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楼暮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宣州刺史府。
徐温和陶雅回来了,杨行密只关心一个问题,田頵的下落。
徐温双手一摊:“我们追到歙州边境,没追上,据乡民说两天前看到他们翻过大山,往江西去了。”
“去江西了?”
杨行密沉吟道:“莫非他们投钟传去了?”
徐温分析:“投奔不至于吧,田頵心高气傲,不可能看得上钟传吧,再说钟传久病缠身,时日无多了,他的几个儿子虎视眈眈,都想抢夺王位。田頵这个时候去江西,该不会是想趁乱夺取洪州吧。”
“你一说还真有这个可能,如果让田頵夺了洪州,那就麻烦了。洪州在我们上游,田頵控制了那里,会对我们形成严重威胁。”
杨行密言语之间流露出深深地忧虑。
田頵是一员虎将,如果他铁了心要和杨行密对抗,那杨行密将面对一个非常头疼的敌人,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尤其是田頵还带走了卧虎营三分之二的主力,只有陶雅手里还剩了一部分,要不是有徐温的黑云都在,只怕形势会更加严峻。
想到这里,杨行密吩咐徐温:“你加派人手前往江西,打探田頵的动向,有情况立即汇报。”
“大哥放心吧,我已经派人去了。”
“这就好。”
“明日我们就动身回扬州,据刘威来报,朱温的军队前日进抵淮河了,濠州危在旦夕,刘威人手有限,无法施救,我们必须马上回去。”杨行密谈到淮北的战况。
“那宣州这里如何善后?”徐温问道。
考虑到田頵刚刚逃走,宣州还很不稳定,加上田頵在这里镇守多年,留下了众多死党,清剿压力也很大,必须选一个能力过硬的人才能收拾宣州的烂摊子。
“徐温,你觉得谁合适?”杨行密询问徐温的意见。
徐温想到了一个人:“大哥,李遇你觉得如何?”
杨行密点头道:“是个人才,有勇有谋,在上次处置蔡俦谋反一事就特别细心,他办事我还是非常放心的。”
徐温:“小弟也是这意思。”
最终,杨行密拍板召李遇火速赶到宣州,任命他为新一任宣歙观察使兼宣州刺史,留在宣州收拾人心。此后数年间,宣州在李遇的治理下很快便恢复了昔日的繁华盛况,这座古城逐渐走出了战争的阴霾。
处理了宣州的事情后,杨行密回到扬州,召集留守的戴友规、袁袭、高勖等人商议对付朱温的威胁。
袁袭指出濠州是淮水上的重要门户,从历史上看守淮必先守濠,守住濠州也就守住了淮水防线。濠州在南北朝时称作钟离,在当时也是南北对峙的前沿阵地,南北双方在这里多次爆发激战,但钟离始终被南朝军队控制在手里,使北朝军队始终无法渡过淮水,拿下淮南地区。
如今,当年的钟离已经变成了濠州,但不变的是它的重要性,这里仍然是各方争夺的焦点地区。
杨行密由于兵力有限,并没有在濠州、寿州等靠近朱温地盘的城池屯驻重兵,只部署了少量地方部队,这种安排根本挡不住朱温的大军进攻,濠州已经告急。
如果濠州失守,紧随其后的就是庐州,再后面就是扬州。这个多米诺骨牌不能倒,杨行密决定再次亲征,赶往濠州阻击朱温军队。
这次他只带了袁袭、徐温俩人,足可以看出他对徐温的重视程度已经超过了其他人。
杨行密刚离开扬州就传来了濠州失守的消息,形势危急逼得他不得不加快速度赶往濠州。为了夺回濠州,他命徐温带黑云都先行出发,务必夺回濠州,为反攻做准备。
徐温赶到濠州城外时,正好遇到一支向濠州运送粮饷的辎重部队,徐温灵机一动,有了主意。
他带人埋伏在城外隐蔽处,等这支辎重部队路过时突然打了个伏击,全歼敌军。随后徐温命人换上对方的衣服,装扮成押送粮饷的队伍,打算混进城去。
就这样,这支伪装的辎重部队缓缓来到了城门外,城头的守军是朱温大将葛从周的人马,他们进行了例行检查后就开门放行了。
徐温混进城后就立即将手下将士编成小组,化整为零,命他们分散潜伏到城里的大街小巷待命。
徐温要赶在杨行密到来前拿下濠州,如果等大哥亲自发起攻城时,濠州还没拿下来那就麻烦了。这个时候就该他最拿手的好戏斩首战露脸了。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徐温带领一小队人摸黑潜入濠州刺史府,葛从周就住在这里。
他们轻而易举干掉了卫兵,一路闯进葛从周卧室,葛从周昨晚喝醉了,正在酣睡,毫无防备。徐温看准床上的葛从周,举刀就砍。
众人一起补刀,葛从周惨叫一声死于非命。
得手之后,徐温立即释放爆竹,这是他们的联络暗号。城中埋伏的黑云都行动队看到爆竹,知道徐温已经得手,纷纷在自己的地点点火,全城各处瞬间燃起熊熊大火。
大火惊醒了睡梦中的葛从周军队,他们不知道葛从周已经死于乱刀之下,由于没有人出来组织,乱成了一锅粥,四处乱窜。徐温趁机发起总攻,城中各处都能看到黑云都黑衣人的身影。
群龙无首的葛从周军队一败涂地,除了一部分逃出城外,大部分人都做了徐温的俘虏。
第二天天亮后,徐温已经控制了全城,他及时张贴公告,命人四处救火,打扫战场,清剿残敌,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
中午时分,骑着高头大马的杨行密在袁袭等人陪同下进城了,在城门口的街道上,他们看到黑云都押解着一队队俘虏往外走,其中不乏很多稚气未脱的孩子。
杨行密询问:“这些都是什么人?”
徐温答道:“都是昨天夜里到今天早上抓的俘虏,敌人狡猾多变,为了防止他们的将领混入这些人里,我准备今天再逐一甄别。”
“葛从周呢?”杨行密很关心这个问题。
昨天夜里死了,尸首在刺史府里,等大哥过目。
杨行密正要前往刺史府,这时一队俘虏从他面前走过,杨行密无意间发现队伍里有一个眉清目秀的孩子,瞬间便被这个孩子的相貌和气质吸引了。
他按住马头,对徐温说 :“去,把那个孩子带过来。”
徐温顺着老大的目光望过去,果然有一个孩子。他赶紧叫停队伍,走上前打量了一番那个孩子,只见那个孩子约莫十五六岁的样子,身上穿着一件僧衣,一脸稚气未脱的模样。
徐温有点意外:“咦,是个和尚?小孩,跟我来,大哥要见你。”
那个孩子看到徐温向他招手,便走出队伍,跟随徐温前去见杨行密。
杨行密仔细端详了一番眼前这个孩子,竟然依稀看到了几分当年自己落难时的影子。或许是从这个孩子身上想到了自己当年的窘境,产生了一种同情心,也可能这个孩子确实和自己当年有几分神似之处,总之杨行密心里对这个孩子很有好感。
于是他便多询问了几句:
“你叫什么名字,家是哪里的,为何穿着一身僧衣呢?”
那孩子也不胆怯,大大方方回答:“我叫李彭奴,彭城人,我父母都死了,我叔叔就把我送进开元寺寄养了。”
杨行密听了这话,心里不禁更加怜悯,这不是和我的经历如出一辙嘛,难不成这是我失散多年的弟弟?
想到这里,他心里冒出了一个想法,他要收养这个苦命的孩子。
虽然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冒出这样一个奇怪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