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铁山的鹈殿丈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如今君主处于统治地位,拥有整个国家的财富,完全有条件掌握重赏严罚的权力,可以运用法术来观察和处理问题;
那么即使有田常、子罕—类的臣子也是不敢行欺的,何必寻找那些诚实不欺的人呢?
现今的忠贞信义之十不满十个。
而国家需要的官吏却数以百计;
如果一定要任用忠贞信义之士。
那么合格的人就会不敷需要;
合格的人不敷需要,那么能够把政事治理好的官就少,而会把政事搞乱的官就多了。
所以明君的治国方法,在于专实行法治,而不寻求有智的人;牢牢掌握使用官吏的权术。而不欣赏忠信的人。
这样,法治就不会遭到破坏而官吏们也不敢胡作非为了。
现在君主对于臣下的言论。喜欢悦耳动听而不管是否恰当;
对于臣下的行事,仅欣赏他的名声而不责求做出成效。
因此天下很多人说起话来总是花言巧语,却根本不切合实用,结果弄得称颂先王、高谈仁义的人充满朝廷,而政局仍不免于混乱;立身处世的人竞相标榜清高,不去为国家建功立业。
结果有才智的人隐居山林,推辞俸禄而不接受,而兵力仍不免于削弱。
兵力不免于削弱。
政局不免于混乱,这究竟是怎么造成的呢?
因为民众所称赞的,君主所优待的,都是些使国家混乱的做法。
现在全国的民众都在谈论如何治国,每家每户都藏有商鞅和管仲的法典,国家却越来越穷,原因就在于空谈耕作的人太多,而真正拿起农具种地的人太少。
全国的民众都在谈论如何打仗,每家每户都藏有孙子和吴起的兵书,国家的兵力却越来越弱;
原因就在于空谈打仗的人太多.而真正穿起铠甲上阵的人太少。
所以明君只使用民众的力量,不听信高谈阔论;
奖赏人们的功劳,坚决禁止那些无用的言行。这样民众就会拼命为君主出力。
耕种是需要花费气力吃苦耐劳的事情。
而民众也愿意去干,因为他们认为可以由此得到富足。
打仗是十分危险的事情。而民众却愿意去于。
因为他们认为可以出此获得显贵。
如今只要擅长文章学术,能说会道。无需有耕种的劳苦就可以获得富足的实惠。
无需冒打仗的危险便可以得到尊贵的官爵,那么人们谁不乐意这样干呢?
结果就出现了一百个人从事于智力活动,却只有一个人致力于耕战事业的状况。
从事于智力活动的人多了,法治就要遭到破坏;
致力于耕战事业的人少了,国家就会变得贫穷。
这就是社会所以混乱的原因。
因此,在明君的国家里,不用有关学术的文献典籍。
而以法令为教本;
禁绝先王的言论,而以官吏为老师;
没有游侠刺客的凶悍,而只以杀敌立功为勇敢。
这样,国内民众的一切言论都必须遵循法令,—切行动都必须归于为国立功,一切勇力都必须用到从
军打仗上。
正因如此。
太平时期国家就富足,战争时期兵力就强盛,这便奠定了称王天下的资本。
既拥有称五天下的资本,义善于利用敌国的弱点;建立超过五帝、赶上三王的功业,一定得采用这种办法。
现在却不是这样。
儒士、游侠在国内恣意妄为,纵横家在国外大造声势。内外形势进行恶化,就这样来对付强敌。
不是太危险了吗?
所以那些谈论外交问题的臣子们,不是属于合纵或连衡中的哪一派,就是怀有借国家力量来报私仇的隐衷。
所谓合纵。就是联合众多弱小国家去攻打一个强大国家;
所谓连衡,就是依附于一个强国去攻打其他弱国。
这都不是保全国家的好办法。
现在那些主张连衡的臣子都说:“不依附大国,一遇强敌就得遭殃。”
侍奉大国不一定有什么实际效应,倒必须先献出本国地图,呈上政府玺印,这样才得以请求军事援助。
献出地图,本国的版域就缩小了;
呈上空印,君主的声望就降低了。
版域缩小。国家就削弱了;声望降低。政治上就混乱了。
侍奉大国实行连衡。
还来不及看到什么好处,却已丧失了国土,搞乱了政治。
那些主张合纵的臣子都说:“不救援小国去进攻大国,就失了各国的信任;失去了各国的信任,国家就面临危险;国家面临危险。君主地位就降低了。”
援救小国不一定有什么实惠可言。
倒要起兵去和大国为敌。
援救小国未必能使它保存下来。而进攻大国未必就不失误一有失误,就要被大国控制了。
出兵的话,军队就要吃败仗;退守的话,城池就会被攻破。
援救小国实行合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