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荣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萧绰从来没有感到如此艰难和无助,乾亨元年、统和四年,宋军两次北伐,社稷有倒悬之急,国家遭倾覆之危,但那时,她多么镇定和自信。但今天,她忽然感到自己是这样的孤单和软弱。
在朝堂上,她还能振作精神,笑谈自如,可是一回到寝宫,一股巨大的压力和担忧就牢牢地压着她。让她几乎难以呼吸。
一开始,她觉得这也许自己老了的缘故,可是,当她看到韩德昌的时候,她的心情也变得愉悦,呼吸也十分畅快。
她想把这个情况告诉韩德昌,但一想到这里她不由地脸红,想告诉他什么呢?是啊,一大把年纪了,怎么还有这样的情形呢?
她就这样忍受着压力和担忧,寂寞,无助包围着她,她曾后悔发动这场战争,尤其是战争打到这个份上,骑虎难下,各种麻烦和危险一起向她涌来,将她拖到漩涡的边缘。她感到被那股强大的引力牢牢地吸住了,使她无法脱身,最终会被卷进深渊里去。
为了打这一仗,她准备了好多年,犹豫徘徊,徘徊犹豫,不想出兵,可是,即使不出兵,又会怎样呢?偷得一时之安。边境年年摩擦不断,冲突不断,百姓永无宁日,国家也永无宁日。她必须解决这个问题:打一仗,打出一个太平世界来。
可是,没想到情况变得这么糟糕,别看她在朝堂上侃侃而谈,一副信心十足的样子,但她心里十分清楚,她和她的军队已经陷入了极其危险的地步了。
现在,该怎么办?萧绰心里真的是毫无办法。皇上曾建议渡过黄河,直取汴梁,这或许是个办法,但是,黄河一直有宋国军民守卫着,不分昼夜的凿开河冰,千里黄河没有可渡之处,渡船也都被拖到南岸去了,过不了河,进攻汴梁就成了一句空话。况且,即使渡过黄河,围住了汴梁,又能如何?区区一个瀛州都攻不下来,汴梁岂不更难攻打?那时深入宋国境内更深,粮草更难为继,宋军再堵住黄河,那真是无路可走了。
萧绰不敢冒这个险,韩德昌也不支持这个建议。
“那怎么办?”耶律隆绪说。
萧绰说:“只有让王继忠与他们和谈。”
耶律隆绪皱了皱眉头,说:“可是万一和谈不成,怎么办?”
韩德昌说:“万一和谈不成,皇上和太后先走,撤回国内,臣为你们断后。”
萧绰说:“好了,现在说这还为时过早。”
韩德昌严肃地说:“不,不早了,应该考虑这些事了。”
萧绰不觉地一惊,惊恐地看着韩德昌,说:“即使,真到了那一步,朕也不要你断后,朕亲自断后。”
韩德昌说:“身后的追兵固然可怕,但是回去的路上更是凶险无比,别小看那些龟缩在城池里不敢出战的宋军,一旦知道我们兵败的消息,势必会扑出来咬人,凶恶程度比追兵还厉害。”
萧绰说:“是啊,墙倒众人推,谁都想趁机立功。”
耶律隆绪惊恐地看着萧绰和韩德昌,目光从这个脸上移到那个脸上,又从那个脸上移到这个脸上。
萧绰看了他一眼,说:“皇上,你怎么了?就这样,你就害怕了。”
耶律隆绪说:“儿臣不是害怕,只是担心。”
韩德昌说:“皇上也不要过于担心,老臣就是拼了性命也要护送你和皇太后回到契丹。”
萧绰说:“主要是不要灰心,你是一国之主,要拿出一国之主的样子来,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我们现在还不到山穷水尽之时,朕相信王继忠会和谈成功。”
话虽如此,但萧绰心里确实没有底,几次和谈,双方都不欢而散。在契丹军中不想和谈的大有人在,有人即使愿意和谈,也是要宋国归还关南之地为先决条件,否则,就不要谈下去了。
但这些恐怕宋国是不会答应的,尤其是那个刚上任的宰相寇准,他是绝对不会答应的。萧绰从王继忠和其他人口中了解了这个新任的宋国宰相,对他的手段和性格有了相当的认识,以他的性格,契丹和宋国只有一战,他是绝对不会答应归还关南之地的。
王继忠曾经说过,赵恒也对土地十分珍惜,他也不可能割让关南之地。谈判于是陷于了僵局。
如何打破这个僵局,萧绰很苦恼,王继忠很苦恼。
韩德昌认为要想打破僵局,只有打一次大仗,取得胜利,保持着军事压力,才能逼宋国皇帝就范。
韩德昌说的也许是对的。
但是王继忠说:“万一没有打胜,怎么办?”
韩德昌一时回答不上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