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48章 恢复工作【1 / 1】

sc白-__-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1935年6月

东北南部地区的修复建设正在进行,其中大部分的修复地区为辽日周围以及边江地区,这些地方是战斗最惨烈的地方,也是损失最大的,辽日城几乎被夷为平地。

修复建设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全华夏各地的工人建筑师们争相前往东北想为民族出一份力,想为英烈们拼死保卫的城市做一份力。

除了修复建设,第二个发展计划也开始缓慢执行,第二个发展计划早在第一个发展计划规划期间就已经开始计划了,所以执行起来也没有那么多阻碍。

在吸取了东北战争的经验后,白务和各大领导层一致决定开始大规模发展军事工业建设。

相比第一个发展计划,第二个发展计划多出了许多军工项目:

首先是关于军工厂的建设,计划中规定将原有的南部兵工厂进行大规模扩建,并且在北方腹地建立新的军工基地。

同时扩大坦克、火炮的生产线,并且与铁血方面进行联合研究,对现有坦克火炮等装备进行升级。

“坦克曾一度是最年轻而力量却最强大的武器,为了自己的利益,坦克必须要抢占先机,因为任何一个国家中的其他武器都不会心甘情愿地臣服于它。未来陆战的王者,必将属于坦克。”

此时坦克这一新型武器刚刚在欧洲战场以及东北战场上崭露头角,但是还历史还没有让坦克确定在陆战中的地位战争就结束了。在为下一次战争的准备中,很多大国军队都对坦克和军队机械装甲化这一设想存在严重的偏见和怀疑。此时的坦克在实战中也露出大量的弊端和缺点,比如速度慢、动作笨重、易被不利地形困住、损毁率高,而且越来越威力强大的反坦克武器已经被研制了出来,加上坦克生产成本极大,这都让很多国家军队内部对发展坦克存在反对意见。

另外,军队机械化以后的作战方式和战略等理论现在也还是空白,很多国家军队领导人一直是举棋不定。唯有两人除外——奥古斯特和白务。

奥古斯特在看了古布帅的关于坦克装甲兵作战的文章以及华夏东北的坦克实战表现后兴奋地高呼:

“这就是我所需要的!这就是铁血军队所需要的!”

从此成为“坦克制胜论”的狂热拥护者。至于白务为什么也一直不遗余力地投入大量精力经费建造东北军的装甲部队,原因就不需要说了。

现在东北军的制式坦克为:

雪狼中型坦克(t34-76)

‘雪豹’轻型坦克(bt-7)

两款坦克皆出自系统之手,然而因为工业底蕴的不足,导致这两款坦克产量极低。

刚刚也说过,坦克是未来的陆战王者,在这个反坦克装备没有完全发展起来的年代,步兵碰上坦克大概率只有死路一条。

为了避免出现五年一个营的现象,坦克工厂的扩大是必须的,这次扩大将会是发展计划中军事改革的重点项目。

其中的设备大部分系统由提供,剩下的依靠铁血优秀的工业底蕴外包生产。

随后是火炮,作为陆战之神,火炮的作用毋庸置疑,在战场上,大部分的人员伤亡都是因为火炮,并且火炮不像坦克那样可以快速的摧毁,坦克通常需要冲锋在第一线,损毁率高得多,然而火炮通常身居战场后方,一般的摧毁方式只有空袭、己方火炮压制以及渗透小队。

然而这三种都不是可以轻易做到的,空袭的方式需要有飞机,有制空权,并且你还得找到火炮的位置,但人家炮兵也不会傻愣愣的连伪装也没有。

火炮压制则需要你有更强大的火炮,用力压力,但需要更多的火炮以及更优秀的火炮。

渗透部队不说能不能行,大部分炮兵阵地都会有一个排到一个连进行防守,渗透部队人多了会被发现,然而被围剿在敌后。少了基本没什么作用,现在还没有特种部队这种概念,要说也只有东北军有特种部队这个概念。

所以火炮的发展是必要的,必须的!

东北军目前列装的火炮为:

122mm中型加农炮、180mm重型榴弹炮、88mm防空炮、37mm防空机炮、240mm铁道炮、203mm岸防炮以及107毫米火箭炮。

目前,东北军的主流火炮为122mm加农炮和180mm榴弹炮,其余火炮因东北的路况不支持它进行大规模运动,所以露面极少。

火炮生产线也会进行扩大,为将来东北军的扩编以及扩军做好准备。

目前东北军空军共有各式飞机520余架,其中战斗机350架,其余轰炸机攻击机一百余架,剩余为运输机侦察机等机型。

主要服役飞机为:i-15战斗机、breda27型战斗机、霍克-2战斗机、i-5攻击机以及he111轰炸机等。

而东北军空军也会扩大到25个航空大队,并且开始自研飞机(实际上就是买系统图纸),突破战机的锁链。

并且建设飞机制造厂,尝试自产飞机,计划将以仿制为主,自制为辅,在未来等东北军有了属于自己的自研飞机后将会转化飞机生产线。

“战争期间我们吃了太多空军的亏了,我们必须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

这是白务给各大官员军官放的话,其中不免听出无奈之意。

东北战争期间,大量东北军炮兵因为东阳空军的侦察机导致己方坐标泄露从而被东阳军火炮覆盖,东阳军轰炸机攻击机对东北军阵地进行投弹扫射,导致大量士兵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