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猫小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从女巫那里离开之后,罗慕路斯就回到了司丝身边,女巫的方法在他看来并不难办到,无论是再怎么珍稀的药材圣器,还是再复杂的魔法阵势,对他来说都不值得一提。
就这样过去了三天,司丝终于醒了过来,那是一个天气和平时没什么区别的早晨,斑鸠早早觅食回来,站在树梢上吊嗓子。
她从床上坐了起来,见少年进来,有些怔愣,但眼里已经没了恐惧。
其实说实话,在她看着他不说话的那几秒钟里,罗慕路斯是有些紧张的。
他没忘记她有多聪明、有多会伪装,为了不让他担心,她能忍痛不让他发现她受了伤,那样严重的伤,那么疼,她的忍耐力已经超出了一般人的范畴,仅仅是克制恐惧,对她来说也许并不是件难事。
可她这么做有什么好处?
她知道了他是血族,却不知道他的具体身份,她该做的是质问他的来历目的,而非是装作若无其事。
好在她很快就冲他伸出了手,他在她眼里看到了依赖、温情以及劫后余生的庆幸,她大概是想让他抱她,而他也这么做了。
她开心地笑了起来,缩在他怀里,问他他们是怎么回来的,问他身上的伤,问她晕倒后发生了什么。
到这里,罗慕路斯知道他成功了。
他抹去了她的记忆,她忘了他血族的身份,忘了他曾差点侵犯了她,忘记了被他咬住脖子时的痛苦,而这多少让他的心情有些复杂,他松了一口气,可又不免觉得失望。
他说不出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他大概是想让她记得他们之间的亲吻,那是他第一次和什么人做这样的事,倒不是说有什么特殊的纪念意义,他只是单纯的觉得这样美好的经历没道理只有他自己一个人记得。
可事实却是她知道了之后他无法解释清楚,伊泽才是她认可的伴侣,从小到大她大概只想过让伊泽陪伴在她身边。
如果她知道她和他做了伴侣间的亲密事,她极有可能会接受不了,毕竟对于一个没怎么经历过情爱的小幼崽来说,背叛伴侣这种事太过出格。
他一一解答了她的疑惑,在得知他为了救她付出了什么之后,她哭了起来,瘦削的肩膀一抽一抽的,脸色苍白,楚楚可怜。
他知道她痛哭的原因,他没对她撒谎,却也算是撒了谎。
他告诉她为了救她他付出了什么,那些珍贵的药材圣器,每一样在她看来都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才能得到,她大概以为他冒着生命危险去偷、去抢了,而他却没告诉她这些东西的来历,他不能也没办法解释清楚。
她是那样的感动,泪珠不住地往外流,哭红了眼睛,也哭乱了他的心。
他们之间隔了太多谎言。
他突然有些同情她,她从小就生活在巨大的阴谋圈里,她的生父、她的伴侣、她的朋友,甚至是她的母亲,她身边几乎所有人都在骗她。
她一门心思想要活下去,却不知道她根本没办法顺利长大,就连平民们唯一可以随意支配、独属于自己的身体,事实上也不归她管。
她是一名公主,可没到时候,她却连死的资格都没有。
而造成这一切的人是他。
想到这,罗慕路斯心里突然有些难受,理智告诉他这不是他该有的情绪,可他的身体却早已不听他的使唤,轻轻拥抱住了她。
她抽噎着问他疼不疼,问他为什么要对她这么好,她话里有责怪的意思,但更多的是愧疚和心疼,而她责怪的也不是他,而是她自己。
她的反应让他有些迷惑,再结合前几天发生的一些事,让他不禁怀疑她是不是喜欢他。
她环着他的腰,知道他身上有伤又颤颤巍巍缩回了手,她倔强地瞪着他,看他的眼神极其深邃,和她曾经看着伊泽的眼神完全不同。
他有些恍神,他想这大概才是看着情人的眼神,绵密幽深,藏着无法割舍的爱意。
可……这可能吗?
她喜欢的人该是伊泽才对,这是他一直以来企图利用的关键,从始至终他都知道她喜欢伊泽。
她做得所有事也都印证了这一点。
日子总要一天天过下去,疑惑悸动暗藏在心底,汹涌的波涛悉数掩藏在了平静的表象之下。
转眼又是小半个月,司丝伤口好的七七八八,中间她又被抽了一次血,量不大,再加上有罗慕路斯的悉心照料,她总算没再发烧。
可她依旧瘦弱得厉害,那名巫医正在赶来的路上,剜心的日子就快到了。
在这最后仅剩的一点时光里,罗慕路斯并不想让她再去魔法学院那样的地方遭受冷眼和欺负,而实现这一点对他来说并不难。
他在女巫交给司丝的那张书页上动了手脚,虽然只是角落里不起眼的几个字,可步骤却复杂了好几倍。
司丝从没上过炼丹术士的课,纵使她事先将这页纸看了许多遍,也想当然的认为这方法很简单,可看和做总归是两码事,她需要时间去学习一些最基本的知识。
就在这时,罗慕路斯提出了让凌绒花幻化而出的替身代替她去魔法学院上课的建议,这个替身司丝并不陌生,为了掩人耳目,他们去往日落之地那段时间就留了它们在小院里。
替身会事无巨细的将它经历一切告诉主人,其中包括它在这期间学会的技能和知识,这就意味着司丝不出门也能知道魔法学院里教了什么,相当于有了一个分身。
一听两不耽误,司丝立刻就答应了,她为能够拥有充足的时间为伊泽熬制解药而感到欢欣雀跃。
替身是罗慕路斯负责提供的,这天之后,他们就一起去了后山。
他们在那里新开辟了一间小木屋,这间木屋起初是为了方便躲藏放置物品,可后来随着留在那的时间越来越长,那里几乎成了他们的第二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