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203章 刘府建国前【1 / 1】

用户37651433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但不论怎么说,经过一百多年时间,江上刘府建造而成。

对于离1公里远地方,形成的一个冲积岛,我们刘府出资进行了一些改造。

这岛上基本上都是我们刘府的产业,这里的人基本上都围着我们刘府而生活。

刘府存在于这个凡世间,肯定对这个凡事也有一定的需求也会来往。

这个冲击岛的人就成为了我们刘府在外面的代表聚集地。

每天早上,他们会通过一所大桥,进入刘府大宅。

开始他们一天的忙碌工作,到了晚上他们就会通过这所桥回到自己的家休息。

这座冲击岛爆发了永远存在的一种力量,从此以后,这座岛成为了很多难民或者是普通老百姓,想改变身份想生活下去的,安命之所。

因为刘府对这里管的很严,三不准,不准不遵守刘府的家规家训。

不准不遵守,坑蒙拐骗违背道德的事情发生。

刘府对这座冲击岛颁发了一部法规,专门管理自己的平民老百姓。

虽然刘府对这座冲击岛也收税,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有的时候刘府也会拿出一些钱来补贴,这里发展的很快。

当地政府也不敢管这些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只要周围发生战乱或者发生大饥荒。

都会跑到这个下江岛来求生存,下江岛很小,但随着人们越来越多,再加上刘府在不断的规划建设。

面积在不断的增加,但始终赶不上人口的增加规模。

这里所产生的一切垃圾都会被刘府统一的拉走,虽然这里人口众多,但这里非常干净卫生,各种工业垃圾。

都进行了及时的处理,刘府在这里有很多的手工业作坊。

当然,我不参与这个社会的所有科技进程,只要这个社会人有的我就参与生产,没有的的我不创新。

这座岛有特殊的不同的地方,他属于繁忙航道上的一个中心岛。

再加上,周围政府管不了,有很多人都跑在这座岛屿上来生活。

慢慢的这只岛不但成为了手,工作坊中心也成为了经济中心。

在江中刘府建成了20年后,我第1次走到了下江岛上,从下江岛出现,到现在有整整的100年历史。

真正的开始发展,也就这20来年,这里的人口从20年前的3万增长到了50万,面积从原来的一平方公里增长到了20平方公里。

这还修建了连通两岸的桥梁,因为这里的船舶体积有限,所以这些桥梁非常宽大,可以随时正常的通行。

因为科技有限,这里的建筑大多数就是三层,超过三层的建筑非常少,不是修建不起,而是他们修建不了。

所以这里没有所谓的大街,到处都是小巷。

我来到了下江岛,第一感觉就是这里非常的拥挤。

这座城市在我们刘府的管辖内,非常干净漂亮,虽然是小道,但非常整齐。

在每隔一段路有一个广场,主要方便人们露天交易或者是马车转向所用。

我看到了手上的货币,这种货币纸张只有我们刘府能生产了出来。

一块钱可以在刘府的粮食交易中心买到100斤标准大米,基本上这个标准执行了100年,从来没有发生过变化。

这座岛叫江下岛,对这座岛管理的政府叫江岛政府,只对刘府负责,跟周围其他的政府没有任何关系。

所以奇特的地方发展出奇特的文明,奇特的处理方式。

我在这里走在大街小巷,虽然每天充斥着大量的外来移民,但并没有对这里带来很多自然问题。

相对应的是有,但都是一些小事,这里的政府处理事情的效率非常高。

我走了大概一个多小时,感觉在这里面憋着慌,如果不是这些老百姓人在这里平平安安的活下去,找得到吃的,谁愿意拥挤到这里,还不如回老家。

但现实问题就是这里有很多发财的机会,还可以平安的生活,只要你遵守这里的法律法规,就没人欺负你,其实你因为这里每天都有一大群外地人在这里谋生。

这座岛所有的土地都属于刘府,这里所有的房产分成两种,一种是刘府所建造的。

一种是他们自己搭建,要按照市面上的房价,每年交5给政府,作为土地租金。

所以在这里能拥有自己的房产,那是非常了不起的事。

来到这里求生的只能住进政府所提供的住宅地方,在政府所提供的基本上就不用给钱。

我过了一两个小时后我就回到了,刘府我本来不想过多参与这些事情,但也身在其中,有的时候看不下去又不得不做出相应的改变。

我打开了地图,仔细查找算了一下,我选择了西边的一块土地。

西边大概面积拥有1万多平方,拥有一条江跟大陆隔断的,他的名字叫月江。

就像一个月牙一样,依附在长江上,这个月牙包裹着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我叫人去把这片土地拿下来,至于他怎么拿下来的,我肯定是不管也不问,我只知道现在属于我管辖范围就行了。

对于平原县土地,我将租金调制到了1千分之一。只要按照这个标准,每年给我点缴纳地税就行了。

根据不同的情况再进行调整,所有的土地都属于刘府的,属于政府管辖,不准有私人拥有。

都会按照各种税收来限制这些土地的用途。

仅用一年时间,制作平原本身就拥有大概200余万人,加上下江岛上的人差不多270万左右,一年时间增长到了500万。

寄居在下江岛周围,居然达到了达到了300万多。

有一些聪明的商人开始了一些流水做线的手工作坊。

但这里主体还是以政府为主的企业,在操控这个社会商品供应。

随着时间推移,这里挨着长江还有越江修建了数百个码头,人口也越来越多,所需求的资源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