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1965年的冬天。
瑞雪兆丰年,即使是年关将近,红红的太阳照在身上,也不感觉很冷。
咯吱咯吱——
随着轱轮的转动,架子车吱呀作响。
叶天坐在驴车上,背靠着车架,双手扶着借来的放映工具,伴随着架子车一晃一晃的向前驶去。
没错!
吃过早饭之后,叶天就被杨家村的文书堵住,坐上了人家的驴车,赶往杨家村。
这一路走来,叶天终于感受到了父母当年生活是多么的不易。
60年代末出生的父母,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成长起来的。
作为普通的农民,出行最豪华,最便利的方式就是驴车!
此时。
叶天坐的就是这种驴车,在土路上颠簸着前进。
没有后世的汽车,更没有那平整的高速公路。
只是给驴或者骡子戴上笼头,套上架子车,就成为了人们拉货或者出行的交通工具。(笼long头:北方农村牲畜拉车时使用的工具)
叶天裹紧了棉袄,将文书准备的一顶军帽套在头顶,拉下两边的帽檐儿,紧紧的贴在脸颊两侧,阻挡呼啸的北风。
驴车慢悠悠的向前晃动,叶天瑟缩成一团,只露出一双眼睛,默默的打量着周围的环境。
一路走来。
厚厚的积雪覆盖在山野田林之间,将整个世界都染成了白茫茫一片。
只有那山顶光秃秃的一片,似乎连风雪在上面都留不住。
随着马车的前行,间或露出田间的一些小路,在路的两侧,偶尔有几棵歪脖子老树,枝干同样光秃秃的,直直的刺向天空,连一片枯叶都留不下来。
就更不用说路了,都是一些人为踩出来的土路,坑坑洼洼的,根本赶不上那宽阔的柏油马路。
这就是乡村。
六七十年代的乡村,一个落后而又贫穷的世界。
但就是这样的日子,百姓也依旧没有丝毫的不满,反而是勤勤恳恳,乐在其中。
也正是因为如此,经历了一年的劳作之后,眼看着年关将近,公社这才为大家申请了看电影的机会。
杨家堡生产队。
隶属于整个红星公社,位于四九城的郊区,归属于红星轧钢厂管理。
因此今年的电影放映,才选择了各个方面都很突出的杨家村,作为整个红星公社的优秀代表,第一批享受这样的福利。
为了犒劳辛苦了一整年的社员,也为了给大家增添过年的喜气,更是为了让大家好好的放松一下,迎接新年的到来。
在这个年代,电视还是奢侈品,连收音机和广播都是稀罕货。
所以即使是年关,大家的娱乐生活也是非常的乏味。
每年年关的电影,以及年后的庙会,就是普通百姓为数不多的几次大型娱乐活动。
因此大家非常的重视,所以也就非常的期待。
正因为如此,从城里下来的电影放映员,就成为了大家最尊重的文化人。
所以每一次放映员下乡的时候,各个生产队都非常重视,往往电影放映结束后,会给放映员一些好处。
希望下次能多放一遍片子,或者带来更新的片子。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富裕的生产队,自然拿出来的礼物就更多,更能多请放映员来几次。
杨家堡生产队,是今年的先进单位,所以有了这次优先邀请的机会。
可是他们村子并不是很富裕,只是中上的水平,所以没有太多的礼物送给放映员。
因此就抓住机会,非常珍惜这一次的放映,于是村里的文书亲自出马,跑到城里来迎接叶天这个放映员,同时动用了他们村子最好的驴车。
文书也很细心,知道城里人细皮嫩肉的,害怕受不了这北方农村冬天的天气,于是就准备了皮袄大衣,厚厚的帽子。
甚至还带了几床厚被子,只为了能给放映员挡风保暖,让放映员舒服一些,不要产生什么不好的情绪。
同时保护好放映工具,免得出现意外,弄坏了机器,让人家白白跑一趟。
杨家村的准备很细致,叶天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感动的同时,对于这个年代百姓的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人民勤劳,朴实,聪明,热情,粗中有细,是多么美好的一个年代。
而唯一不足的,就是这样的年代,物质实在是太匮乏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太低了。
稍稍一回想,对比50年后的生活,叶天心中就有了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迷迷糊糊的,走过这白茫茫一片的田野,转过一个山头,前方出现了袅袅炊烟。
连成一片的土房子,层层叠叠的坐落在主路的两侧,恰是正午的时候,各家正好在烧火做饭。
那缕缕青色的炊烟,晃悠悠的飘向天空,叶天只感觉一股浓浓的乡土气息,瞬间扑面而来。
北方的农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