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0764章:亲亲尊贤【4 / 5】

菠萝炒土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痛驳”说“奏请皇太后暂时权理朝政,殊属非是”,这是借皇帝之口,训斥太后。

肃顺一伙于召见时凌逼孤儿寡妇,甚至把皇帝吓得大哭,遗溺在太后身。肃顺等人最后于脆“搁车”(按:即把谕、奏折,搁着不看),凡此史无前例的违命抗旨及封锁,已构成叛逆行为。

经过激烈的争吵,陷入僵局,两宫太后因为没有实力,被逼在痛驳董元醇的旨稿领了印。第三个回合,是肃顺胜了。

文宗刚驾崩,慈禧太后就向慈安太后提出:应该废“顾命”体制,立“垂帘”体制。

冲人在位,太后临朝称制的故事,已有八例,可以作为垂帘之议的根据。

但是,顾命八大臣不管怎样跋扈专擅,亲承末命的事总是有的,地位是合法的。

清朝的家法,只有顾命辅政,并无女主垂帘,贸然提出垂帘的主张,可能会招致大臣的反对和清议的不满。

应该先造舆论,争取清议的支持,然后周密布置,才能使肃顺一伙就范,否则会被反咬一口,后果不堪设想。

问题是由谁做这些事,怎样去做。

慈安太后心地宽厚,遇事无主见,干不了大事。

清廷宫禁甚严,王公亲贵等闲之人不得谒见后妃,太后也无召见外臣之力,只能为咨商国事而召见顾命大臣。两宫太后实际等于被软禁了。两宫太后不仅无权无勇,行动也不自由,只好在统治集团的最高阶层中寻求支持力量。

满朝亲贵,唯一能办大事、缓急可待的人是恭亲王。两宫太后只能联络恭亲王,内外并举,才能一下子打倒肃顺。恭亲王果然不负厚望,站到了两宫太后一边。

这里有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即恭亲王为什么要把自己同样没有实力、前途未卜的两官太后绑在一个战车呢?这是因为他们都面临“顾命”制度的挑战。

“顾命”制度即使慈禧太后大权旁落,也使恭亲王受肃顺的排挤。

固然,用人权柄在头,两宫太后如将恭亲王推到军机领袖的位置,控制军机处,说不定可使赞襄政务变成有名无实。

但董元醇“简派亲王”一议被“痛驳”,打破了这一幻想,从恭亲王这面来考虑,即使驱逐肃顺,但如重视祖制,则大权仍旧落在其他顾命大臣手中。

既要除去肃顺,又要使不在顾命之列的恭亲王得以执政,只有一个办法,即推翻“顾命”制度。取消“顾命”,则必以“垂帘”代替。

大学士贾桢建议两官太后临朝听政一疏说说:“权不可下移,移则日替”,这也是恭亲王的意思。

钦差大臣胜保的奏折,要旨是“皇太后亲理大政,另简近支亲王辅政”,这段话可能是出于恭亲王的授意。

可见恭亲王的合作是有条件的:女主“亲理大政”,恭亲王“辅政”。

可以想象:如果恭亲王亦在“顾命之列,他一定也跟肃顺一样,对“垂帘”之意,持坚决反对的态度。

“祖制重顾命”,以恭亲王的才干和地位,执行尊严的家法,足以裁抑慈禧。

可见,咸丰帝临死前的这种安排是多么自私和低能。

为了扩张势力,肃顺曾以管理“天”字官钱号为由,保荐吏部尚书权卿,以示笼络;

文宗末命“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其实“赞襄一切政务”这六个字,是军机大臣杜翰写字是自己加去的,可见这班顾命大臣一开始便用心揽权了;

肃顺乘简放人员之机营私舞弊,蒙蔽两宫,使匡源和焦祐灜不经幼帝掣签就补了户部左侍郎和太仆寺正卿的缺;痛驳董元醇之后,肃顺奏请分见两宫太后,强作嫡庶之分,不承认两宫应该并尊。

在肃顺一火气焰如天高,得意忘形之时,慈禧太后和恭亲王不敢掉以轻心。

他们制造假象,表面处处“示人以无为”,松弛肃顺一伙的戒备;暗中不断筹划,频繁活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