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9章 大朝,退位,太子【1 / 1】

徐氏三千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前两年,甄太妃想让贾家的大年初一出生的大有来历的贾元春到东宫当太子昭训,被我以五品小官级别不够给否了,又提出进宫当女官,被我以她是蜀王妃的侄女,进宫干些伺候人的活,有辱蜀王妃体面为由也否了,但是至今仍未说亲,应该是有什么想法。贾家的女婿林海,你可以试探一下,看看林海到底和贾家的关系如何,说不定这就是一个扳倒甄家的契机。”

“还有,贾家又传出小儿子是含着玉出生的,又是个大有来头,但是根据梅花卫的调查,应该说是史家,王家,甄家三家搞出来的,贾家反而参与的不深。这甄家,头疼啊,知道他有不臣之心,但是没有证据,麻烦。”

“爹,你说我直接把甄家放在盐政上,然后抓他贪污受贿的罪名,怎么样?”

“难,太难了,现在甄家有钱,朝中也没有什么可以支持的对象,没有花钱的地方,他们想的是走司马懿的道路,从权臣称帝。身上不能有污点,不把他们逼到绝路上,他们不会干这种傻事的。你还不如把林海放到这里,看看甄家会不会作为幕后之人鼓动林海贪污。”

“行,爹,我试试,为君不易,区区一个甄家就这么麻烦。”

“甄家只是麻烦而已,他们成不了事,无论是王莽,曹操,还是司马家,或者说是杨坚,能从权臣走到最后一步的,都是于国有大功,手里有兵权的人物,甄家眼光不长远,他只看到杨坚在群臣拥护下抢了外孙的皇位,却没有看到杨坚本身就是大丞相,大司马,上柱国,有战功,有家世,甄家有什么,就是恶心罢了。若不是他们和四王八公联络有亲,宰了他们都不需要理由。”

“爹,依我看,这也是太宗皇帝对老勋贵打压的太狠了,对这所谓的四王八公也过于荣宠,以至于,现在驻外的武将都和他们有关系,老勋贵势力全部收缩到京城。”

“话不是这么说,新勋贵有偌大的势力才出现了一个北静王,一个甄家,要是让那批老勋贵得到这种势力,早就改朝换代了。”

……

太康帝和太子,聊了一整天,基本上把只有皇帝才能知道的事情告诉了他,省的让他登基之后再自己摸索。

第二天,天还没亮,朝房外面枝枝丫丫的就站满了人,人虽多,但是却没有什么声音。随着号炮三声,静鞭三声,就传来了掌殿太监的声音,“陛下有旨,百官上朝。”

大家依次脱了鞋子走进大殿。平时也就是大朝会,才会这么讲究,小朝会大家都坐着了,怎么还会计较脱不脱鞋这种小事儿。大家进殿之后依次排班,文东武西站在两边。排班就是按照品级来,品级越高,离皇帝越近,相同品级,按照先爵位后官位的原则,再相同的话就按照大家入朝的时间来排。

实际上相互之间站错位置的也大有人在,这种朝会,宣布的一般都是大事,但是大部分人都没有讨论的资格,所以,大家带耳朵来就行,有的时候不带耳朵也行,别人干嘛你干嘛,至于皇帝说的什么,不重要,事后会有上峰重新传达的。

“皇上驾到,百官迎驾~”还是掌殿太监的声音,毕竟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喊大朝会的流程,还有打扫大殿。皇宫之中这种名头吓人但是权力一般的太监有不少,比如掌印太监,这些人和司宝女官共同掌管着皇帝的印玺。这两组人的任务就是盯着皇帝的印玺,防止被盗用。还有名头更大的掌宫太监,就是皇宫里面各个宫殿,役使太监的头,管的是卫生打扫,打水倒桶子等等。真正权力比较大的太监,真正称呼是少监和大太监。

这是前朝传下来的规矩,原本所有的太监只能叫内侍,但是宫中为了方便管理依然设了,内三省内六监,内三省的最高长官原本叫内相,或者叫相公,结果这个称呼引起了前朝百官的不满,被迫这些内三省长官,被称作公公,而内六监的长官,本来也和前朝一样,叫大监,但是前朝皇帝拿这些阉人取乐,给他们改了个名字叫太监。由于内六监的长官权力并不小,太监就成了内侍的代名词。

本朝取消了内三省,成立了内九监,所有的内侍仍然叫太监,而公公这个曾经代表内侍巅峰的称呼,则成了对太监的尊称或者敬称,当然不是尊敬这些阉人,尊敬的是他们背后的皇帝。内九监的最高长官就成了大太监或者监令,副职仍然叫少监。

扯远了,说回大朝会,随着掌殿太监的话音一落,大家立刻长揖到地,恭迎皇帝。

随着太康帝落座,司礼大太监搬了一把椅子放在了御座下首,而不是放在御阶之下,大家就感到今天的事情不简单。

果然,在太子落座之后,太康帝说道“朕御极天下已近二十余年,虽称不上是大同之世,不敢上比尧舜禹汤,但是也称得上是政通人和,不输于唐宗汉武。为此朕每天宵衣旰食,唯恐使天下黎庶不安,愧对祖宗基业。”大家听到这里也在内心嘀咕,近几年宵衣旰食的不是太子吗,就你?

“近几年来,朕深感年迈无力,治理国政也是有心无力。”年迈无力?这两天天天在宫里骑自行车的人是谁?“尤其是前段时间老六坏了事之后,朕的身体是每况愈下,缠绵病榻两月有余。”你随便说,你看我们信不信,要不是你前几天还要抢着学开车,我们就信了。

“太祖皇帝曾经说过,年迈昏庸之人,不可长居上位,灵台不清,容易施令错误,贻误天下。”这不是太祖皇帝用来清退那些无法理政还占着位子不走的老臣的吗?用到你自己身上合适吗?“古语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今我大周将士在北方作战,十万将士性命交于朕手,而朕却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完善处理,乃是对十万将士不负责任,对大周社稷不负责任。”

“太子多年来理政监国,别无差错,为人果敢,勤政爱民,深肖朕躬,实是我大周江山的合格统帅。今天朕欲退位,由太子继承帝位,朕也不和你们玩什么三让三辞了。”

“中书省,传朕旨意,今日太子继位,明年改元正统,除皇后和贤妃,以及沈嫔之外,所有后妃,有子女的,可以出宫由子女荣养,无子女的迁于大安宫,由皇帝荣养。”实际上太康帝后宫人数并不多,但是子女不少,再加上关系好的,即便是自己没有子女一起带出去两位皇帝一般也不说什么。真正需要留在宫里的后妃并不多,也就几个人。

“宗正寺,传旨,朕没死,新君继位,一应皇子不当尊祖制,悉数降为郡王,待朕死了以后,再外放封王。”为啥呢,太宗皇帝规定了,皇族的王爵,必须外放才能封王,亲王就是给皇帝成年的儿子特别设立的一个爵位,要是太康帝的儿子们仍然保留亲王,难免会产生一种我还是皇上儿子的错觉,会不会对新君有什么想法,所以直接降了了事。至于以后叔叔没有侄子地位高,在皇家这不很正常嘛。

“行了,礼部和钦天监找个好日子,安排,太子登基。行了,剩下的事情你们自己张罗吧。我走了。”

就这样,整个朝堂大大小小的官员三百多号人,静静地听完了太康帝这一篇堪称胡扯的自述。已经在家里准备好棺木,处理好身后之事的太子太傅,门下侍中,礼部侍郎,等一众官员,都傻了,不是废太子,是皇帝退位了。

太子,哦,不是,应该说是正统帝,坐在皇位上,有一种不真实之感。毕竟有着前世经验,没当上皇帝之前,太子权力再大也只是太子。

是的,这个正统帝也是穿越者之一,但他不是后世穿越过来的,而是另一个平行世界过来的。

他的世界时间线,唐朝直接被安史之乱给灭了,然后经历了长达百年的乱世,这种乱世不像是南北朝,而有点像是汉末三国,相互之间征伐并不多,更多的是各自内斗,百姓生活还过得去,对异族也有着绝对的压制力。他爹继位的时候,他作为太子才14岁,就要处理朝政,因为他爹沉迷玩乐,完全不思理政。

从14岁开始,他除权臣,制藩王,南征北战,一统天下,发展民生,可谓是呕心沥血,因为在他眼里这个天下就是他的。可惜他爹活的太长了,他从14岁当太子,到64岁还是太子,好不容易皇帝不行了,他作为太子准备继位了,结果皇帝一杯毒酒赐死了他。并且晓喻天下,他不满当了五十年的太子,试图谋逆,被诛杀,传位给了皇帝最宠的儿子。

而后因为紧接着,皇帝就去世了,基本上确定了太子弑父的罪名。朝中大臣是国家的大臣,并不是太子门人,换个皇帝,并不影响他们的荣华富贵,居然没有一人反对。

等他再醒过来,就成了现在的太子,皇帝同样的贪玩,但是这个朝代却是一个统一而富庶的朝代,内忧有一些,比太康帝给他说的还要多一点。他装傻,是为了迷惑太康帝,论执政能力,这个朝代也只有太祖太宗能和他相提并论,太康帝差远了。自从看他能独立理政之后,军国大事基本上都交给他了,他差点以为这就是前世的翻版,这太子之位坐的是一点都不踏实。

原本打算培养一下自己的属官,结果三师三少都和自己没啥关系,属于太子的詹事府基本没啥实权。这位新爹可比原来那位精明太多了,拉拢外官就是找死。结果没想到,这位太康帝直接就把皇位让了,昨天跟他说的时候,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而且太上皇还不准备揽权,退位之后直接出宫,不知道别院里的那套木工工具和空调到底做了多大贡献。

事实上在原世界,他不知道的是,在他被杀后,他的儿子在一些大臣的帮助下,逃出京城,迅速聚拢了二十万兵马,一举破城,把皇位又夺了回来。

新帝登基,由于并没有举行登基大典,所以,册封皇后,册立太子的事都不能进行。但是有几件事是必须要做的,第一就是处理太上皇的遗留,兄弟已经被太上皇处理了,剩下的就是处理姐妹,依旧制,郡公主和长公主应再升一级,所以周瑶就得了一个长公主的头衔,位比亲王。然后是大赦天下,不用担心大赦天下会把一些坏人放出来,因为有些罪名是十恶不赦,有些人在判刑的时候特别声明了是遇赦不赦,即便是都没有,大赦天下也只是减罪一等,不是直接全放出来。

另一件事,就是开恩科,以及处理太子属官。太子属官好处理,太子太傅升太傅,太子少傅升少傅,依次类推,三师升三公,三少升三孤。至于原来的三公和三孤,还有司徒,司空,司马,大司徒,大司空,大司马,这些上三公,按例升上去就行。

麻烦的是开恩科,按惯例今年本身就是秋闱之年,明年春闱。这可不能算是恩科,若是明年开恩科,又会有大批进士无处安置。所以正统帝直接把这事交给了礼部,登基大典之前,给出方案。

大朝散了之后,很多人都围在一起,相互讨论,消化这一次大朝会带来的影响。周允身边也围了一群人,是以邺郡王为首的不降等袭爵的一群老勋贵。“各位,你我有爵位在身,又无实职,自由自在的买房置地,做点买卖,是太上皇在位,还是陛下在位对你我有什么影响吗?各位有这时间,还不如回去好好教育一下自家儿子,我可是听说,有几个人为了个姐儿打起来了,实在是不像话。行了,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