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三千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大周的快马送信,有一个要求,最少要有三个人一起出发,还要走不同的路,所有人都不能知道到底有多少个人,也不能知道其他人到底走什么路。而且信使要插一面旗子,上面绣有太祖皇帝御笔亲题的八个大字,大周急报,阻拦者斩,然后用飘带数量代表事情的紧急程度。
最快就是五根飘带,这种情况就是,换马换人,昼夜兼程,一刻不歇,用最快的速度把消息传回京师,这种一般是传递外敌入侵的消息。四根飘带,就是换马不换人,可以在深夜略微休息,同样是昼夜兼程,这种一般是用来传达有一定保密性的紧急消息。三根飘带,传令的士兵可以晚上在驿站休息,白天赶路,多用于要在比较复杂的地方,没有官道,赶夜路不方便的地方。两根飘带就是传递一些不怎么紧急的消息,一根飘带,送信的士兵,只需要用正常速度送信就行了,至于没有飘带,就一种情况,那就是报捷,那是逢城必进,一日三餐正常,慢悠悠的往京城走。
这一次周允用的就是四根飘带的旗子。周允提供的马匹耐力好,速度快,速度耐力极佳,以飞快的速度,不到中午三个人就先后把信送进了皇宫。周允在信里非常详细说明了这一次的查案情况,以及没有官吏,被迫军管的情况,最后说,蜀王府留守士兵里有极善审讯的人,让正统帝随便用。
这一封信差点把正统帝气死,随即命令京营全员出动,按照这封信上开始搜查,因为这封信上的证据确实太充足了,正统帝几乎没发现有什么漏洞,正是没有什么漏洞,他才会怀疑证据的真实性。但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这些人居然全都有问题,只是信里说的证据有一些没有搜到,也不知道是销毁了,还是周允故意添油加醋。但是随着正统帝在周家借来的人加入审讯,正统帝终于知道,为什么周允的证据这么齐全了。
这些人一套下来,只要他还是个人,就只会干一件事,把自己知道的全说出来,然后以求速死。正统帝看着这群人的操作,唯一的感慨就是,这种历经三朝不倒的世家底蕴真的不是他们一个才存在了不到百年的王朝能比的。然后京营根据审讯出来的东西,继续抓人,一时之间弄得京城人人自危,不是没有人上折子要求正统帝停止抓人,但是看着整理出来的审讯结果,只能说,活该。
甘州和宁州两个地方究竟干了什么呢,他们只是把土地送给了鞑靼,然后向鞑靼输送各种禁止买卖的战略物资,比如棉花,钢铁,铠甲,劲弩等等。然后限制大周的良马进口,顺便谎报灾情,骗取朝廷的赈灾粮食和银子。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他们没有买卖人口和欺压黎民,大概是怕干的狠了,老百姓跑了,把消息散布出去。至于杀了一千多心向朝廷的官员,以及肃王府上下一千余口,这反而是小事。关键是这些官员还在相互联络扩展,鞑靼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这种手段,占领甘州,宁州,凉州三个布政使司,彻底占领大周的西北地区。
那么鞑靼给了他们什么呢,钱和地位,一个个在鞑靼那边少说都有个侯爵,至于钱那更是数不胜数,一个个最少都有千两黄金,还有鞑靼从异族劫掠来的各色美女。总之鞑靼给的太多了。
但是这一次少的官员太多了,没办法,正统帝只好起复了一大批太上皇因为各种原因罢免的官员,这些人当时也没有什么大罪,一般就是贪酷,而且也不是非常严重。人间之屑贾雨村也在这一次的起复之列,所有人都要到京城,重新授官,然后再派到新地方接手地方官,至于十八府的官员,紧急抽调各地副职前去担任。而正统帝在接触到蜀王府这批专业人士之后,直接下令,把两淮盐案的所有证据确凿的的官员,全部集中审理,专业就是专业,很快,一大批涉案人员,就被牵扯了出来。
但是比起西北一下就涉及了两个布政使司,十八府,两百多个县来说,两淮盐案仅仅牵扯了六府,四县外加一个都转运盐使司和一个盐课提举司六十来人。真的算不上是什么大事,毕竟只是贪污,比卖国好了不是一丁半点,但是由于西北的案子,正统帝正在气头上,直接下旨所有的涉案人员一律从严从重,但凡是有胆敢求情的一律按同党论。但是这一次也不知道是没有抓干净还是怎么滴,两淮盐案最大的嫌疑人甄家,居然一点嫌疑都没有。
甄家若是知道正统帝的想法,恐怕就要笑了,开玩笑,我们甄家可是江南第一豪商,家里的金银用来铺地都富裕,哪里看得上这点银子,若是因为这点小事,我们就栽进去,还怎么图谋大事。
正统帝很快就想开了,甄家现在是真的不缺钱,人家只是想控制朝堂,最后造反称帝。从英宗到太上皇,再到正统帝,三代帝王都知道,甄家要造反,但是人家只是想想,没有任何行动,所以你也没有什么证据。你想捏造个罪名还不行,甄家在朝里可是养了一大群狗,一个不小心就能把你咬的遍体鳞伤。所以正统帝决定干一件太上皇想干,但是没干成的是,南巡,召甄家女进宫,封高位,极尽恩宠,然后让她生儿子,只要甄家把手伸进来立储的事件中来,拼着舍一个儿子,也得把甄家灭了。
为什么正统帝这么恨甄家呢,因为这一次西北大案也有甄家的影子,同样没有任何证据,不能凭借猜想杀人啊。实际上,正统帝只要问问这批专业人士,就能罗织一大堆足够灭了甄家九族的罪名,而且件件证据确凿,逻辑通顺,无懈可击。可惜啊,正统帝没有意识到这件事情,白白浪费了一次机会。等到下一次使用这些人,处理甄家,罗织北静郡王水溶的罪名的时候,正统帝才悔不当初。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林海在两淮盐案中立了大功,而且林海出来的能力还是不错的,而且有当纯臣的倾向,虽然和蜀王府走得颇近,但是由于他祖上的作为,他是融入不到士族体系中去的,而且他用通过这一次的两淮盐案把新勋贵得罪的挺挺的,反而纯臣是林海的最佳选择。由于种种原因,正统帝,直接给林海升官到了甘州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先到京城和家人团聚几天,然后直接到甘州上任,由于甘州的安全问题,同时允许他把家小留在京城。
贾政也因为这一次的西北大案,得到了升官的机会升到了从七品的宁州承宣布政使司都事,差一点就在林海手底下混日子了。
就这样,贾敏的恭人诰封还没有下来,就直接成了二品的诰命夫人了,在家里听到这个消息的王氏差点把牙咬碎了,要知道贾政当五品官的时候,她是个宜人,贾敏可什么封号都没有。现在贾政成了从七品的小官,王氏是没有任何封号的,但是没有任何封号,也有一个有意思的称呼,夫人,恰好和一二品的封号相同。就这样贾敏和王氏同属夫人行列,但是却是一天一地。
当然贾敏虽然跳了一级,但是她的四品恭人的圣旨和服装都会发下来的,毕竟她经历过这么一个阶段,去世之后衣服都是要随葬的,圣旨自然就供奉到了祠堂。这一次朝廷并没有赶什么吉日,三月初就把圣旨发下来了。由于林海是外官,所以哪怕贾敏就住在京城,都不用进宫找皇后谢恩。
由于朝中这个春天极为动荡,所以周瑶和林黛玉的生日都没怎么过。只是自己家里小聚了一下,然后吃了一顿,不同的是周瑶的生日,皇后赐了不少好东西,尤其是一方唐朝的古砚。它除了磨出来的墨极为细腻之外,雕工一般,材质尚可,但是它的第一任主人非同一般,他是周瑶的偶像之一韩昌黎。正是因为如此,周瑶才会感觉它非常珍贵。而且它的其中一位主人也很厉害,就是古今学问第一人的前朝的老苏学士。上面还有他亲手雕刻的,韩昌黎的早春。至于怎么看出来的,各种史书再配合砚铭就可以推断出来。而且得到了系统的认证,这种宝贝周瑶可舍不得拿出来用,急忙找地方收起来。这里的东西都是周瑶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要带走的,都是周瑶的宝贝。
林海三月初进京,仅仅在京里呆了十天,就启程去甘州赴任去了。
朝中前前后后耽误了这么多时间,周允父子干什么去了呢?打仗,准确点说是屠杀。爷仨把甘州和宁州利用军管安顿好之后,又安排了三千精兵盯着这些罪犯,然后领着五千骑兵,杀到草原上去了。由于鞑靼所在的草原都属于西边,戈壁草原为主,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起伏,也没有什么水网密布的情况。这种环境最适合什么部队呢?骑兵?想的大胆一点,他们可是有系统帮助的。
一进入戈壁地区,大家立刻鸟枪换炮,马匹那是什么东西,各种装甲车,自行火炮就都出来了,至于坦克,有必要吗,打这种挥着马刀,用着骑射的上古骑兵,装有四门20毫米防空炮的自行式防空车更加好用,至于大面积杀上,105毫米低压榴弹炮也挺好用的。再配合上后世基本见不到的螺旋桨飞机,配合八挺127毫米的机枪,挂载四个火箭巢,清理地面目标那叫一个得心应手。横行草原两百多年的鞑靼,终于碰上了硬茬。
就这样,三人率队从西边杀进草原,一路向东,拓地千里,由于不断的征伐,各种捷报频传,朝廷又要不断的安排官员,再加上畏惧周允爷仨的杀戮,不断申请内附的异族,这批人被吓到什么程度呢?主动申请到大周腹地去,完全打散安置,甚至表示下南洋都行。实际上周允一行人到底杀了多少人呢,一万不到,主要就是鞑靼贵族,毕竟这些人不死,他们的戏演不下去。
至于草原人看到的杀戮,那都是系统让他们看到的,根本就不是周允这一次武装游行的实际情形。真正亲眼见过这些东西的都死了,一个没剩。但是在这些内附的人眼里,周允领着一支骑兵部队,他们刀枪不入,力大无穷,杀人不眨眼,而且是见人就杀。
正是由于这一次的征伐,开拓的土地太大,导致了朝中本来就不富裕的官员数量,更加捉襟见肘,所以这一次春闱的录取率高到离谱,而且都是考核合格之后直接授官,全都派了出去,就这样还不够,很多优秀的举人也都直接封了官,甚至正统帝直接下旨,这些举人当官不影响他们考会试。否则一旦举人当了官,没特殊情况,他们在科举之路上也就断了,这一辈子最高成就也就不过五品,这样那些优秀的举人哪会出来当官,皇帝也不敢和这么多读书人对着干啊。
就这样在正统元年的九月,周允等人回来的时候,朝中都没有安排利索,这一次周允饮马北海,勒石记功,也正式成了正统帝的战绩之一。至于那些兵,直接通过系统打开任意门送到倭国去了,通过传送门,周瑾传输人力,周理投放武器,各种现代化武器用炙热的子弹向倭国人送去了炙热的问候。这一次周允准备让人在平定倭国之后,到大洋对面去去看看,争取一件事,那就是用枪炮为国家争取阳光下的土地,有传送门,运兵和补给真的挺简单的,而且周允也得到消息,贾瑚的燧发枪,后装炮,蒸汽机基本上都已经进入了试验阶段,虽然各种毛病都还不少,但是完全有可能在二十年内,完成试验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