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根号33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朱瞻基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朝廷对待他们已经很是优厚了,可他们还是不知足!”
朱瞻堪摇了摇头道:“光是功名免税就够他们吃一辈子了。”
所有人都在说官员的俸禄很少。
明代官员俸禄可以说是历朝历代最少。
可问题在于,谈论一个工作,不能观看俸禄多少啊!
不说,各个层次官员自带着不小的权力。
单单是一个功名免税的制度,便带给了众多举人巨大的便利与好处。
通过功名带来的免税政策,举人老爷们可以接受别人寄托的土地,从中赚取差价。
更厉害的,甚至等个几年、十几年,便有机会直接将土地低价买进来!
“功名免税?难道我朝对待官员真的很优厚了?”朱瞻基说朝廷对待官员很优厚,只是随口附和而已。
其实在众多人孜孜不倦熏陶之下,朱瞻基其实也觉得官员们的日子过得好像确实有点苦。
不得不依靠贪污来赚一些钱财。
朱瞻堪一愣,他还以为老大哥看清楚官员获得好处的本质了。
没想到老大哥只是随口附和一声啊!
“当然了!就凭借考取功名之后,可以得到免税之权来说,哪怕他们不入职,都足够很好的养活自己以及后代!”
老大哥还是有些不解的问道:“免税之权?他们怎么依靠免税之权获取财富?免去的赋税也不多吧?”
差不多?差多了好吗?
洪武年间,免税的特权其实并不多。
因为洪武年间根本没有经历过几次科考。
洪武三十一年的时间,仅仅是有几次科举考试而已。
录取的人数也少,除了有一次录取了四百多人之外,其他几次科考录取的人数也就是几十人到二百余人不等。
像是永乐年间的几次科举考试,几乎每一次都是几百号人。
而且洪武年间,文官还有一个更大的特点。
流动性比较强,不少人会获得地府参观票,没有返程票的那种。
这种官员,三族、九族还剩下多少人,那都是个未知数。
更别提什么免税的特权了。
因此,在洪武年间,所谓的免税问题压根就不存在。
贪污六十两,就要被剥皮了!
你敢钻免税的空子?你有几个三族啊!
但是到了永乐年间就截然不同,依靠靖难上位的朱老四,给予文人的优待太高了。
而且太祖规定的每个人有多少免税亩数,在永乐朝开始,逐渐扩大。
朱瞻堪思索片刻,简单道:“最简单的方法,朝廷规定,三十税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