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31章 031【2 / 4】

千里江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刘宏想了想觉得,他干脆把这个问题抛给朝臣算了。

这等伤脑筋的事情自然是该让那些个领着俸禄的来考虑。

自汉高祖时叔孙通上书请正朝礼开始,大汉的常朝之礼便形成了详细的章程仪式,虽中有王莽乱政篡逆为新朝,在光武中兴后也对其进行了恢复。

夜漏未尽七刻,因如今已进夏日月份,身着红色褝衣的朝臣鱼贯趋入殿内,朝着上首依身份位次跪拜后,方才手持笏板垂首站定。

饶是他们依循古法,也为显对当今天子的尊敬,并无人抬头看去,也并不影响在场之人都听见,上首的刘宏在此时打了数个响亮的哈欠。

司徒袁隗的眉头皱了皱。

对于这位天子的荒唐他素来知道,但如今并非是个该当懈怠的时候,他怎么也该做出个样子来才是。

他侧过头来与太尉杨赐()暗中交换了个表情,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无奈之意。

汝南袁氏和弘农杨氏的地位相仿,同可算是四世三公,但这天下世家的根基再如何深厚,若要算起权柄高低,自然还是不如天子。

黄巾之乱方起之时,杨赐就已经因为刘宏举止不妥贸言上谏,险些被摘掉了三公之位,如今也自然得在劝谏之言上小心些才是。

但在这个目光交换中,袁隗实不难看出,以杨氏上下简直像是祖传的说话耿直,只怕就算今日他忍了下来,过上几日也难保又要旧事重提。

他想到这里,收回目光的垂眸间很是为杨赐抱了几分担忧。

好在今日朝会的重点倒是不在劝谏。

四处乱象频频,这些个可参与朝会的两千石官员个个都有本要奏,从洛阳庶务,到京畿八关的防守,现在又已说到了洛阳以南的荆州地界黄巾战况。

“荆州黄巾聚合数十万人,在张曼成的领导下据宛城而守,右中郎将率部奇袭,其麾下护军司马先登城头,阵斩张曼成,南阳新就任太守秦颉于阙口伏击,再度得手,唯剩张曼成残部走水路意欲脱逃,又被右中郎将部署于江流河道之众伏杀。”

“黄巾残部意图拥立赵弘为渠帅,然右中郎将早有所料,以荆州刺史徐璆率领一部人马将赵弘迫入宜城。宜城不若宛城难攻,右中郎将信报中言及,旬日之内必破赵弘。”

“好啊,好!”刘宏虽然在昨日就已经收到了这个消息,也并不妨碍他在此时出声赞道。

他更是在话中丝毫不加掩饰对此番南阳战果的满意。“右中郎将也未曾辜负朕的期待。”

朱儁即将平定荆州黄巾的消息,虽然和皇甫嵩与乔琰那等直取张角釜底抽薪的战果不能比,但怎么都算是取得了实质性的战果。

刘宏被皇甫嵩发回来的急奏给养刁了胃口,却也总不至于到连平定一州的胜利都可以无视的地步。

何况,这送上来的捷报之中,右中郎将的护军司马先登城头这几个字,让刘宏敏锐地意识到了此人只怕不简单。

这纵然不是个万人敌,也想必是个勇武之将了。

若非有此先登之举,只怕纵然有快速平定豫州之乱,于分兵南下中打了个奇袭的前提在,也未必能这样轻易取了张曼成的性命。

毕竟宛城易守难攻,就算是刘宏常年身处禁宫之中也并非不知。

昨日那封单独给他的急报中写着他叫什么名字来着。

刘宏懒洋洋地拖着腮回忆,隐约记得好像是叫——

孙坚孙文台?

是该给这人封个什么官做做。

还好这种事情总不像是乔琰那情况一样伤脑筋……

他刚想到这里忽然见到太尉杨赐走出了队列,再度躬身行礼后说道:“臣有事启奏。”

一看到杨赐这张脸,刘宏便忍不住揉了揉额角,“准。”

杨赐出列,刘宏下意识觉得他又要说上什么让他觉得为难之事,果然随后便听他说道:

“荆州之地黄巾将平固然可喜,然期间宗贼甚众,群众不附,本有贼祸,右中郎将平黄巾乱可说是对症下药,治总贼之乱却并非其所能,秦初起与徐孟玉也并非长于此道之人。臣建议陛下,着一人前往犒军封赏,也另着一人前去协助平宗贼之乱。”

何为宗贼?便是南方丘陵地带以宗族为基础的武装组织,算起来还与北方豪强颇为相似。

但惯例以来,北方豪强,尤其是官僚豪强,多以南方宗贼为贼而远胜于为同道。

加之此番黄巾乱起,宗贼横行于荆州南部地带,为祸尤胜黄巾,也就令人更不耻于和其齐名。

好比说有个名为苏代的宗贼头子,便盘踞于长沙一带。

杨赐所说的话对吗?或许是对的。

若能借击破黄巾的机会进一步南下平宗贼之祸,说不准还真能做到。

但刘宏要听这话吗?他不打算听!

他还打算留着那些个宗贼势力用来跟南阳的世家互相制衡,反正这两方现在都没闹出什么上达天听的大乱子,何必现在就让朱儁和部从继续南下征战。

这一来征战要增加不少开销,二来嘛,若是他们再行立功便又得增加封赏。

要知道对武将的封赏还不如文臣的好糊弄。

但话不能说的这么死,刘宏面上喜怒不辨,只是问道:“卿想要举荐何人?”

杨赐回道:“臣想举荐江夏黄琬。”

黄琬黄子琰……

刘宏在心中念叨了一番这个名字。

这对他来说并不是个很陌生的名字。

黄琬的祖父黄琼为尚书令之子,在孝桓皇帝在位期间的建和年间历任司空、司徒、太尉,于延熹七年去世之时获赠车骑将军,黄琬便可说是个名臣之后。

此人早年便因聪慧善辩而当上了五官中郎将,说起来的确是个可造之材。

但偏偏此人也是个牵扯进了党锢之祸的玩意。

因黄巾之乱的缘故,刘宏不得不为图得到士人的支持而解除党锢,但这并不代表他对于举荐启用党人之事便会毫无芥蒂。

杨赐低头颔首的谦恭姿势里,看不到刘宏自上首投来的目光中已有几分不善之意,他只听到刘宏回道:“黄琬禁足于江夏多年,虽有太尉举荐,朕知其不与宗贼勾结,却难免有闲言闲语。”

他顿了顿,又打了个困倦的哈欠,方才继续说道:“但黄琬之才,朕也深有爱重之心,令其赋闲在家实为浪费,先令其入京从议郎做起,具体外派往何处容后再议。”

刘宏既然有了这样的决断结果,其他人又哪里有置喙的机会。

杨赐持笏俯首谢恩,又听刘宏说道:“不过太尉对荆州宗贼之担忧也不无道理——”

“大将军可有合适的人选举荐于我?”

何进骤然被刘宏点名愣了一愣,但他旋即又意识到这着实可以称得上是天子对他的倚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