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48章 舌战群儒1【1 / 1】

枫雨潇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昔日,孔子作《春秋》,与三千弟子坐而论道。今日效仿先贤,在此坐而论道,朕问民间所疾苦,诸子请畅所欲言,所言皆无罪。”

刘彻说完就招呼刘据和石德到旁边伺候,拿起一卷对策,展开边看边论道。他看完一卷就丢给刘据和石德,让他们看。

看完这一百卷的对策需要时间,你们干等着也无聊,就让你们高谈大论吧,这样你们也不无聊。

后苍首先站出来说:“自古以来,农业为本,工商业为末,治理人民的方法,应该防止放纵享乐,发扬仁义道德,抑制工商之利而宣扬仁义,不要引导他们追求财利,先贤的教化才能复兴,当今不良的风俗才能改变。如今,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和均输,与民争利,破坏了淳朴,成贪婪卑劣之风。是以务农的少了,逐利的工商者多了,导致本末倒置。工商业兴盛,即农业衰落,人民就奢侈;农业发展,人民就诚朴,财用就富足。恳请陛下罢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和均输法,广利农业。”

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就是国家把盐铁酒垄断经营。

均输就是国家统一征收、买卖和运输货物,这些货物主要是各郡国的贡品,贡品除品质特优者仍须运送京师外,一般贡品不再运送,或由当地均输官运往邻近高价地区售卖,或将贡品按当地售价折成现金,再另购丰产而廉价的商品运往高价地区发售。这样,既可减少以往贡品运送造成的损失,又可相对减轻民户负担,同时还增加了财政收入。

说到均输,就要说一下当时的平准政策,平准就是国家在货物价格低的时候买入,在价格高的时候卖出。

均输和平准就是汉朝的国家宏观调控,在低价时收购运到高价的地方卖出,为汉武帝搞了不少钱,同时低价区的物品不至于烂在人民手里卖不出,高价区的商贾也不敢把物价抬的过高,商人无法谋取暴利,低价区和高价区的的物价都能稳定。

桑弘羊心想,这些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均输和平准都是我搞出来的,这是冲我来的,起身说:“匈奴屡次侵扰边境,虏掠我边境郡国的人民和牲畜财产,所以在边境建造长城边塞,修整烽火台,屯田驻军来防御敌人。因边防费用不足,所以才实行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和均输,增加朝廷的财政收入,以补充边防经费。现在你们废除它,对内则使国库空虚,对外则使边防费用缺乏,边塞的戍卒饥寒交迫,朝廷用什么去养这些戍卒呢?所以废除这些政策为不妥。”

后苍说:“孔子曰:‘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故天子、诸侯、大夫不言财富多少,不言利和害,不言得和失,”他们以仁义去教化民众,以仁德去安抚黔首,因此近处的人都亲近归顺他们,远处的人也对他们心悦诚服。所以,善于克敌制胜的人不必去打仗,善于打仗的人不必出动军队,善于统帅军队的人不必排列阵式。只要在朝廷上修明政治,就可以使敌人不战而退。陛下行仁政,则无敌于天下,何需费用?

听了这话,林长风差点吐血,荒废军备,那不是自废武功打开大门对匈奴唱着:长安欢迎你。这种屁话居然也说得出口。

实在是忍不住了,林长风站出来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尔等与匈奴讲仁德,匈奴对尔等讲刀兵。我曾在酒泉戍役,听过许多匈奴侵入长城内地,侵犯中原,杀我官吏,虏我汉民,若废弃兵备,匈奴定会长驱而入,毁我长安,灭我大汉。尔等不披甲去边塞戍役,不通军务,无安危之心,怎么敢言废除兵备?”

后苍看到林长风站出来,一个小小的文学,还是个戍卒,也敢与我来论道,说:“古者,贵以德而贱用兵。孔子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废道德而任兵革,兴师而伐之,屯田戍边而备之,长期陈兵于外,转输粮食无已,使边境之士饥寒于外,百姓劳苦于内。实行盐铁官营,设置掌管财利的官吏来供给边防费用,这决不是长久之计,故请求陛下废之。

林长风说:“陛下,我有一策,可不废边塞兵防,亦能减少关内对边塞的粮食运输。”

刘彻听到不废兵防也能省钱,放下手中的竹简,说:“何策?”

林长风“谷贱伤农,米贵伤民,故有此策,与平准同理。在边郡设立了粮仓,收购价贱粮食入仓,可防丰收时谷贱伤农,屯粮供给兵防;价高时出仓卖粮,可防商贾暴利,以平粮价,也可防止米贵伤民,所得钱财供给兵防。此仓利农利民利兵防,可叫常平仓。”

“常平仓,甚妙啊,若关内中原荒灾米贵,也可以输粮至关内各郡。陛下,此仓不但有利边郡军民,也有利关内中原,可建,臣附议。”桑弘羊大喜,这小子总有出其不意的好想法,都是利国利民的想法,这下子入仕是没问题了。

后苍连忙说:“陛下,不可,常平仓名为利民利兵,实则是与民争利啊。”

桑弘羊看着后苍说:“谷贱时,商贾压价,使农人徒劳一年无钱;谷贵时,商贾屯粮抬高谷价,使民众无钱买粮,饿死甚多,敢问博士有何良策?”

后苍说:“古者,衣食者民之本,稼穑者民之务也,二者修,则国富而民安也。陛下只需广施仁德,重农桑,何愁不国富民安。”

桑弘羊没说话,林长风也不接着辩论了,后苍动不动就是仁德礼义,一切问题都都是仁德礼义来化解,和他辩下去已经没有多大意思了。

刘彻拿起竹简,淡淡说了一句:“朕已知。”

虽然说的清淡,但心里在琢磨边界各郡如何建常平仓了,刘彻偷偷地看了一眼林长风,越看越觉得这个后生子是他想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