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是抗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黄莺莺哪里会真的就让他打,推开了弟弟和阿姐,一个侧身转到黄富贵身后,抬腿就是脚踢在黄富贵背上。
“你他妈才发疯,自己没用,拿我们撒气是吧?我看这个家也过不下去,分家!”
这话一喊出来,不只是黄富贵,就连来帮忙烤点心的大香和二杏两个也愣住了。刚才她们也在一旁劝黄富贵不要打人,可她们毕竟是没嫁人的大姑娘,不好上前动手。今天的事情她们跟秦奶奶一样也看得清楚。
这一段时间里,黄富贵便是天天要在家里生事的,不是说妹妹出去丢脸,就是骂黄去病不该读书,要那么一点大的娃娃去干活,他自己倒是在家里躲清闲。
秦奶奶说了一回,黄富贵居然叫人走,要不是黄莺莺回来劝了好半天,以秦奶奶的脾气是断然不会再进黄家门半步的。大香她们现在也不愿意来,本来这家里有个大男人就不方便,家里长辈听她们说了黄富贵日日生事,就是要来辞工的。是她们说黄莺莺姐妹人好,就算不做也要先商量一番,等两姐妹招到人再说。
“你敢打我!”黄富贵摔了个狗吃屎,起来就又要过来,“你敢说分家,你有啥资格说分家,老子就是把你们卖了,也没人敢说……”
黄莺莺哪里会给他反扑的机会,拿起院子里木棍,脸色冰冷地就朝黄富贵身上招呼。黄富贵多年不务农,也就是外强中干的,加上根本没学过,根本不是黄莺莺的对手。
几下下来,被打得直喊要杀人了,口里也是什么脏话都骂了出来。
二杏一看这架势,当即拉着大香就往院子外跑,边跑边喊,“黄富贵发疯了,要打死弟弟妹妹,快让大爷爷来做主啊!”
此时还没天黑,在地里干活的人还没回来,各家也都是些孩子、妇人和老人在家,有爱看热闹的孩子一听这话,就风一样地去里正家里。
“太爷爷,太爷爷,您快去看,那个吃官司的黄富贵要打死莺莺姑姑和虎子叔了,您快些,他要打死人了!”
里正黄正良一听这话,哪里还坐得住,一边喊二孙子,一边拄着拐杖就出来了。
本来在背书的二孙子一听是教他们念书的黄莺莺出了事,急匆匆出来就把自家爷爷背了起来,朝着这边跑。
路过伙伴家里,还招呼人一起去,这一路着实带了不少半大孩子和几个被家人留下念书的青壮。
黄莺莺开始几下下手确实狠,后面就有了轻重,将人逼开也不主动出手了,改成了骂战。
“分家,就是要分家。婶婶大娘们,你们都听见了,黄富贵自己没出息惹了官司,我们跟酒楼的东家娘子求情托人找县令才让他没事。如今他还想卖了我们姐弟三人,我弟弟想读书考功名,那是光宗耀祖的大事啊,咱们村子好不容易要出几个读书人了,他居然不让弟弟看书,我弟弟才七八岁,要下地去,他自己倒是日日在家躲阴凉。这种大哥,我们不要!”
黄莺莺嘴皮子多利索,冲着聚集来的七大姑八大姨,就将黄富贵躲在县城里,父母去世也不回家,征兵也不管自己家里,还帮人家去冲壮丁的事情一一说了出来。
“我也不怕家丑外扬了。村里的人都晓得我们姐妹的人品,爹娘去的时候,我们是连村子都没出过几回的。我们养活家里,进山采野菜去城里卖,一天赚几文钱。弟弟身子弱,幸好秦奶奶和邻里帮忙照顾,你回来连问都没问一句,也不知道感谢大家。就连家里,要不是阿姐让你给爹娘上香,你连他们的坟在哪里都不晓得!”
“你这样的人,有什么资格打骂我们?我们今天就是要分家!”
有围观的人说分家也要有个男人撑门户,黄莺莺刚想说有弟弟黄去病,黄燕燕却站了出来,“我已经跟林大郎成亲,林大郎愿意入赘,他以后就是我们家的当家的。弟弟妹妹我都带着,我也能养活他们,不要他们受气挨打。”
在村里人眼里,黄莺莺是做了些收山货的小生意,可论赚钱养家还得是黄燕燕没每天做糕点,那是长久的营生,而且还请了大香和二杏帮忙呢,自然是她在养家的。
黄正良被二孙子背来时,围观的人已经弄清楚了黄富贵的烂事,纷纷七嘴八舌地朝老里正讲述。
“咱们村多少年也没出过卖人的事。丧天良的,不孝爹娘,现在还想卖了弟弟妹妹,咱们村可不能要这样的人!”
“说是出去做生意,怕做的就不是啥好营生,弟弟妹妹这样有出息还日日打骂,大爷爷,您可要做主啊!”
其中也有从黄家姐妹生意里得了好处的人家,心自然是要偏向她们的。
黄正良一听卖人,拐杖当即就朝黄富贵打了过去,“反了你个龟儿子,你说啥?你个男人家说出这种话?”
老人家气得嘴唇都在抖动,黄莺莺赶紧过去扶人,劝老爷子别生气。
“是她们先出去抛头露面丢人,你晓得外面的人都咋说,大爷爷,丢村子脸的是她们!”
这话一出,围观的妇人们更有话说了,“哪里有这样的男人家哦,家里要两个妹妹养,还要说三道四地,你那么能耐咋不拿钱给她们花,供你弟弟读书啊?”
对于黄去病在村子里掀起读书热这件事,黄正良着实高兴了许久。老人家还让自己几房的孙子到跟前,挨个问了愿不愿读书。后来在他这一房和二房分别挑了机灵的孙子出来,“让他们读书,谁也不准给他们安排活了,将来考了功名,我就是死了也要得祖先夸奖了!”
老爷子不仅让自己家里人读,还专门在晒谷场里跟大家说了,“会读书的都读,以后每年村里的公用粮里就有这些娃一份,秋收了就发!还要请先生,我已经跟城里的官老爷说了,咱么村也建个学堂,保管以后每代人都有读书人!”
这么一番动员下来,明事理的人家早就让孩子跟着黄去病每日在大杏树下识字,就算只是为了领一份公粮,也有不少人家让自家孩子去。
所以,今日的黄去病已经不是那病恹恹的小男娃了,在村子的大小孩子里,那是有很高地位的。别的不说,光是听说读书以后就能考功名当官,对这些孩子来说就是最大的动力,也对黄去病越发地好。
今天黄去病挨打了,还是因为读书被打的,这些孩子听到风声,不得都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