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16章 〇一六【1 / 2】

六六六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南康公主来了又去,待桓温赶来时天色已渐暮李氏也梳妆完毕。

桓温烦闷以连数日非一朝一夕可平复,尽管他已知南康公主察觉李氏却依旧不愿对南康公主进行半点解释,而今日南康公主不曾为难也丝毫不见其有半分高兴。公主是庾太后所出,但也是晋室的公主。晋庭不愿看他势大过人,南康公主也未必吧?

此时李氏又不得不应桓温所言起一曲以安桓温心神时,桓温却想起那句“我见犹怜”。听闻此事谢家那个小女郎也牵扯在内,李氏确实极美、将睡未睡时的桓温又眯着眼睛打量着弹琴的佳人。

谢氏?此次他能北伐顺畅确有谢氏功劳,然世间之事本无两全。谢氏门庭无论子女皆为玲珑剔透之辈,罢了,此事就暂且罢了。事已至此,谢氏分功已成定局,再介怀也是无济于事而已。

与谢氏相争,总好与在建康的那群人相争。亦或者朝廷就是想看他与谢尚相互牵制才好。有所牵制,才能避免一家独大。

谢氏在桓温眼里始终是与建康高门分开的,即便谢氏所居会稽、与琅琊王氏交好;即便谢氏也是建康高门。

【南康公主府】

“阿兰,你觉谢氏那个小女郎如何?”南康公主将今日白日所持利刃擦拭后悬于墙上,转身言朝桓兰问道。

“率性可爱,竟不惧公主之威。”桓兰如实言道。

“你言她不惧,想来她应是知今日之危。”南康公主接着问道,“阿兰可知今日书斋何险之有?”

“这……”桓兰有几分为难,又见南康公主并无愠色,心想自己不能再输给一个七岁稚子,“公主今日率仆俾持刀闯入书斋,本就是打算取李氏命,阿媛于公主危难之时仍言李氏貌美,此举极有可能被公主迁怒。”

“那你觉得她是不惧本公主迁怒,还是觉得本公主一定不会迁怒?”南康公主似乎心情不错,接着追问桓兰道。

前者是无畏,后者则是自信。桓兰一时猜不到也想不出道韫当时到底是何种心情。

“或许呀,那个七岁的稚子言说李氏极美的时候什么都没想,只是打心底里觉得李氏极美而已。”见桓兰答不上来,南康公主也不有意为难,而是自顾自的先说了。

何为真性情?有便是有,无就是无?不言利害干系,也不会顾及个人生死,只是个人觉得如此,然后就这样答了。至于后果如何,根本就不在其考虑的范围。

正如当年嵇叔夜(嵇康)对钟会的不置一顾而引来陨命之灾、广陵绝唱。谁都惜命,嵇叔夜也一样,只不过他在依照自己本意而为时,并未思及日后的杀身之祸罢了。

“谢氏虽起家晚些,却也在建康高门之列。老奴(桓温)想由谢氏入手之计只怕落空。”南康公主打量着桓兰一字一句认真的道。“阿兰,本宫所言,你明白了吗?”

“阿兰谢公主提点,阿兰知晓分寸。”桓兰认真回道,也知南康公主话中深意。

“北伐事非朝夕可成,阿兰年少,凡事需慎行为上。”南康公主言罢便遣退了桓兰。

桓兰与谢渊关系要好她怎会不知?而关于这二人之事到底是桓温授意于桓兰接近谢渊、还是二人本就意气想通南康公主或许不知,但她知道谢家与桓家通婚不易。但无论是通婚与否、日后何等情形对桓兰都无益处,而且即便通婚只怕桓谢两家也未必不争。

桓温不屑士族清流,而谢氏恰为清谈翘楚,桓兰若嫁定处境为难;若婚事不成,有碍名声不谈,只怕桓兰也会伤神。

要知谢氏一族谢幼舆便是‘江左八达’风姿不凡、谢仁祖善乐妖冶、谢安石风神秀彻、谢无奕亦非凡俗,谢家子女样貌容态皆为上等本就不是讹传。谢渊是谢奕之子、在荆州也颇有些名声,南康公主虽没见过谢渊,但也能猜到其气质绝非等闲。即便桓兰起初接近谢渊是桓温授意,但时日一久难免暗生情愫。

然而南康公主毕竟不是桓兰生母,荆州之事也并非她能左右。庾家是南康公主的外家,桓温虽与庾氏关系密切,但更多的时候还是她与庾家交集更多一些。

自何次道(何充)接替庾氏暂揽大局至王叔虎(王彪之)为侍中的时候南康公主就隐隐的察觉到庾家的势力正渐渐缩水,即便庾家以荆州相托桓温,但是究竟朝廷能不能北伐还是个未知数。

当年王丞相(王导)率侨姓南渡、曾言匡扶王室、不以楚囚相对。可是终王丞相一生也未曾有光复之像。再后来庾家掌权,也曾言北伐,可是结果却是一次次内乱。

琅琊王氏和颍川庾氏都不曾做到的事如今落到谯郡桓氏的肩上就真能成?王、庾二姓当初可是大权独揽,而桓家眼前横着的除去建康大族外还有一个最为明显的谢氏。

南康公主心知肚明此次北伐成汉大获全胜势必会引起朝和建康大族注意,日后若想再为只怕会难上加难。但她司马兴男不仅是桓温妻,更是晋庭公主,有很多事她插不上手,也不便多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