蚺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再者,因为秦国派往关东各国从事秘密特务工作的间谍众多,而且活动频繁,对方有此一问,就更正常了。
所谓验传,就是这个时代表明身份的官方信物,等于后世的身份证。
“有验传。”
李师古埋头在褡裢里掏了掏,将杨木板制成的验,以及柳条削成的传拿出来交给对方,同时介绍起自己来:“我是薛郡鲁县鸳鸯里庶民,公子可以叫我师古!”
“鲁县人士?”
一听到鲁县这两个字,正查看着验传的年轻人面色稍缓,语气也温和了一些:“没想到你来自圣人的故里。”
“不敢。”
李师古当然知道他态度变好的原因,因为孔子就是鲁人,仅次而已。
果然,把验传还给李师古之后,年轻人便重新恢复了冰冷的神色,道:“虽然圣人讲学说,有教无类,但是看你的装束打扮,完全就是一个闾左之人,恐怕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吧?我不是看不起你,只是当此乱世,面对志在天下的秦王,小圣贤庄没有这么多时间和精力接收无能的庸人,如果每个门人都是你这般,我小圣贤庄又如何在这大争之世生存下去?”
说到这,年轻人摆了摆手:“走吧,你这体格,更适合从军为一介武人。”
“公子这话不对!”
见年轻人不给任何辩论的余地就要直接宣判走人,李师古上前一步,大声道:“舜发于田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胶鬲举于鱼盐,就连孔圣也说过,‘我少也贱’,曾子少时,也不过一耕夫!”
“这么多例子,公子为何视而不见?”
“呵呵”
年轻人饶有兴趣的看着李师古,道:“孟圣是说过这些,但帝舜诸先王列圣又岂是凡人?多少年才出一个?”
“你凭什么觉得你就是那个人?”
这话,真贱哪!
李师古怎么也没想到,儒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就有这么好的口才。
我凭什么是那个幸运儿?
我是穿越者我开了外挂不行?
李师古简直气笑了,当即质问道:“自古以来,难道王侯将相,百家列圣生来就是贵种乎?岂不闻,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我原以为阁下出自小圣贤庄,面对我这庶民,定有高论,没想到竟然说出如此粗鄙之语,真不知道圣人之书都读到哪去了,难怪秦王亲法恶儒!”
“你、你!”
听到“难怪秦王亲法恶儒”这句话,年轻人顿时如被踩了尾巴的一般,原本冷酷的脸上勃然作色,怒道:“你这匹夫,也敢妄议我儒门如何?休得聒噪,滚!”
看那架势,明显是恼羞成怒被戳中痛点了。
儒门以百家第一流自居,天下最强大的秦国却弃儒不用,选择亲爱法家,这对儒门来说,是难以接受的打脸!
换句话说,如果你儒门的学说真的那么有用,那为何嬴政不用?
既然天下最强大的秦王不用,那说明你自居百家第一流的儒门,只是孤芳自赏而已!
因此听到李师古这番诛心言论,原本只是摆着一副冷峻神色,居高临下拒绝李师古的年轻人,顿时就再也淡定不住了。
一声“匹夫”骂完,当场便拔出腰间佩剑,斥道:“卑微贱民,给我立刻滚出桑海城,不然,莫怪我手下不留情!”
到底是小圣贤庄的弟子,发怒生气也还保持着一定涵养,没有像市井泼皮无赖一般几句话不对就直接上手打人行凶。
“慢着。”
见年轻人动了火气,阴沉着脸,李师古没有秦王亲法恶儒的话题继续说下去,而是收敛心情回到最开始的争论。
“这位公子,不要那么大火气。”
“回想一下,其实你我之间的矛盾很简单。你觉得我没有资格拜入小圣贤庄,被拒绝的我因此对你进行了反驳。”
“你自己想想,我说的对不对?”
“既然是口头纠纷,儒门又一向推崇仁义礼智信,讲究以理服人,就连圣人也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而且公子作为小圣贤庄的门人弟子,一言一行都代表着贵庄的脸面,你又何必动剑?”
李师古这有理有据,不卑不亢的一番话可谓掷地有声,年轻人听完,脸色竟然也神奇的缓和了几分,将剑插回了鞘。
“哼,真是伶牙俐齿!”
年轻人能拜入小圣贤庄读书,自然不是傻子,更不是个只知道讲打的匹夫。
正如李师古所言。
一开始,他从李师古寒酸糟糕的穿著打扮,藏污纳垢的狼狈外貌,觉得李师古是个不识字的庶民,一只不知天高地厚,竟然敢臆想吃天鹅肉的丑陋癞蛤蟆!
开什么玩笑,小圣贤庄作为儒门巨擘领袖,岂是什么人都能进的?
因此,他干脆利落的拒绝了李师古。
但这一波对话下来,年轻人发现面前这个人似乎并不是一个痴愚文盲。
相反,这个人,虽然身份低微,但面前身为小圣贤庄弟子的自己,态度却不卑不亢,说话也有理有据,更重要的是他在李师古眼中看到了庶民没有的东西。
深邃,稳重,坚毅。
或者说一颗志在向上变强的心!
两轮言语交锋后,年轻人的傲气顿时烟消云散,先前的冲突自然也就当作没发生过,双方的沟通也终于步入了正轨。
宝剑回鞘后,年轻人态度大为改观,虽然神色依然冷峻,却是双手抱拳,正式还了一礼,自我介绍道:“在下赵一姜,韩国上党郡人士,入门已有三年。”
李师古大方一笑,很自来熟的还礼道:“赵师兄,幸会幸会。”
赵一姜闻言便是面露苦笑,苦涩道:“师兄一称,不敢当啊。”
“为何?”
李师古对他前倨后恭的行为表示不解。
“哎,说来话长”赵一姜叹了口气,说道:“还是回到开始吧,你有心求学是好事情,但我们这里不随便收人。”
靠,敢情说了半天,还是不行?
“不是不行。”
“圣人孔丘在的时候,虽然祂也讲究有教无类,但祂也不是随便收人。天下人都知道,圣人门下弟子有三千之众,但真传贤者也不过寥寥数十,如今的各位师叔皆是因为机缘,才有幸得了圣人真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