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铁山的鹈殿丈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于是魏军手执长枪,整齐有序地对着秦军进兵。
王龁大手一挥,也让秦军拿着长枪上前。
两军交锋,血肉横飞。
很快,秦兵逐渐磨耗了十万魏军。就在王龁快要忘记赵国存在的时候。
廉颇倏地打开了城门,亲自率领五万赵边骑出城,以极快的速度,突袭秦军的右翼。
“将军,不好了!赵国突袭,我们两面受敌,不得不撤退啊!”王陵大声道。
“可恶。”王龁面色阴鸷,扭头看了一眼局势,只好下令,“撤退!”
秦军进军如涨潮,退兵如退潮。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看着秦兵很快退离,魏军和赵兵发出了欢呼。
“太好了!我们打赢虎狼秦人了!”魏军兴奋地欢呼,
“真是太好了!”
赵军从落魄的情形里脱离出来,感动地热泪盈眶,喃喃道。
廉颇和魏无忌则紧紧盯着秦军退潮的方向,命令斥候前去探查。
“报告将军,秦军旌旗已撤退三十里外。”
斥候骑着快马,气喘吁吁地对着二者说道。
直到这时,魏无忌和廉颇面上方才变得舒缓,彼此相视一笑。
“多谢信陵君,出兵相助!”
廉颇将军对着魏无忌抱拳道。
“廉颇将军不必如此,赵魏本为一家,唇亡齿寒。出手援助乃是理应的。”
魏无忌抬眸看了廉颇一眼,纯粹地笑笑。
“不不不,这是人情。回去本将便在大王面前,为您谋得一块封地。”
廉颇看着魏无忌郑重道。
“将军见外了。”
魏无忌闻言,对着廉颇笑了起来。
随即,魏无忌缓缓抬眸。
廉颇顺着他的目光往天空望去,只见天空裂开了一条条缝隙。
一道道金光从层层乌云后倾泻而下。
作者是这样想的(很重要):
原本是公元前258年的事。
安国君因吕不韦的穿越提前身亡,导致秦昭襄王推迟时间攻赵,所以计谋也不一样。
但是究其根本,齐、韩、燕都不会来救赵国。
而楚国在原本历史上,还是毛遂逼楚考烈王,后者才答应救赵。
而此时,毛遂又被平原君派去游说魏安釐王。
所以作者只写了魏无忌带兵来救赵,因为他的可能性最大,故事性也最强。
但正因为少了楚国的支援,所以秦国的失败损失并不大。
远不及历史上。
也并未将城池还给赵国。
总之与历史有出入的地方都源于蝴蝶效应。
后面很多与历史有出入的,作者就不解释了。
但,都是基于历史合理编写的。
谢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