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赵恪没有急着落笔, 反而抬眸打量着坐在幕帘之后的三位主考官,思考着他们的身份。
这次会试一共有三位考官,但若论当家作主的人, 当是位居主位的吏部左侍郎胡广益。
他是当今徐阁老最为钟爱的学生, 连带的再当今圣上面前也是水涨船高,凭借着自己的一身才学与实干连年升迁。
今日这个诡谲的题目, 便是出自胡广益之手,激得一众举子冷汗涔涔,手腕颤颤不敢落笔。
四书五经之中提到“二”的句子不知几何, 可若是答不到考官心中的那一种意思,自然与贡士无缘,他们该如何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之中,寻出这位风格奇诡的大人真正的意思呢?
砚台之内的墨汁泛起一阵轻微的涟漪, 竟是赵恪率先抬笔, 在宣纸之上落墨了!
那沙沙的书写声传入他人的耳朵里, 顿时引得周围不少人的目光都落在了这一间号房之内, 额头上的冷汗愈发密密匝匝。
他想到了什么?怎么会想到的这样快?
赵恪没有受到其他人的影响,落笔坚定地顺着自己的思路走。
他写的不是旁人想到的“天无二日,土无二王, 尊无二上”, 也不是“二十曰弱,冠”, 而是《论语》之中毫不起眼的一句:
二,吾犹不足, 如之何其彻也。
这句话出自有若在同鲁哀公对话时,规劝其轻徭薄赋,对处于饥荒之中的百姓施以仁政。
鲁哀公并不愿意, 出言反驳说抽取两成赋税尚且不够自己使用,若是只收取一成,便更加没有办法推行彻法。
胡广益在出下此题,用意便是要这些举子规劝当即陛下体察民情,轻徭薄赋。
赵恪敢如此肯定,是因为他知道,胡广益才情旷世,私下不屑于眼下科场之上实行的搭截之风。认为如此是牵强附会,故布疑阵,不过是庸人自扰,反而歪曲了圣人的本意。
故而,他不会选择在其他句子之中单单挑出一个“二”字来当作会试的题目。
那么,这篇有若与哀公的奏对,便成了论语之中唯一一个单独的“二”字,成为了这道题目唯一的解释。
可以想见,这次会试结束之后,必定会有许多举人根本没有领悟考官的意思,交出风马牛不相及的答卷,惨淡落榜。
可偏偏,胡广益的这个题目比起那真正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搭截题又高出了几筹,叫人无从指摘。
这位风头正劲的未来阁臣,思维与才学可见一斑。
赵恪在心中默默把胡广益的定位又提高了一截。埋头书写之间,扎实的功底让他运笔间行云流水,不见一丝停歇与滞涩。
等到笔下的一片千言策论终于完成,那每一个字都像是被注入了灵魂一般,个个显出一副铮铮之相,在端正整肃的管阁体中超脱而出,显出了自己的风骨。
可以说,单单从这一笔字,便可以看出这人的不凡之处。
让批阅到这张答卷的胡广益忍不住抚掌而叹,大赞本朝仕子后继有人。
等待十八位阅卷的官员夜以继日批阅完答卷,将其中最为优秀的几人呈送到胡广益面前,要他点出次序时,他几乎是在众人之中毫不犹豫地取中了赵恪作为头名,让这位素未谋面的后辈做了本次会试的会元。
可以想见,假使一切顺利,在不久的将来,他将见到一位少年天才。一如当年恩师徐阁老提拔自己一般,成为这位后辈的坐师。
有这等完美无缺的答卷在侧,众人自然无法对其提出异议。众望所归,这场会试的名次便就此定下,送入宫中呈报皇帝。
等到七日之后放榜的那一刻,报喜人吹吹打打了半个燕京城寻出这位贡士老爷,一众考官这才发现,此人竟是那差点迟到进不了贡院大门,还一身破破烂烂看起来清贫可怜的赵恪!
一瞬之间,无数燕京高门都在心中暗暗打起了小算盘。
赵小郎君长身玉立风姿皎然,连中五元的才学当世罕见,更何况,他还出身贫民,至今未婚,可不就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乘龙快婿吗?
当世榜下招婿之风盛行,虽说还有那最后一关的殿试没过,可依照赵小郎君的天资被陛下取中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众人本着先下手为强的原则,邀请赵恪前去宴饮的帖子更是如雪花一般,飞到了香坊之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