眀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文武、上下、内外都是严格分开的,李承志现在是纯纯的文官,职才是七品,自然列在左班最末。
也就刚刚站好,左仆射元怿清喝一声“恭敬陛下”,便听内殿一声鞭响,金吾、将军、力士等各执伞盖、御扇,自序门而入。
元魏尚水德,自皇帝到臣子,常服皆是一个颜色:皂衣绛裳。有区别的是冠绶,也就是帽子和绶带。
天子戴通天冠,垂白珠十二旒,也就是影视中经常看到的秦始皇所戴的那种冠。
臣子皆是进贤冠,只会以笼冠上有无貂尾、革带上有无玉珠、下裳下摆长短等来区别爵位和品级。
像李承志这种七品官,自然是什么都没有,就连下摆都是光秃秃的。
“风调雨顺,内外平安!”
等元恪落座,又听左右金吾将军一声高唱,众官齐拜:“见过陛下!”
包括到清朝,各代常朝大致就是如此。只有元旦这样的大朝贺,众臣才会三呼“万岁”。并不像电视中演的天天都要喊。
而只要是大朝,必会演乐。众官拜完,以及与皇帝奏秉完退下时,还要跳几下舞。
众官拜完,三公、三太、亲王等各入几案后落座,其余臣子只能站着。也很少有磕头的时候,大多时的礼节都是做揖或鞠躬。
而像跪坐的那些重臣行礼时,才会双手扶地垂首以示恭敬,但这样的礼节并不比做揖重。
自朱元璋开始,官员上朝时才需要跪地磕头!
殿中朝官足有六七百人,李承志还排在最后,离皇帝足有十余丈。他看不清皇帝的脸色。只远远听到皇帝问了一声:“可有事秉奏!”
虽只有一句,但李承志却觉得皇帝好似有些不耐烦。
大致无事,刘芳奏了高丽、契丹两国不日会有使者入京朝拜纳贡。崔光奏了造新历之事,高肇奏了修订礼乐、度量衡等。
看诸官再无陈奏,御吏中尉王显出班,参高湛、李承志于初七在城下蛊惑百姓、差点引出动乱之事。
按程序,被参之人要上前自辩或是认责,而后该罚罚,该降降。
但皇帝明显不愿意磨缠,都不等金吾将军唱令这二人上前,他看着王显问道:“二人各降一级留用,卿以为如何?”
王显竟没一丝犹豫,恭身应道:“臣遵旨!”
众臣无不觉得怪异,包括元雍、刘芳、崔光等。心想便是稍后崔亮就会秉奏,给他二人升上来,但该走的程序还是要走一遍的,不然不知底里的朝臣难免会多想。
还有这王显是怎么回事?
身为御事中尉,负讷谏之责,竟如此由着皇帝乱来?
再看皇帝的脸色不太好看,众人皆猜测着发生了什么事,皇帝竟连这么一点功夫都不愿意等?
也就两三息,又见元怿、刘腾齐齐出班,只听刘腾朗声奏道:“臣有事陈奏:于昨日,掌冰史高湛解售冰所得之十二万余金运入太府,臣悉数清点,已交至司农寺!”
“臣附奏!”元怿也跟着一恭,“臣肯请陛下准之:先予七兵调付六万金,用于武川镇并晋地赈荒……”
“准!”
皇帝大手一挥,一指刘芳崔光并崔亮,有些焦燥的说道:“十二万金啊,朕有多长时间未见过这般多的真钱?高堪此举堪称有功于社稷……嗯,还有李承志,献阵乐三曲,也应嘉奖……诸卿尽快列个条呈上来。另,除李承志为大羽真,即日迁殿中听用……”
一群朝臣都有些懵。
哪来的十二万金?按他们之前的猜测,便是如高湛所奏,内宫与光禄的冰会一斤一斤的卖出去,且能卖得完。除去两月间的折损,撑死了也就卖个五六万金而已。
这多出来的一倍是哪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