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炒棉花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屋顶没有瓦片,是芦苇压扁了,混合着泥浆铺在上面,再覆盖厚厚一层茅草。
房子不算高,甚至可以算的上是低矮。
但这种屋子有一个好处,冬暖夏凉。
院子很大,东边是周大海自己用竹子搭建的灶房。
西边则是一小片菜园子,以及一个鸡窝。
只不过现在鸡窝是空的。
院子被刘彩云收拾的很干净,周卫华心里浮起淡淡的温馨之感。
“我的家门前有一座山,山的那边,还是山。”
周卫华这个时候,才能感觉到,被大山束缚的一种绝望与无力。
他们村子,不是在山里,更像是丘陵地带。
一个村子不过三十多户人家,房子也是高低错落有致。
站在家门口,能看到别人家的房顶,就在自己脚下。
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
村子外头,有一条河,没有名字,二十多米宽,水不深,水势平缓,是从山上流下来的。
也许是因为先有了这条河,才有了这个村子。
在原主的记忆中,这个村子,多数都是逃难来到这儿定居的。
原住民,好像只有十来户的样子。
不过经过几代人了,也分不清外来的还是原住的了,大家都是一个村子的。
周卫华挑着水桶,扁担这东西,上辈子可从来没用过。
好在原主有身体记忆,加上现在对身体的控制很强悍,倒不算为难。
按照记忆,出了村子,到了河边,把水桶放下,一溜烟跑到了下游地带。
村子里取水,都在这条河,平日里洗衣裳做饭,都在这儿,所以洗澡得去下游去,不能弄脏了水。
这是村子里的规矩。
每一个孩子,刚记事情开始,学会的第一条规矩,便是不允许冲河里撒尿,不然的话,是要吃辣条炒肉的。
河的对岸,是村子里开辟出来的水田。
水田下面,矮一阶的,则是茶树,种的是瓜片。
只不过这个年头,村子里的茶,根本没有销路。
不想后世,家里有茶园的,能做直播带货之类的。
现在进山的路,压根没人修,想要下山进城,全靠双腿背着背篓,把东西背去城里。
此地距离县城,二十多里地,听着不算远,但道路难行。
整个村里,只有一辆驴车,还是属于大队部的。
只有在交公粮的时候,才能动用。
虽然从七八年就喊着改革开放,但真正开放,也就是在去年,八三年的时候。
就算改革,也有个过程。
小山村里头,除了分田到户,哪有人想着发展经济,现在的文化水平普遍不行,更不会有人想着这一层。
种田,交公粮,吃饭,这对于老百姓来说,就足够了。
至于做生意什么的,头几年还是投机倒把呢,这观念也算是根深蒂固了,没人愿意去弄这些。
观念的转变,总需要一个过程。
这年头真就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周卫华看着月光在水面上,映照出一片波光粼粼。
弯下腰洗了一把脸,然后一个猛子扎了下去。
五月的天,水很凉,但周卫华,心头却是火热一片。
这个时代,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