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22章 暴风雨来临前【1 / 3】

昭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很快就到元宵节了,为了弥补过年没回家的缺憾,元宵节过得很热闹。

做了一桌子的菜,喊两家人来吃饭。

放鞭炮、发红包、吃汤圆,做了一大盆汤圆,象征着团团圆圆。

元宵过后没几天,两个孩子就该去学堂了。

他们私塾正月二十开课,十九那天就得赶去镇上。

只有最后这一年的学上了,就没有折腾着租房子,加上杨珊和宋河也没空去陪读。

所以今年两个孩子还是寄宿在杨二哥家。

私塾每五日一休沐,只休一天,都不能接来家里。

只能宋河和杨珊有空的时候去镇上看他们。

不过徐父是每天要接送永斌的,也方便。

除了给生活费,作为回报,等徐家来村里建房子的时候可以多帮帮忙。

去镇上住了一晚,第二天送几个孩子进了学堂,两人才赶着牛车回来。

宋河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指导和帮助两家人挖地窖。

去年两人动身去西州城时,两家人已经开始修整房子了。

目前炕都已经砌好了,屋顶、门窗加固完成,就连院墙也听了杨珊的建议,进行加高。

并在院子周围种满了荆棘,一般人都不会想靠近。

现在就剩地窖没有挖,和杨珊两人的新房子一样,也准备把储物的地窖和居住的地窖分开。

这是一项有技术难度的大工程,需要宋河这个专业人士的指导。

还没挖几天,徐家的房子要开始修建了,只能先去帮忙,地窖后面慢慢挖。

徐家也就是杨二哥家的房子就建在杨家和杨珊家附近。

前面说过,杨家把家傍边很大一块地的一半卖给了杨珊两口子建房子。

现在剩下的一半给了杨二哥建房子,至于老宅则是给杨大哥。

也算是一种变相的分家了,杨父杨母都是要跟着杨大哥一家住的,这里的老人一般都是跟着大儿子住。

杨二哥家的房子开始打基地后,杨珊就开始请人去镇上挑蜂窝煤回来。

挑煤的工钱就是发的蜂窝煤,想去的人就去,不想去就算了。

从镇上挑十个到村里,就能得到三个蜂窝煤的报酬,大家一时间趋之若鹜,没几天就全挑到村里了。

五万七千个蜂窝煤,付了工钱后还剩下不到四万个。

杨珊拿一万个出来给杨二哥家建房子,作为一部分工钱,剩下的留着春耕。

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特别是杨二哥家有钱,材料和请人工的钱都给足,终于在春耕之前把房子建成了。

春耕开始后,杨珊用蜂窝煤请人干活,顺便把分给杨父杨母和宋父宋母的地都给挖了。

自己和宋河闲了下来,准备去一趟小树林,砍一些好木头。

为了防止暴殄天物,那时阻止宋河砍回来当柴烧的木头,现在砍一些回来做存水的容器。

寒潮来后,泉水、井水和河水直接冻结,很多瀑布都瞬间凝固,停留在那一刻,成一面冰墙。

那时候人们想要水只能找来雪或者冰,放到锅里,煮融化。

家家户户都围着火炉烤火,炉子上放着一口锅煮水。

杨珊觉得这样的水不够卫生,也不太方便,准备储存一些水。

密度大、材质硬,结实,不易被腐蚀,这样的木头用来做成储水的容器再好不过了。

杨珊眼馋这片木头已经很久了,现在终于有了用武之地,怎能放过。

两人来到树林,照例先采摘药材、蘑菇和野菜。

这个时候的野菜可不能放过,下火锅最好了,明年的春天可就没机会了。

想到明年的春天,杨珊忍不住叹了一口气,活着真难。

收完这些,开始砍木头,用空间运回去,现在有了高围墙和遮挡柴火的大棚子,更不怕木材暴露了。

这样来回了几天,算着能够做几十个大水箱了,两人才停下来。

宋河会做木工,也用不着别人,自己拿出工具,开始制作大水箱。

杨珊则是到处收鸭毛、鹅毛,准备试验制作羽绒服。

草木灰加入热水中,用来寖泡收集到的鸭毛和鹅毛,除去污秽和油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