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水居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看不起归看不起,守护者三家一体,关键时刻,可不能分彼此的。”
“娘,此事孩儿自有计较。来人可有留下任何话语?”
李奶奶摇头道:“并没有。”
李天齐说道:“倘若是鲍家已经关注界碑,那倒省事不少。有鲍家相助,我想咱们两家合力就已经足够了。”
李奶奶说道:“你是说,鲍家的宝物?”
“不错,有他家的七星龙渊相助,何惧妖邪?”
李奶奶点头说:“伍大夫的七星龙渊确实是一件利器。听小王说,湛卢在老鬼那里。要是龙渊在手,自可匹敌。”
笔者这里插一句嘴,七星龙渊在中华可是鼎鼎大名,丝毫不输老鬼的湛卢。
这把剑传说是由欧冶子和干将两大剑师联手所铸。
要想铸造一把好剑,必须先要有好的材料。两位大师跋山涉水四处探访,在茨山一带找到了铁英,这是在当时最为坚固的铸剑原材料。他们因地制宜,将铸剑工坊和熔炉就修建在茨山附近。铸剑除了需要火,水也是少不了的。为了将溪水引导到铸剑熔炉旁,欧冶子和干将按照北斗七星的位置,挖掘并布置了七个水池。
从选材到选址,两位大师无不精心布置,力求完美,经过无数次试验和锻造,宝剑终于问世。当两位大师端详这把宝剑之时,竟然精神恍惚,感觉自己如同身处高山之顶,而脚下是一眼望不到底的悬崖,如云缥缈,深不可测。更为玄妙的是,在那深渊之中,竟隐约有巨龙的力量传出,观剑的感受十分震撼。
所以二位大师当即决定,为这把剑取名为“七星龙渊剑”。
此剑铸造的技艺固然精湛,但在欧冶子所铸的宝剑之中,最有名的是湛卢剑,这把七星龙渊剑好像并不是那么有名气。诚然,这把宝剑最初诞生之时,的确没有知名度。直到后来被伍子胥携带身上,引发了一串故事后,才慢慢流传开来。
话说当年伍子胥因奸臣所害,亡命天涯,被楚国兵马一路追赶。这一天慌不择路,逃到长江之滨,只见浩荡江水,波涛淼淼。
前阻大水,后有追兵,正在焦急万分之时,伍子胥发现上游有一条小船急速驶来,船上渔翁连声呼他上船。
伍子胥上船后,小船迅速隐入芦花荡中,不见踪影,岸上追兵悻悻而去。
渔翁将伍子胥载到岸边,为伍子胥取来酒食饱餐一顿。
伍子胥千恩万谢,问渔翁姓名。渔翁笑言自己浪迹波涛,姓名何用,只唤"渔丈人"即可。
伍子胥拜谢辞行,走了几步,心有顾虑,又转身折回,从腰间解下祖传三世的宝剑:七星龙渊,欲将此价值千金的宝剑赠给渔丈人以致谢,并嘱托渔丈人千万不要泄露自己的行踪。
渔丈人接过七星龙渊宝剑,仰天长叹,对伍子胥说道:“搭救你只因为你是国家忠良,并不图报。而今,你仍然疑我贪利少信,我只好以此剑示高洁。”说完,横剑自刎。
伍子胥阻拦不及,眼看着渔翁自刎而亡,正是“失此不取,悔之晚矣”。此事一经传出,“七星龙渊剑”的名声也越来越广。但是这把宝剑却踪影渺茫,少有人能亲眼目睹。
在《晋书·张华传》中曾记载:“焕到县掘狱屋基得一石函,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焕遣使送一剑与华,留一自佩。”可知在三国时期,这把宝剑曾经在丰城县令雷焕手中保留。因为当时有紫气出现在斗牛星,这股紫气在吴国灭亡之后更加明显。张华相信这一定是有盖世珍宝将要出世,便招来雷焕详加考察,雷焕上观天文后掐指一算,推测在丰城县很有可能出现宝物。张华便令雷焕前往丰城。
雷焕在丰城四处打探,果然在当地得到了一个石匣,石匣里面的东西让人大感吃惊,那是两把传世名剑:七星龙渊剑和太阿剑。后来,这两把剑分别为雷焕和张华所有,在雷焕手中的就是“七星龙渊剑”。
到了唐代,“七星龙渊剑”为李渊所有,为了避开他的名讳,于是改名为“七星龙泉剑”。在李渊死后,这把宝剑就没有再在世间出现过。一种说法是说李渊厚爱此剑,曾下令在自己死后将它陪葬;另一种说法是李渊将其传给李世民,然而李世民得到此剑后也十分喜爱,不想作为传家宝物,便直接将其作为自己的随葬品。
众说纷纭,真相难觅。而鲍家先祖当年在朝和伍子胥交好,自然熟知七星龙渊。
到了宋朝,鲍家人偶然间从土夫子手里取得了这把名剑,欣喜若狂。然则伍子胥后人难寻,鲍家先祖决定供奉七星龙渊在藏宝阁,一旦有伍家后人消息,再前往归还。
彼时,鲍家定居在杭州,韩家人在苏州,李家人在石湾。三家守护者还经常互通有无,是以李家先祖和韩家先祖都知晓,鲍家有此伍子胥大夫的家传宝剑。
“娘,这样吧,明天我就以古法传信鲍家和韩家。倘若他们不来,那就咱们自己干了!”李天齐说道。
李奶奶“望”着这个七八年来第一次开口的儿子,郑重地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