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22章 县衙辩礼【1 / 1】

沐风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杨士林与王奎二人正坐在县衙后堂院中喝着茶,院中前任县令严望夫人所种的葡萄树竟然意外活了下来,现在看来郁郁葱葱,上方结了十几串葡萄,不过现在还未成熟,藤蔓刚好延伸到院中石桌上,给院中两人遮挡住了炎热。

“飞宇出来多久了?”

“有一年多了。”

“可与家中通信呀?”

“没有,这小兔崽子出来就撒欢了,也不告诉家里,给老爷子气的呀…”

两人坐在石凳上随意闲聊。不过聊天的主人公只有王飞宇,杨士林对王飞宇的兴趣很大,他有才思敏捷的学生,有城府极深的同僚,有办事稳当的下属,但是没有一个人像王飞宇一样天马行空之人,比如刚刚看到的学堂,就让杨士林不理解,愚民政策是历代默认的,老百姓不读书不通道理才好被哄骗。

杨士林还在思索着什么,闭目养神,王奎也不说话了,他心里是高兴的,虽说王飞宇被罚抗银,但是他知道杨士林心中并未生气,只是老人家和后辈子侄开个玩笑而已。

王飞宇终于将银两扛到了县衙,心中问候了那个老头上千变,刚准备回后堂休息就看到坐在葡萄藤下面喝茶的二人,看到两人悠闲的模样,气不打一出来,不过他也不敢做什么出格的事,走过去漫不经心的行了个礼就喊小玉上茶。

杨士林笑着看着王飞宇,待他喝完茶才说“体格不错,那事就过去了,老夫不再追究。”说的那是大义凛然,王飞宇想要反驳不过王奎在桌下的脚踢了王飞宇一下,没得办法,翻了个白眼不情不愿的道谢。

一阵沉默过后杨士林先说话,“我刚见县内有学堂,听说是免费入学?”

“是,我们县内没有县学,百姓读书无望,后来成立了合作公社,对于入股的百姓的孩子实施免费入学,其他百姓需要掏一些钱。”王飞宇回道。

“合作公社?是你上次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那个吗?”合作公社的事项杨士林并不知晓。

“不是的,合作公社是另外一种生产方式…”随后王飞宇将合作公社的细节讲给杨士林与王奎。两人心中震荡,对视一眼都从其眼中看到震惊之色,这种模式是他们儒家的最终理想,天下大同。而在这小小兰城县一个纨绔子弟就能将其实现!不过随着王飞宇的讲解二人也已经看出这种模式的缺点。就是需要足够的并且源源不断的财力输入。

在干货贸易受阻的情况下合作公社没有其他利润支持,要不是疫情合作公社早已经失败。

虽然如此二人看王飞宇的眼神越发柔和。

“那如果没有收入或者贸易受阻,合作公社如何运行?”杨士林抛出了问题。

“这个情况已经发生,原本县内是想将干货作为主要收入来源,进而可以反哺县里,但是干货的市场竞争很激烈并且有周期性还有就是受众人群太过少,不再适合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后面因为疫情原因我们发现了兰花,兰花是我们的本土特产,并且药性温和,适合推广,我们掌握着生产资源,这点是得天独厚的,依靠兰花发展出一条真正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进而推动合作公社,让其实现我们设立之初提出老有所依,幼有所养,病有所治,难有所是的最终梦想。”

此话说完杨士林心潮澎湃,王飞宇能将地域特色与优势完美的发挥出来很是了不得。他在心中推演发现此事可行度极高,唯一的问题是怎么打开销路。

“那怎么能够保证兰花茶一定可以打开市场呢?”杨士林问道。

“这件事原本还没头绪,不过杨爷爷来了,那么就不成问题了。”王飞宇一脸贱贱的笑容看向杨士林,并且叫上了爷爷。

“嗯?”杨士林看着王飞宇猥琐的表情特别想踩两脚。

“杨爷爷是泰文阁大学士,中书省平章事,还是当代大儒,我想请爷爷帮我提个字,嘿嘿…”王飞宇把主意打到了杨士林身上,杨士林是大儒,在整个士林享有很高的名望,如果能让他为兰花茶题字,那么兰花茶就能够直接打开市场,成为众多读书人的追捧之物。

杨士林也是哭笑不得,不过并未拒绝“好,我可以题字,但是我要问你一个问题,回答让我满意我不但题字,我还赠诗。”

“爷爷挺问,孙儿一定知无不言。”

“我看县里办了一个免费学堂?可有此事?”杨士林问道。

“不错,县里学堂所有开支都由县里承担,百姓只需交很少的费用就能上学,还有同意入股土地的百姓子女免费入学。”王飞宇回道。

“读书是好事,但是也不全是好事,你是世家子弟,你应该知道愚民之法,为何还要建学堂?”杨士林继续问道。

此话一出,周围的温度都好像降低了一些,王飞宇的心里更是有如冰刺,愚民之法是历代朝廷默认的手段,为的是更好的控制百姓,可以有着二十一世纪灵魂的王飞宇不赞成,反问道,“若要愚民,为何朝廷办县学,行科举?”

“呵呵,县学科举第一是为了考验人才,第二个原因是为了让读书人有进身之望,有了希望就不会闹事。最后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这样朝廷只需要很少的支出,就可以控制所有读书人。”杨士林面无表情的说到。

王飞宇虽然知道这些不过从杨士林口中说出来还是会让他震惊,所有的朝代稳定是第一要素,为了稳定他们可以让百姓穷困,可以让心中有热血,心中有抱负的年轻人一辈子困在那功名之中。

王飞宇知道自己无法更改这个规矩,回答道“儒家教人向善明理,县里学堂也是如此,出来的学生识字知礼,科举无望的话可以做账房,可以做师爷,为了让百姓们以后的日子更好,我觉得县里学堂没错。”

“一派胡言,朝廷的稳定不需要那么多明理的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