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23章 洪水还是来了【1 / 1】

流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韩钦月一天比一天出落得水灵,加上性格活泼大方,伶俐可爱,云州有点家世的人,家中有合适年纪、条件又出众的,都免不了有想结亲的心思。

可是知府大人爱女如命,已经放出话来,及笄以后才给女儿定亲。一个个地巴巴望着,不知会花落谁家。有些等不住的就该跟别家定亲跟别家定亲了,也有云府这样的,心志坚定。

云府与韩府的后院,互相往来,彼此都有意向。长辈看好两人的发展,觉得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云中茂为此,也婉拒了许多有意结亲的人,前几天云州蒋都司宴请,酒过三巡,蒋都司就拿儿女亲事开起了玩笑。

云中茂借醉打哈哈,要说这蒋都司,掌握云州驻军,虽然比不得边关大将,但也是有点本事的人。加上蒋都司的父亲,在朝廷兵部任职,官至四品,云中茂想着都有点可惜。

不过,如果真能与韩知府家结亲,那就没什么遗憾了。韩知府治府有方,政绩有目共睹,这官衔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比自己强多了。

韩钦月与蒋千娇相比,那也是云泥之别。

幸亏自己的长子一表人才,品貌俱佳,不然还真露了怯意。等云郝参加科举有了功名,正好韩钦月也到了及笄的年纪。一切都是正好正好,天作之合啊!

时间不快不慢的流逝,今年的汛期来了,又去了,有了支渠,什么洪涝也没有发生。

转眼到了来年春天,韩知府已经在任上三年,云州这些年已经治理得 很好,百姓安居乐业。

考虑到女儿的婚事,韩知府觉得申请调回京都做京官,自然是更好。京城官宦云集,年轻的世家子弟、外来的青年才俊众多,不像这云州城,排得上号,看得上眼的就屈指可数。

就算这两年不回去,京城是韩家的根,以后自己是要告老还乡的。老太太也在那里,自己也是要回去尽孝的。

所以,韩知府有意将女儿的亲事定在京城。至于云郝,那也得看缘分,如果他真有那才华,过了秋闱春闱,那是个不错的人选。不过自己总不能将希望只寄托在一家,还是得托以前的同僚好友在京都打探打探。

一晃,韩知府在这云州也呆了十二年了,女儿当时才两岁,那么一丢丢大,现在都要议亲了。当初跟妻子说的是陪自己外出任官十年,十年后就回来。妻子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是妻子的父母兄妹都在京都,岂有不想念之理。

想着,韩知府坚定了奏请回京的心思。只等到了年末的三年考察述职时,一起上奏。

对于自己的政绩,韩知府是有信心的。但如果想要顺利回京,除此之外是不够的,除非皇帝老儿主动要调他。都得提前打理,得有人在朝廷上为自己说话,有合适的职位留出来……

这么想着,今年还有很多的事要去做。

就在韩知府按照自己的计划走时,事情的发展却往往更复杂、更快捷一些。他不用处心积虑去京都为自己谋一个位置,一场洪水,就把他冲回了京都,只是不是以他想要的方式。

到了七月中旬,雨水逐渐多了起来,上游积雪化水也胜于往年。到了八月初,朝廷已经接到部分府衙发了洪水的奏章。

云州玉河的水位一天一天高涨,分渠早已通水分流……

云州看起来似乎还好,但韩知府不敢掉以轻心。当他知道玉河水量今年远高于往年时,女儿对梦境的阐述催促着他,一切都会发生,自己要与之赛跑。

他顾不上想自己的安危,此事大局为重。他不顾同僚惊讶的目光,一意孤行,在玉河周边地势高的地方,搭建临时住所,又向云州玉河附近的上千户居民,发放转移命令,让他们将粮食牲口等限期转移。

民众惊讶地看着衙役过来挨户通告,哪里有什么洪水,再说,不是修筑了支渠吗?好像咱们的知府,对于水的事情,不是一般的上心。

虽然不情愿,但民不与官斗,再说了,也不拆以前的房屋,过半个月,雨势小了,就搬回来了。也就是麻烦一点而已,搬吧。

于是,玉河边上的居民,纷纷把东西纷纷搬到了

官府临时搭建的大片帐篷中。

大家还没来得及笑话怕水的知府老爷,就被汹涌而来的洪水惊呆了。自己以前的房屋都被淹没了,有些连顶都看不见了。

这么多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韩知府真是料事如神啊!不仅转移了老百姓,粮食牲口都保全了。一下子,韩知府的声望更盛。

各地发往朝廷的奏报一封接着一封,都是暴雨、洪水、难民、饥饿……嘉淳皇帝脑袋都要炸了。

嘉淳皇帝自弘朝五十六年登基,国泰民安,倒不是他多么勤政,而是老祖宗给他留下了好底子,正是一个王朝蒸蒸日上的时代,又少有天灾,所以,只要他别太作,吃喝玩乐、流连后宫那都不是多大的事。

嘉淳皇帝就是这样一个君王,小打小闹不断,大的破坏力倒也没有。

可是,灾难来了,那就不一样了。百姓的日子过不下去了,那会有人造反的。

嘉淳皇帝眯着双眼,往下面衣冠楚楚的大臣们望去,众卿家,谁来为孤分忧?

下面叽叽喳喳,吵得嘉淳皇帝帝头晕。有个年轻的极有穿透力的声音响起,道:“臣有话说。皇上,玉河洪水,受灾州县众多,但据臣所知,首当其冲的云州,竟然安然无恙。”

下面又开始惊叹,对哦,云州怎么没有灾情,大家又开始讨论。

嘉淳皇帝抬起手,一旁的太监高声唱和,让大家安静。大臣们这才一个个面向嘉淳帝,安静下来,等着皇上有何高见。

嘉淳帝问:“那是为何?”

那个声音回答:“禀报皇上。云州在三年前,上奏申请修筑分渠,缓解了玉峰河段的河水压力。”

“哦”,皇上恍然,好像是有这么回事。当时,自己还下旨表扬了他。看看看,这才是为人臣子的样子,这才是在为朕分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