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138章 刻薄的陈演【2 / 2】

不求逻辑只求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太医千恩万谢的走了。

内阁。

官仓走水这么大的事,尽管到了深夜,可内阁阁老们也都来了。

“周首辅,官仓的粮食要是烧完了,这满京城的上百万百姓可怎么活啊,现在还是二月,离秋收可还有半年呢,这可如何是好?”

魏澡德一副忧心忡忡的问道,整个人也急得抓耳挠腮,要是不知道他底细的人,还就真以为他是在忧国忧民了。

“我看还是先请示皇上,让江南将今年的漕粮预先收上来,这样才能保证京城百姓有饭吃”。

陈演不等周延儒说话就先开口了。

“这如何使得,陈阁老,你应该也清楚,江南百姓的负担并不轻,不少百姓每年都需要配合野菜才能勉强填饱肚子。”

“这今年离收成还有半年,要是现在就将他们仅剩的一点活命粮食收走了,他们又怎么活得下去?”

次辅杨嗣昌听到陈演如此无脑的提议,当场就站出来反对。

陈演是出了名的刻薄,所以也是丝毫不怵这个次辅,挤兑道:

“我看是你杨次辅私心作祟吧,谁不知道你是湘南人,平时也没少给你们湘南谋取好处”。

“都说湘南是鱼米之乡,你却常常以天灾为由,帮家乡减税减赋,杨次辅,你说我有冤枉你吗?”

杨嗣昌听到陈演如此针对自己,也是气的不轻。

“我哪里有私心了,这些年确实天灾不断,我也只是照实秉奏而已,是陛下天恩……”。

陈演接话道:

“这些年哪个省没有天灾?他们还不是照常交税,甚至还要加税。既然你杨次辅那么大公无私,为什么不请陛下天恩呢”。

杨嗣昌尽管也是伶牙俐齿之人,可被陈演这刻薄之人的挤兑,也是气的说不出话来。

因为,陈演说的都是实话,在湘南民间也流传着一句话:杨阁老做官,带过湘南一省人。

虽然说法夸张了些,可也能说明他确实没少照顾自己家乡。

后世也有他为家乡谋福利的故事被刻碑立传。

话说杨嗣昌告老还乡,可他一身清正廉洁,并没有攒下银子,回乡都拿不出见面礼给父老乡亲。

但他智谋过人,马上就想到当今皇上非常贪婪,朝廷的银子也被他藏进个人私库;还一味向老百姓加税,令百姓痛苦不堪。

他心生一计:叫家人将砖头用红纸包好,就往船上搬,还大张旗鼓地写了“杨阁老辞朝还乡”的招子,用竹杆挂在官船上。

有御史知道后立马将此事报给皇上。

皇上闻言大怒,他本就是贪婪之人,又怎容的下杨阁老这般平时表现得多么多么大公无私,如今告老了,却是金银无数,便马上派人将杨阁老给抓了回来。

见到皇上,杨阁老不慌不忙说:“启禀皇上,臣在朝为官多年,一直清正严明,哪有许多金银。至于那船上装的全是城中砖块,外面用红纸包着,只不过是以壮声色;家乡父老见到臣带回不少金银,也表明皇上对我的恩典”。

群臣自然不信,皇上亦是如此,便要派人检查。

杨阁老装出不愿受辱的样子道:“启禀皇上,船上装的若是金银,臣自当受死,如若不是呢?该怎么办?”

皇上想也不想就说:“若非金银,便照数补偿。”

于是便马上派人查看,结果确是砖块,皇上理亏,只得命人给杨阁老换上金银,就此平息。

杨阁老回到家乡武陵,将大部分钱赈济灾民,剩下小部分钱,在武陵东门外修街半边,命名“半边街”;又在北门离城七里的地方修了一座桥,命名“七里桥”;在对着府学宫的城墙上加了三尺高五磴砖(后称笔架城)。

(当然,这只是民间故事,半假半真。前面的为假,因为崇祯根本就是穷光蛋,后面的事情多半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