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兴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停战协议刚刚签署,如果就宣布,中西伯利亚和东西伯利亚为新城州与蒙古、东沙俄共同开发。
在这两个区域内,蒙古可以放牧,新沙俄可以种地和砍伐树木,新城州则可以挖掘任何矿产。
这次新城军虽然没有进行装甲冲锋,但在阵地上,依旧得到了充分检验。
回去以后,斯文顿就写下了关于坦克应用的实际情况。
(水字数,不做正式记录)
1车体结构
1车体结构
装甲板抵挡住了步兵轻武器和机枪的近距离射击,但是,密集的近距火力造成位于驾驶员观察窗之下的焊点开裂。
观察窗盖板上面的观察缝不能满足抵挡常见铅弹头的要求,打中观察窗盖板边缘的子弹会将盖板掀开,导致小弹片进入车内,打伤驾驶员和机枪手,橡胶封圈也会被弹片撕裂。
近距离射击还会导致观察窗盖板自行弹开,怀疑盖板不能妥善闭锁,以至于其会被子弹扯开。对盖板进行改进是必要的(指挥车已经改进过了)。
有几次,观察缝后面的防弹玻璃窗格被此地常见的小口径武器(多是6mm或是71mm)击穿。即使不是被直接命中,圆弧形的观察缝边缘也会将弹头引入车内。防弹玻璃只能抵挡破片,而不能抵挡直接射击,子弹进入战车内部,击伤乘员。
有一辆战车固定左侧翼子板的第四颗铆钉头被一颗子弹打飞,铆钉剩余的部分飞入车体内部,打伤驾驶员。从弹痕来看,可以判断出铆钉头被侧面飞来的子弹所截断,这只发生过一次,可以被看作是小概率事件。
还有几次,用于在观察窗四周固定橡胶封条框架的埋头式螺钉被击中松脱,溅入车内,所幸没有人因此受伤。
引信灵敏的小口径炮弹不会击穿装甲,但会留下凹坑,这已经发生过好几次了。多数时候,装甲板会发生变形。
2机枪塔
其装甲板可以抵挡住步枪和机枪火力,焊缝因为不会被直接击中,强度已经足够。但是,有几次机枪塔曾被步枪子弹卡住,子弹进入了炮塔下缘和车体顶部之间缝隙后炮塔环内的滚珠滑轨,卡在那里,使得炮塔无法旋转。这种问题必须要军械师来修理。
观察窗和观察缝存在和车体上类似部件相同的问题。
即使是相对新一些的坦克,其机枪塔顶部舱门的封条都不能完全阻挡雨水进入,导致内部机件生锈。燃烧的汽油也会流进来,导致车辆起火,乘员烧伤。
炮塔装甲也足以抵御引信灵敏的小口径炮弹,只有一次,外机枪盾崩落了一块,焊线也出现损坏。
3机枪盾
3机枪盾
机枪盾可以承受住一定程度的打击。一个机枪盾被小口径炮弹击中,但没有击穿,只是被向内侧推了一点。同时右侧耳轴断裂,右侧机枪座的焊缝开裂,瞄准具护板出现裂缝。瞄准具被炮弹爆炸给震碎了,而不是被破片打碎。但是,乘员没有因此受伤,而且该机枪盾仍可修复。
机枪盾也存在封闭不严的问题,小的子弹破片经常溅入机枪盾和炮塔的接缝内,打伤机枪手的头部。
4瞄准具
4瞄准具
瞄准具符合要求,尽管有几辆车的观瞄口附近被击中,但瞄准具从未被子弹打坏过。把瞄准具护板打开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在战场经常发生近距离交战。
5外部设备
置于车身装甲之外的装备经常被密集火力打坏,第一次作战以后,大部分随车装备已不能使用。例如,某次进攻后,16具灭火器中有9具被打漏,所有的车灯都被打碎了。
深冬时候,组织起一支运输车队用于装载运输坦克。该运输队由重型商用卡车组成,包括14辆沃玛格(vomag)和10辆布辛(bussing)柴油车,一辆旺德勒(wanderer)中型越野车以及两台宝马挎斗摩托。还有19辆低底盘拖车和4个运载式装卸坡道。
除此之外,战车战斗群的指挥官又从前线发回题为“中制机枪坦克应对俄国制火炮战车的战斗经历”的一篇报告。内容如下:
从世界大战开始(注:指一战),有火炮的坦克总要比机枪战车优越这一准则已经变得众所周知,并从未遭到质疑。
在战斗开始的最初几天,我们的机枪战车使用硬芯穿甲子弹(smkh)对付四面袭来的俄制战车,多少抵消了劣势。战车出现战损之后,大家很快意识到穿甲子弹很容易在120-150米的距离内将其装甲击穿。据在当地进行的实验显示,俄国造的子弹无法在200米内将中国造装甲板击穿,只会留下弹痕。
应对特种子弹穿甲威力的措施非常简单,而且很快就被实行了。俄国战车不再驶入这一距离内,他们经常可以在1000米外发现我们的战车,在这样的距离,只要目标保持静止,他们的火炮会是精准的。他们一般在院子里占据阵地,因其车身较高,可以在院墙上方开火,开火之后会将炮塔转向后部,以防被一下子认出来。在开阔地,无论情况是否有利,他们都会冲到凹陷处,只从边缘露出炮塔开火,这时候他们会和我们保持很远的距离。
在这么远的距离上,穿甲子弹是无效的。此外,这样的目标也很难击中。我们的战车无法保持静止,因为一旦停下来就会被击中,有几辆战车就这么战损了,还出现了人员伤亡。
反战车炮也不能对付这么远的目标,因为其瞄准距离只有900米。超出瞄准距离之外的射击精度非常低下,此外,随着距离增加,炮弹的穿甲效能也在减弱,而俄国战车则可以瞄准1000米之内的目标。
我们不得不给每个装甲连配属5门反战车炮,起码能在遭到俄国重装战车袭击时提供一点掩护火力。这样做的效果不尽人意,因为这些新重装战车乘员和新炮手对彼此的了解都非常有限。尽管接受了相关训练,他们还是会在目标仍在千米之外的时候就开火,尤其是在指挥官的要求之下更会如此。
其他建议还有:
1使用75mm步兵炮,其射程可达3000米。
2改用履带式装甲车作为射击平台,新式战车可以在不少于900米的距离上对抗俄国战车。
3给反战车炮的炮瞄镜安装刻度不少于1500米的十字瞄准线,但是在这么远的距离上穿甲能力又是不足的。
(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