谬史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2243书厄之祸
这一回说到,千古中华逢书厄,一朝周师入郢都。
梁承圣三年(ad554年),梁元帝萧绎作儿皇帝没有儿皇帝的觉悟,把自己混成了事实上的末代皇帝,他居然跟自己老板叫板,上书西魏要求归还西蜀。掌国的宇文泰大怒,西魏即命八柱国的常山公于谨、宗室中山公宇文护和十二将军的杨忠率领大军五万人马大举入侵梁朝,十月初九,大军从长安出发。(这三个魏军主将都是大有来头。相比之下,反而是地位最高、主持领军灭梁的于谨后世名声最小;宇文护日后要独霸朝纲;杨忠更是与独孤信结亲家,其儿子就是大名鼎鼎三百年乱世后再次一统天下的杨坚!我们这一部书,说的三国归隋,最终就是归到他们家去!杨忠曾经两居南梁,是宇文泰的南方问题专家,几乎每次攻南都有他。)
当时荆州刺史长孙俭询问于谨,“假如我们为萧绎策划,会怎么做呢?结果如何?”于谨回到:“在汉江屯兵,携带全部人力物力去渡过长江,直接据守丹、扬,这是上策;把江陵城外的百姓全部赶到内城,加固高墙,等候援军,这是中策。如若迁移困难,据守外城,这是下策。萧绎肯定会用下策!”长孙俭疑问:“为何”于谨回:“萧氏据守江南自保,已经绵延了几十年。恰好中原多有变乱,没有向外扩张,又因为我们东边有齐国的忧患,萧绎一定以为我们分不出兵力来围攻他。而且他为人懦弱,没有谋略,多疑却不能决断,百姓很难与他一样考虑,都眷恋故乡家室。所以,我断定他会选择下策。”事果其然。
敌人大兵压境,数万军队正团团围困住都城之际,萧绎为了显示其文人本色,卖弄儒雅,不忙于组织抵抗,居然还有闲情与臣下一起讲解《老子》。这种伪装的镇定很快被残酷的战争彻底击得粉碎。主将胡僧佑中箭而毙,梁军顿时溃败。反叛者杀死了西门守卒,将西魏军引入城内,整个灭国战争不过短短二十八天便宣告结束。次年正月初二,江陵陷落(江陵是古楚国国都郢都旧址,故此大事件又被历史称为“周师入郢”)。萧绎身降国灭,江陵数十万百姓或成萧绎的陪葬品,或被掠入关中从此一生为奴。
萧绎在登皇位之前作为皇子,在太平盛世时代,也曾辛苦地读书、著书,即便因一只眼瞎不能亲自捧书观阅也要令书僮读给他听,彻夜不停。史称他性好书籍,在江陵时,借抄私家藏书最多。平定侯景之乱后,收“文德殿”藏书及其他公私典籍7万余卷。自著《金缕子》称:自聚书以来40年,得8万卷。西魏伐梁,他被围困在江陵,仍讲《老子》于龙光殿,百官戎服以静听。魏兵破城,仍口占为诗。城陷后,他恐图书、古物落入敌手,将聚集数十年在城中的太王、浑天仪毁掉,又取古画、法帖、古今图书14万卷尽焚于一炬。悲叹说“读书万卷,犹有今日”。自己正准备跳进火坑自杀,左右侍卫一起拦住了他。萧绎用宝剑怒砍在柱子上,宝剑折断,他看着断剑长叹,文武之道,今天晚上全都完了。于是无奈写下降书。近臣相继劝道:“城里的部队还很强大,如果趁夜色突围,贼兵一定惊慌失措,借此可以成功出城前往长江投靠任约。”萧绎思虑了良久,自知自己不善骑马,感觉事情成功的几率太小,只会白白增加羞辱而已。于是俘送西魏。
此次焚书,史称图书一厄。萧绎著有《孝德传》、《忠臣传》、《丹阳尹传》、《注汉传》、《内典博要》、《玉韬》、《补阙子》、《余德志》、《荆南志》、《贡职图》、《古今同姓名录》、《老子讲疏》、《金缕子》、《式赞》等数百卷,多已佚,仅存《古今同姓名录》等数种。明人辑有《梁元帝集》。烧自己的著作也罢了,更重要的是,其它先贤无数书籍,却要为他陪葬!
后世王夫之评说:“江陵陷,元帝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或问之,答曰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未有不恶其不悔不仁而归咎于读书者,曰书何负于元帝哉。”周密《齐东野语》则曰:“世间凡物未有聚而不散者,而书为甚。隋牛弘靖请开献书之路,极论废兴,述五厄之说,则书之厄也久矣。”(书厄之说,即隋朝牛弘靖首创。显然是受了这次最近的书厄的刺激!)
所谓五厄者:秦始皇下令焚书,坟籍扫地皆尽,此为第一厄;王莽末年,长安兵起,宫室图书,并从焚烬,此为第二厄;汉献帝移都时,吏民扰乱,图书缣帛,皆取为帷囊,此为第三厄;刘曜、石勒覆灭京华,朝章国典,从而失坠,此为第四厄;周师入郢,梁萧绎悉焚典籍于外城,此为第五厄。语见《隋书》。(中华文化之传承的多灾多难,可见一斑。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五厄也显得不足为奇了!明代的胡应麟又提出续“五厄”;近人祝文白又续上“五厄”。。。到了近现代,尤为惨烈!不说了,我去取快递了。。。)
书籍文化无罪,所以自古历来把破坏文化的行为深恶痛绝,比如叙拉古的陷落,比如火烧亚历山大图书馆,比如炸毁巴米扬大佛。。。所以,是怎样的反智,才说得出“焚坑事业待商量”?中国的这么多的书厄,怎不令人扼腕?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书厄这个概念宣传得极少,即使是现在,有多少人知道书厄这个概念?说到底。。。我们现在离反智主义有多远?社会上充满了对知识分子的嘲讽与偏见,文人祸国论层出不穷,污名化公知。。。扯远了。5八一60
之前投靠西魏的梁元帝之侄、故昭明太子(萧衍立的第一个太子萧纶,被父子猜忌吓死的)之子萧詧在西魏驻军监视下,在江陵被扶为傀儡皇帝,建立了一个地方不过三百里的“后梁”小王国,(我称之为西梁,以便与后来湘州刺史王琳拥立的萧庄有分别。)他对萧绎简直是切齿之恨!于是开始对付阶下囚萧绎,并使人以土袋闷死了他,就像弄死一只蝼蚁。并且大西魏朝廷上上下下,肯定颇为喜闻乐见地注视着这一切!
北周此次作战,属于突袭,所以北周虽然可以吞了蜀中,但占领江陵后却不敢久留,毕竟东边有王僧辩、陈霸先武装集团,南边有王琳、萧勃武装集团,更要命的是,北周的大敌北齐在虎视眈眈地看着他。所以北周带着俘虏与战利品,就匆匆退兵了,立一个傀儡萧詧,让你们自己去玩吧。(这个大致与耶律德光与完颜宗望粘罕打下敌方首都汴梁后的考量是一样的。)
梁元帝萧绎就是个光杆皇帝,他费劲心机利用侯景之乱而搞到的皇帝位,只不过是培养了一大堆的军阀。东边的王僧辩与陈霸先且先不去说它,单说湖湘中南一带,萧詧建了一国。这荆湖一打起来,南边的王琳与萧勃双雄竞食之态也就破了。王琳假模假样带师北上勤王,占据湘州就不走了,自成一派。萧勃老样子照样占着南边。
二十两银子少是少了点,但放到现代也是八千到一万块。
而目前大虞朝一名普通士兵每月最多也就一两银子,一名百夫长每个月三两银子。
也许他会收吧。
另外,秦虎还准备给李孝坤画一张大饼,毕竟秦虎以前可有的是钱。
现在就看他和秦安能不能熬得过今夜了。
“小侯爷我可能不行了,我好饿,手脚都冻的僵住了。”秦安迷迷糊糊的说道。
“小安子,小安子,坚持住,坚持住,你不能呆着,起来跑,只有这样才能活。”
其实秦虎自己也够呛了,虽然他前生是特种战士,可这副身体不是他以前那副,他目前有的只是坚韧不拔的精神。
“慢着!”
秦虎目光犹如寒星,突然低声喊出来,刚刚距离营寨十几米处出现的一道反光,以及悉悉索索的声音,引起了他的警觉。
凭着一名特种侦察兵的职业嗅觉,他觉得那是敌人。
可是要不要通知李孝坤呢?
秦虎有些犹豫,万一他要是看错了怎么办?要知道,他现在的身体状况,跟以前可是云泥之别。
万一误报引起了夜惊或者营啸,给人抓住把柄,那就会被名正言顺的杀掉。
“小安子,把弓箭递给我。”
秦虎匍匐在车辕下面,低声的说道。
可是秦安下面的一句话,吓的他差点跳起来。
“弓箭,弓箭是何物?”
什么,这个时代居然没有弓箭?
秦虎左右环顾,发现车轮下面放着一根顶端削尖了的木棍,两米长,手柄处很粗,越往上越细。
越看越像是一种武器。
木枪,这可是炮灰兵的标志性建筑啊。
“靠近点,再靠近点……”几个呼吸之后,秦虎已经确定了自己没有看错。
对方可能是敌人的侦察兵,放在这年代叫做斥候,他们正试图进入营寨,进行侦查。
当然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顺便投个毒,放个火,或者执行个斩首行动啥的。
“一二三……”
他和秦安趴在地上一动不动,直到此时,他突然跳起来,把木枪当做标枪投掷了出去。
“噗!”
斥候是不可能穿铠甲的,因为行动不便,所以这一枪,直接洞穿了他的胸膛。
跟着秦虎提起属于秦安的木枪,跳出车辕,拼命的向反方向追去。
为了情报的可靠性,斥候之间要求相互监视,不允许单独行动,所以最少是两名。
没有几下,秦虎又把一道黑色的影子扑倒在地上。
而后拿着木枪勒到他的脖子上,嘎巴一声脆响,那人的脑袋低垂了下来。
“呼呼,呼呼!”秦虎大汗淋漓,差点虚脱,躺在地上大口喘气,这副身体实在是太虚弱了。
就说刚刚扭断敌人的脖子,放在以前只用双手就行,可刚才他还要借助木枪的力量。
“秦安,过来,帮我搜身。”
秦虎熟悉战场规则,他必须在最快的时间内,把这两个家伙身上所有的战利品收起来。
“两把匕首,两把横刀,水准仪,七八两碎银子,两个粮食袋,斥候五方旗,水壶,两套棉衣,两个锅盔,腌肉……”
“秦安,兄弟,快,快,快吃东西,你有救了……”
秦虎颤抖着从粮食袋里抓了一把炒豆子塞进秦安的嘴里,而后给他灌水,又把缴获的棉衣给他穿上。
天还没亮,秦虎赶在换班的哨兵没来之前,砍下了斥候的脑袋,拎着走进了什长的营寨,把昨天的事情禀报了一遍。
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别人冒功,他知道自己现在身处何种环境。
“一颗人头三十两银子,你小子发财了。”
什长名叫高达,是个身高马大,体型健壮,长着络腮胡子的壮汉。
刚开始的时候,他根本不信,直到他看到了秦虎缴获的战利品,以及两具尸体。
此刻他的眼神里面充满了羡慕嫉妒恨的神色。
“不是我发财,是大家发财,这是咱们十个人一起的功劳。”
为您提供大神谬史氏的人间百戰最快更新
第91章 三国归隋之战之周师入郢2免费阅读htt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