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694章 铁厂(下)【1 / 1】

怕热胖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过让修械所真正感兴趣的,还是剩下的两套发电设备,铁厂因建设太偏,并没有发电厂为其供应电力。

虽然铁厂有套发电设备,但不过就是个锅炉加发电机组,只能满足铁厂的照明需求,铁厂之前的那些加工设备,都是以内燃机驱动,但烧油成本过高,所以黄仕新还专门采购了一套发电设备。

而且这套发电设备很有意思,如果全部启动的正常输出电量,是铁厂加黄仕新新采购全部设备所需的几倍,显然黄仕新当年野望可不小,为铁厂发展预留了足够的资源供应冗余,可惜……

英资洋行逼迫黄仕新买下的二手设备中,也有一套发电设备,显然对方是比照黄仕新订单准备的,就等着算计黄仕新,这套虽然技术已经很落后,但发电量也不小,足够黄仕新设想中铁厂落成所需,而且改造升级一番发电量还会有所提升。

修械所选定黄家铁厂,主要就是冲着这两套发电设备来的,一来如果新采购达到这种发电量设备,不见得会比接手黄家这些东西价钱低,二来新采购交付时间长,短则几月,长几年都说不准。

至于基地为啥需要这么多电,一则用来驱动加工设备;二则此处基地准备加装一些电弧炉,用来生产试制高性能钢材,这可是自产枪管炮管的前置条件。

虽说清末就已经能自产追上国外水平的山炮重炮这些,但当时所采用的多是碳素钢,而基本就在国内江南制造总局炼钢厂制造生产出合格碳素钢时,西方探索新一代炼钢技术取得了突破,发生了合金钢革命。

合金钢,民国时期叫特种钢,钢材材质是枪炮制造中最核心的东西,合金钢制造枪炮的性能,那是碾压碳钢的存在,在一战爆发得到广泛发展后,中国自产武器再次落后于世界。

而这时候中国已经到了北洋和军阀时期,这时期政权对国内的掌控力还不如清朝呢!根本拿不出也不愿意拿钱投资新式钢铁厂,国内兵工厂沦为来料加工厂,而且军阀短视、官员贪腐,为了采购回扣,连国内能自产的钢材甚至步枪的木质枪托都要找洋人采购,基本完全放军工生产的自主。

到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情况有所好转,没像北洋时那么过分,也有意拾起军工生产自主,在三二年时曾谋划在浦口建设一座新式钢铁厂,但一番核算下来,需要投资八千万大洋,是国民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十,此事到现在还没有下文。

当然了,修械所也没那么多资金去弄什么炼钢厂,目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也将主要进行来料的加工,只不过这不是长久之计,别人卖不卖、运不运得来都会影响到正常生产,还是要提前准备,免得长期受制于人。

修械所准备做的,就是配置几座小型电弧炉架设在这处基地,一方面用于研究探索合金钢的生产冶炼工艺;另一方面,是小批量试制生产合金钢,既检验工艺完善生产流程,又能用来替代进口合金钢生产部分枪炮重要部件,检验实际性能效果。

目前修械所即将到手两台德制几吨级电弧炉,在那批军工设备之中,修械所准备将其用于小批量试制生产合金钢,用来生产部分枪炮重要部件。

估计其原主人想法跟修械所差不多,只不过里面没有专门的发电设备,毕竟那些设备原先属于一个国家,如果有电能可供调配,就没必要重新专门搭建发电设施。

当然,不是说修械所的基地不能调配电力,不管南京还是马鞍山厂矿聚集地,都有电厂,但基地这边需求量有点高,外购的供应和成本都可能有问题,而且情报处和修械所的对头和竞争对手都不少,难保不会有人在这上面使坏,所以还是自产自用为好。

当然,基地准备安装的也不止这两部,修械所还订购了多台吨级电弧炉,就是大小一吨上下的,主要用于研究和试验,毕竟研究探索钢材冶炼工艺,那就得一炉炉的去冶炼试错,炉小能降低不少研发的成本。

李定桥带人从南京搭乘一条载客的渡船到了当涂,又转乘包下的一条乌篷船沿水路去往铁厂。

虽然铁厂位置比较偏,但也只是相对于工厂设立选址而言,铁厂还是具有不错水陆交通条件的,要是连原料运进产品运出的运输条件都不具备,那建工厂不是扯澹嘛!

工厂所在山谷谷口不远就有一条水道,是一些从山上流下的溪沟在山外平坦平坦处汇聚,最终流过当涂汇入长江,因为两侧多上好水田,经一代代修缮治理成了水流平缓的通航水道。

不过水道并不算深,也就能通航吃水两米以内的小船,但现在不行了,近几十年国内动荡,并没有人组织好好修缮过,也就依靠这水道运输的黄氏组织人简单维护下,但这几年铁厂都快经营不下去,黄家也没了那份心思,现在水道有些地方已经淤积比较严重。

水道一侧河堤上有一条挺宽的公路,也是铁厂在原有基础拓宽维护而成,路面铺了一层铁厂的炉灰炉渣,经年累月下已有厚厚一层,除了草长得多了点,道路状况还算良好,可直通铁厂,目前铁厂工人和货物进出都是通过公路。

因为靠人力撑船,船走得并不不快,大概过了半小时,船拐过一个水弯,李定桥才看到不远延伸到水道中的码头,据船夫讲,那就是铁厂建设的码头。

登上码头,面前是一片半圆形的卸货场,再往外是一圈库房,半圆边库房中间偏右有个缺口,是条直通厂房的宽敞道路,离铁厂还有一段,但道两旁并不荒凉,而足长长两片民房。

这里现在是有居民的,当然建厂前没有,都是随厂建成,有人围绕着铁厂讨生活逐渐出现了这片居民区,毕竟铁厂不算小,巅峰时几百名工人呢,更别说那些搬运运输货物围绕铁厂讨生活的人。

当然,以前此处的居民多数还是铁厂工人和他们的家属,铁厂建设时周围没有居民区,自然是提供住宿的,只不过多数人只能住多人宿舍。

只不过工人都是成年人,有对个人私密空间的需要,而不少人有家有室,有了稳定工作,自然想把家人接来照顾。

开始只是在周围村镇租房,但铁厂本就远远避开了这些地方,如果一来上下班就很不便,铁厂最终经过一番考量后,决定在谷外沿道路划出一些区域提供给工人自己建房居住。

谷口外到水道边,很大的一片土地,为避免建厂后出现纠纷,建厂前便已经买下了。

虽然让工人建房,但提供给每人的地基都不大,而且地基依旧归属铁厂,如果工人买卖,卖给未建房工人铁厂不会干涉,如果是已建房或工厂外的人,那就需要铁厂同意。

不过铁厂一般不会怎么管,几十年下来,这里不单有民房,还有做工人生意的摊位、店铺,可惜大多数地方都闭了,路上也看不到几个行人。

自然没什么人了,这里的居民基本靠铁厂生活,而且多数普通工人都是无产才进厂求一条活路的,很多还不是周边的人,他们在本地无田无产甚至连房子地基都不是自己的,哪怕有些人家属在这经营起了店铺,但店铺生意也得仰仗着铁厂。

因厂而生也因厂而哀,铁厂衰败下来,这些人也只能离开,到其他地方去讨生活。

目前铁厂工人师傅还剩下百十来人,黄仕新并不甘心铁厂在自己经营下是这么个结果,所以留下的都是厂中经验丰富、技艺精湛的老师傅老技工,修械所已经决定将他们与铁厂一道接收,目前人应该都在厂内。

再沿路往前几百米,就是码头路与河堤路汇合处,再往前几十米就是谷口,也就是铁厂正门。

河堤路这边路内侧,也就是靠山一侧,是一排工人宿舍,两层砖瓦木结构房,路外侧同样是一片民居,行人比码头路略多。

正对大门的右手边,也就是顺着河堤路直走,两侧同样有建筑,不过不是民居,算厂区一部分,是后面加建的加工厂房。

李定桥并没有马上进厂,而是沿河堤路逛过去,不过也让一名手下去跟门卫交涉通报一下,因为他到来并没有提前知会铁厂。

一来他想私下过来看看这边的日常情况,二来铁厂这边目前还没有与南京的便捷联系方式,铁厂与南京电话无法打通,无线电铁厂还设立,他也不想麻烦。

河堤路这边的民居区,比码头路的要宽很,有不少岔街岔巷往外扩展出去,那是因为码头路民居建的早,当时并没有规划预留这些。

河堤路是铁厂靠经年累月铺垫炉灰炉渣路况才变好的,铁厂最开始的交通还是依靠水路进出,所以工人最开始都选择在码头路建房。

但因为没太多规划,成了房挨房房挤房,民房后区域不好利用,也没考虑经营、商业这些,所以等河堤路路况变好、出入通畅后,河堤路侧居民区反而发展更好。

不过发展再好也无用,此处终究是因厂而兴,如果不是修械所到来,等黄家坚持不住放弃铁厂,此处也将人去楼空,最终淹没在历史长河中。

李定桥将巷巷道道都完全逛了一遍,直到居民区尽头才折返,在厂门口遇到了黄仕新带着一堆人出来欢迎。

没多说什么,李定桥跟这些人客套了一阵,让黄仕新跟着,其他人打发回车间,让黄仕新带自己继续查看右边车间和谷内的主厂区。

黄仕新也被修械所引进了,目前暂代第二基地厂长,等基地正式组建完毕应该会扶正,当然,这个厂长并不会是那种大权在握类型厂长。

修械所这边,是围绕研究、技术、技艺等方面人员为核心,像财务、审计等重要部门又为情报处派遣人员所把持,厂方管理单位实权被大为削弱,定位基本沦为为基地提供各种服务工作的单位。

留下黄仕新,一方面原因是给黄家喂颗定心丸,可能是之前黄家被坑被欺负,政府这边视而不见甚至畏具外国人拉偏架,黄家虽同意合作却顾虑重重,将黄家继承人收编进行动,也是为让其安心。

至于为什么那么在意跟黄家的这项合作,别看黄家那么落魄,但无数代人积累的人脉还是有巨大能量的,而且经营铁厂生意几十年,在这个行业的关系人脉绝对不俗,将来修械所还需借助对方这些人脉去推动一些重要工作。

另一方面就是黄仕新的个人原因了,一个具有对口专业知识,又有比较不差管理运营经验的人,可没那么好找。

虽说他在曾经的经营管理中出了不少差错失误,但换个角度,这些也是经验教训呐!更主要的是他的人品,这么个有底线有坚守的人执掌基地,能很大程度确保基地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情报处也才能放心。

往右过去,先是路两侧长长的四座制造厂房,其中三座更显老旧破败一些,再往前道路还在延伸,看情况是最近才修整的。

道两侧也在清理杂草、平整地面,因为第二基地的初步规划已经出来了,以后武器制造生产的厂房车间就会坐落在路两旁。

电厂则坐落在码头再进去一点的水道边,因为两套发电设备都是燃煤发电,这里不产煤,在水路边方便燃煤运输。

再过去一点,还有一处跟铁厂所在类似的山谷,也被修械所拿下了,准备用于弹药生产、存放,炸药研发生产等工作,这些东西不能跟主基地挤一块,不然出点啥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谷内铁厂也就那样,沿溪两侧分布,建筑延伸进去两三百米,不过多数建筑都是用来堆放原料,冷却、存放生铁、粗钢,用于生产的主要只有溪左侧靠后一处地方较宽处的一段大厂房,目前已经停工。

再往内的山谷其实更宽,黄仕新已经找人在清理收拾,是将来测试检验枪炮的靶场,用来测试武器性能和检验校正枪炮。

虽说更里面还有处矿场,但矿并不是深埋地下,只是一处有覆盖物的缓坡,虽说覆盖稍微厚了点,但多花点经费用炸药清理,很快就能清理出一片露天矿场。

基地又不是钢铁厂,对铁矿石需要没多,到时多组织人手采挖一次估计就能用很久,采矿和测试工作相互并不会造成太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