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担心这里的避子汤不靠谱,还好大姨妈准时到访。
对了,现在杨珊已经不做饭了,她正在研究这里的医书。
在现代的时候跟着爷爷在村里治病,也算是有一点医学基础。
杨珊准备专研医术,万一家里人生病了,不至于束手无策,求人不如靠己。
到了三月份,气温还是没有回暖的趋势,往年这个时候已经开始春耕了。
现在雪比人还高,一锄头下去,连表面的冰都挖不动,都冻结实了。
饶是提前知道结果的小河村村民,还是心里犯苦,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愁苦。
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再多的存粮也经不起这样造啊,现在每天就是坐吃山空。
每天只能尽量减少运动量,这样就能少吃一点饭,省下一点。
相比于镇上,小河村算得上是岁月静好了。
现在赵友德一家还在镇上窝着,村里开会时说的话,赵父是一个字都不信。
什么二叔公托梦,就是杨家人想出来糊弄人的,只有这群傻子才相信。
让人知道了,还不得笑话死。
依着赵父的意思,那是一点都不用准备,自家去镇上过好一家人的日子就是了。
村里那些人都疯了,他们是羡慕他在镇上赚大钱了,才想让他回来的,他就知道。
还是赵母心里有些嘀咕,村里那架势不像是骗人的。
所以坚持要把村里的老屋修缮一下,并盘了一个炕,为此赵父和她吵过好几回了,说糟蹋钱。
这回一家人窝在被窝里,把家里能盖的被子、衣服全盖上了,守着冷冰冰的铺子,悔得肠子都青了。
就算把头都盖上了,还是暖和不起来,一下地,感觉冷风从四面八方吹来,往骨头里钻。
赵母哆哆嗦嗦的把火升起来了,煮两把面粉,准备熬个糊糊吃。
现在存粮没剩下多少了,家里也没有晒干的萝卜、青菜、野菜,多少能糊弄一下。
还是赵家是做吃食生意的,家里有存粮,还能坚持。
镇上很多人家都快断了顿了,家里地方小,没有囤粮的习惯。
镇上也不会像村里,春天秋天,喜欢晒些菜干。
能撑这么久,还是托了过年采购的福,那会过年买了不少东西。
现在这么冷,街上还是有人在游荡,到处找吃的。
这么冷的天,能去哪里找呢?
去砸街上的铺子,看有没有剩下些吃的用的,镇上的几家粮铺早就被砸了。
陈家的粮铺也是自家经营的,一家老小就住在铺子后面。
那伙人砸门进来的时候,陈父试图去阻止,脑袋直接被开了瓢,血流了一地,人直接没了。
那伙人拿布巾子蒙着面,加上晚上黑灯瞎火的,也看不清楚脸,抢了东西后扬长而去,现在凶手都不知道是谁。
剩下孤儿寡母,都不知道能不能撑下去。
衣服铺子都没放过,里面的被子和厚衣服被洗劫一空。
等赵母把糊糊从锅里盛出来,喊了一声,赵友德父子才一边颤抖着,一边下了地。
一锅糊糊盛了三个碗,但是明显赵母的碗里只有一半,赵家父子俩的碗里都快漫出来了。
但是大家都没说啥,仿佛已经习惯了,赵母自己也没觉得有问题,女人家少吃点,怎么了,好东西就该留给男人吃。
只能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如果杨珊在这,又该再一次为原主和自己庆幸,谢谢赵母当年看不上原主,感谢不娶之恩。
要是原主进了赵家,得憋屈死,不知道被折磨成啥样了,搞不好赵母直接灌清水给儿媳妇吃。
“ 他爹,村里不是说五月份天会暖和一段时间,我们搬回村里去吧?”
“是啊爹,我们回村里吧,多买些粮食,我都快饿死了,这点东西根本吃不饱。”
赵友德附和赵母的话,两人一齐看向赵父。
“知道了,知道了。”赵父骂骂咧咧,直叹老子的钱。
想到这次大雪后,粮价肯定飞涨,赵父心疼得,心里直抽抽。
但是这次不买,以后更买不到了,真是时也命也。
以前大家多羡慕他呀,凭借自己闯出了一条路,脱离了田地,有了铺子,能够成为城里人了。
儿子还去了学堂,认了字,本来今年还准备在镇上买个小院子,给儿子娶媳妇呢,现在都打了水漂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