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虽说后面世道乱起来,科举没有指望,但是杨珊还是希望两个孩子都能读会写,明白做人的道理。
前世也勉强能说得是学霸,杨珊不能容忍自己的孩子是个文盲。
还有宋河的学习也要抓一抓,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这样过了四五天,还买了几百斤粮食放到空间里,两人就打道回府了。
这回出去的时间比较长,都快两个月了。
带了一些蜂窝煤回去给两家的老人,几个兄妹要是想要,只能自己来镇上拉了。
白送的东西,可不兴送货上门的。
小孩子长得快,回去后感觉两个孩子都长大了一点。
“你们买石炭买了两个月?”
杨母看着泪眼汪汪的外孙,看不过两个不负责任的父母,替他们委屈。
“我们还在镇上卖了石炭”,杨珊陪笑。
“卖石炭?在我们这?有人买吗?刚有两个钱就要把它折腾完是不是?”
“把两个孩子一扔就是这么久,天天问我,娘怎么还不回来,你们好狠的心”
杨母说着开始抹起了眼泪。
两个孩子看到姥姥哭了,也哭起来,杨珊手忙脚乱,都不知怎么办。
等两个孩子不哭了,杨珊才又和杨母说话。
“娘,我们石炭卖了大半了,剩下的准备自家人用,嘿嘿!”
杨母白了一她眼:“就知道你们要亏钱,好端端的去买什么石炭,还以为去做了什么赚钱的生意。”
倒是杨父和杨爷爷知道他们去买石炭了非常高兴,毕竟他们两人是知道严寒的消息最详细的人。
怕杨母出去唠嗑的时候秃噜出去,都没和杨母说得太多,杨母对严寒没有太重视。
说到石炭一时半会都没有想到这上面来,看到杨父和杨爷爷的反应,才明白过来。
也不能怪杨珊没有及时和杨母说清楚,毕竟两个孩子也在这里。
正是学舌的时候,就怕两个孩子把说的话学了去。
知道两人还在镇上卖了一些,杨爷爷一脸心疼,直说可以拉到村里来卖。
因为牛车比较小,他们对牛也比较爱惜,这回只拉了300个蜂窝煤回来,两人都是自己走路回来的。
两家的父母各分了150个。
第二天,杨大哥驾着自家的牛车,宋大哥租了杨六叔的牛车,跟着宋河去镇上拉蜂窝煤。
宋河还是给两家的父母拉,两位大哥给自己家拉。
和杨二哥一样,给杨大哥和宋大哥各送了500个蜂窝煤,给两家的父母各送了600个。
在宋母的要求下,给龙凤胎送了400个,送货上门。
最后明面上剩下给杨珊两人的只有1000个左右。
合计着什么时候得再去买一回煤炭。
现在已经十一月中旬了,天气凉了下来。
不过住在新房子里还是很令人开心的,最起码不用担心漏雨的问题,冬天漏雨真的要命。
卖灵芝和药材赚了不少钱,货物也囤积了不少,现在杨珊终于可以放松一些了。
这个冬天就不准备刺绣卖了,效率很慢,收益太低了,也给自己放个假。
这个冬天就教两个孩子念书好了,杨珊在现代的时候很喜欢看古文。
特别是爷爷是赤脚医生,保存了不少以前的医书,都是繁体字。
为此杨珊还专门去学了繁体字,现在正好给两个孩子启蒙了。
自从发现杨珊不是原主后,宋河对杨珊表现出来的不符合身份的东西,已经见怪不怪了。
对外两人只说是游方郎中教杨珊认草药后,还教了不少字。
至于相不相信就不管了,反正也没碍着谁,村里人没几个认字的,谁知道杨珊教了两个孩子什么。
等两个孩子再大一点,可以考虑送去镇上的私塾学几个月,或者一年左右。
再多就不行了,距离严寒来临没有多长时间了,不可能一直带着两个孩子在镇上。
至于宋河,则被杨珊赶去挖地窖了,家里的地窖还没动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