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3023章遭遇之战和遭遇知战【2 / 2】

马月猴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庞统眯着眼,看着最新来自于河东的信报,微微点了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便是将信报交给了斐蓁。

斐蓁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然后装模作样的看起了河东的信报。

庄、人、马、械、训?斐蓁点着头,这倒是有几分道理…

庞统笑了笑,哪里的道理?

斐蓁一愣,指着信报说道:这司马仲达所言…莫非错了?

庞统点头,很干脆的说道:错了。

啊?斐蓁瞪圆了眼。

庞统笑道:这要是司马仲达衷心之言,那么此人也就是如此了…若是有意误导些愚钝之辈…倒也有些意思,毕竟似似而非…呵呵…故而世子所言有几分道理,倒也切中之要…

斐蓁顿时觉得好受多了,矜持的点了点头,但是很快就往庞统之处偏了偏,那么这…关中与山东之优劣…究竟是什么?

庞统微微仰头,优劣…其实有很多很多,而且某也不过知晓皮毛而已,若是说精通此事,还是主公方可称明察要害,普天之下莫出其右。某就说这司马五胜之言,这头一个字就是错了…司马言关中以庄合胜屯散,然实际庄合之重者,山东甚利于关中也。

啊哈?斐蓁愣了一下,他原本以为庞统说司马懿的言论有错误只是某些问题上有偏差,但是没想到这偏差竟然是这么大,是完全相反的!

为上者,当明利害。庞统微笑着说道,若是偏听偏信,何可为信?曹军号称百万,可信之否?曹军进军上党之兵,实则一般…此乃田忌赛马也…

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

那自家的脑子呢?

斐蓁肃然而道:受教。不过这…庄屯之言,究竟为何?

庞统点了点头,说道:光武之后,大汉之弊,便为山东弃商鞅而类齐鲁是也。商鞅之法,乃法殆于民,而齐鲁之亡,亡于田氏也。人有欲,衣食温饱,皆大欲也。主公如今行法于关中,类商鞅又非商鞅,其要便是制人欲而统之,散而集之,上有纲目,下有欲足,此法乃新法,主公未言名之,某亦深以为然。法可法,不可名法,可谓时法也。

因时而变,因地而变。若以名法,便为死法。庞统说道,此乃法制之要也。山东之法,实为庄园之法。地方豪强聚地为利,以抗衡朝堂。光武以地方豪强而立国二百年矣,今山东豪强之胜,莫过于曹氏…故而司马之言,庄合屯散之语,乃颠倒乾坤,混淆黑白也…

历史总是螺旋式的上升,从西汉到东汉,实际上是有了一次大规模的历史发展的倒退。

春秋时期,周王朝实际上就类似于中世纪的大封建领主,是大庄园模式,对于民众的剥削和压制,阶级的固化和统御是非常重的,血统论和知识垄断是春秋时期的主流,而到了战国时期,许多人不满意阶级的固化,开始抗争和推翻腐朽的血统老贵族,也才有了最彻底的打破阶级固化的商鞅变法。

二十爵位,不论出身,不看血统,任何一个秦人都有可能获取爵位,提升阶级,这就使得所有的秦人顿时爆发出了超出寻常的热情。但是商鞅变法就是一定全部都是好的?

并不是。

所有的律法,都是阶段性的利好。

如果有什么律法在几十年都没有进行过修正,那么一定就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因为社会整体是会发展,会变化的,原本商鞅的利好,爆发出了秦国无比的生产力,积极主动性,但是在秦国后期就出现了各种问题,而秦始皇没有察觉到这一点,而秦二世又是昏庸无能,于是秦国就死了,死在了这个被养得越来越大的欲望上。

春秋之时,天下为一庄,尽归于姬氏。庞统缓缓的说道,然战国一分为七。秦一统,统御之道与周时所不同也,同文同轨同律,此为尚上之御,而民乃分治也,天下分九州。光武而后,一十三州…世子可知,如今川蜀之地,南中建宁一分为三…此为何也?上当御统,民当治分是也!

东汉是历史上生产力发展倒退的时期,因为在这个时期,东汉的大地主阶级复辟了。地方上的宗族,教门等形成了庞大的体系结构,只是追求个体的利益,和中央集团的整体利益相互违背,产生出绝大的认知偏差。甚至有人有地方开始觉得自己对于国家贡献巨大,所以理所当然应该是国家老大,其余的其他地方的人都是乡巴佬下三滥一样。

至少当下冀州豫州的人就是这么觉得的。他们觉得是他们为大汉国贡献了绝大多数的赋税,而西凉北地天天都在吃财政饭,年年都伸手要钱,这样的穷亲戚乡巴佬又有什么用,早切了丢出去早好!

因为东汉的庄园经济体已经形成,这种依托在小农经济之上形成的庄园体系,甚至可以和国家体制割裂而开,完全不需要国家的统筹安排,自给自足…

不要小看这自给自足四个字,一旦形成,就对于企图挟制者是一个致命的打击。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合适的律法跟上,旧体制的崩坏就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庞统看着斐蓁的表情,忽然笑道:世子别又想差了!须知法无善恶!所谓恶法,乃不利于此,非不利于彼!商鞅之法利于秦初,而不利于秦末!故而商鞅之法,善乎,恶乎?山东之庄园,利于光武,不利当下!关中之法,利于当下,可利将来乎?

这…斐蓁愣了半响,这…这…

庞统语重心长的说道:世子当谨记,绝无万世法…为上之要,便是法当下!知晓当下之弊,法而制之,因时而变,因地而变。循序渐进,法而后法。法于吏先,吏而法之…此乃主公之言,某也不过是知晓些皮毛而已…

斐蓁就觉得头一圈圈的变大,似乎明白了一些,又像是什么都没能明白。

庞统呵呵笑了两声,这便是主公天纵之资也…世子若是可得七八分,便是可制天下无虞也…

斐蓁顿时颇为自豪的挺直了腰,是,谨受教!

山东和关中,其实自身的问题都非常多,并不是单纯的一个好,或是一个坏,就能总结出来的。单独就其中一个问题的结论就表示可以知晓所有的利弊,就决断出谁好谁坏一言而定论,无疑是一种智商不够,混沌来凑的愚蠢做法。

后世很多杠精或是女拳什么的,动不动就抓一个点,然后就开始一杆子打翻一群人,谁都知道这样言论肯定是不对的,可偏偏就是有杠精或是女拳这类的人大行其道。无知者无畏,大概可以是这些杠精或是女拳的写照,以点盖面,以偏概全,偏偏还自以为很了不起的混淆是非,批判这个指点那个…

后来封建王朝也是在这些问题上重复犯错,比如在大明时期,江南一代就认为他们为了大明贡献了非常多,然后抱团以江浙一代的文人为首,和大明朝廷中央抗衡,大肆鼓吹清流,以文笔篡改是非,以点带面以偏概全,对于宦官众之中的恶人不遗余力的批判叱责,但是对于其中有类似于郑和之类的宦官则是视之不见,一句话都不说。

这些人撕毁焚毁了真实文献,否认全国其他地方给与江南的支持,认为江南不需要其他穷亲戚的帮忙,他们最优秀,可以做得最好,结果发现他们实际上抗打击能力非常差,等到了江南大乱的时候还企图篡改数据,等到最后实在是瞒不下去了才闭上了指点其他穷亲戚的嘴…但也就是闭一小会儿…要相信杠精的本性难改,毕竟杠精永远不会承认错误,也因此练就了绝世的厚脸皮。

对了,再次强调,这都是指大明时期…

而现在庞统就在利用这一次剧烈的关中山东冲突,在战争当中让斐蓁学习和领悟,究竟双方各自有什么优劣,其产生原因是什么,又应该怎么去解决…

斐蓁问道:那么这…司马氏之言,其中那些是真,那些是假?究竟要怎么看?

庞统微笑着说道:若是仅问司马之言么…倒过来看倒是差不多的…

倒过来?斐蓁皱眉思索。

两人正说话间,便是有脚步声急急而来。

报!一名传令兵到了堂下,呈上了一封密函,大理寺卿司马,有密函至尚书台!

庞统接过了司马懿派人送来的密信,查验了火漆之后,便是拆开一看,不由得笑了笑,果然如此…司马仲达这是在用策…以诱山东是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