应县委号召,自愿参加了这次拆墙挖沟劳动。
在劳动的间隙,李朝宗抓住一切机会教育民众,要求民众做自强不息的强者,不能像“乌米”那样做无用的人。
抗日战争开始后,李朝宗又经常拿“决不当乌米”这个故事教导人们。
和李朝宗年龄不分上下的金昌盛,牢牢地记住了李朝宗讲的“决不当乌米”的故事,并深受教育和启发。他暗暗发誓,“要与军刀共存亡,不消灭土匪和小日本决不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