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 26章 分田到户【1 / 1】

南丐四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平静的日子一晃而过,陈松的房子也修好了,还去家具厂里订了一些家具。

由陈圣带回厂里仿造的家具由于款式新一,漂亮时尚,陈圣的销售小分队还没开始宣传,便由家具厂职工宣传了出去。

职工中有亲朋好友结婚的,都介绍他们来家具厂订购。

家具厂的会客厅接待室还没开始修呢,就迎来了一波波的访客。

大多都是元旦节结婚用的,这下抓瞎了,订单太多根本来不及生产。家具厂的六十个人成了几个厂里最忙的人,只差忙得飞起。

家具厂近期不接太急的订单,于是一些人就找到在家具厂工作的熟人,帮忙订购一套家具。

更有人不停催促他们,做快点,时间马上到了。越是买不到,外面传的越快。来买家具的更多了,有结婚用的,有过年了给家里添新家具的。

以前想买老款家具都很难买到,何况现在可以买到新款家具。据说这些家具都现在北京,上海流行的款式。北京上海人用的家具,咱也买来用用试试。

现在四小队的四个企业都是红红火火,有人说是陈圣有点金手,点一个火一个。

有人说是厂名起得好,红心砖厂,红心砂厂,红心建筑队,红心家具厂。这是红到芯芯里去了,能不红火吗?

现在不光是四小队,红星大队,是整个牛场片区公社都跟着受益。

四个企业已经超过三百多工人了,四小队里更是出现了双职工,三职工,甚至四职工。

如四小队前队长陈林家就三职工,现队长陈不凡家就是四职工,比城里工人家庭都更牛了。

家具厂还是机械化程度太低,产量不足,陈圣和父亲商量后,决定再次招收一批工人。熟练木工优先,凡是附近乡镇皆可报名,此次同样招收六十名工人。

在家具厂扩招的同时,队里派遣张华会计去了高台林业站,务必要保证家具厂原材料的供应。

发工资的日子又到了,砖厂上交大队六千多块钱,砂厂上交公社六千多块钱,上交大队一千多块钱。

建筑队也上交大队一千多块钱,家具厂这个月也只上交大队一千多块钱。家具厂利润的大头付给了建筑队,砖厂砂厂水泥厂等。

在厂房没建好之前,估计都是这样了。福利是陈圣跑了一趟温州搞来的。主要是布匹,糖果。因为近段时间结婚的多,糖果需求旺盛。

每个工人发一丈厚布,二斤糖果。再每人一斤肉,肉是队里自己养的猪杀的。现在队里有钱,舍得杀猪了。

现在发了工资,四小队存款到十万块钱了。十万块钱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天文数字,这才几个月,就这么多了。

这么多钱在手里,有点害怕呀,张华在队里说道。陈圣笑着说,张叔,这才到哪啊,这些都只是小钱。

你知道吗,报纸上说,江苏华西村在去年就存款一百万,固定资产一百万。今年,不知道翻到了多少?

听了陈圣的话,一屋里的人都惊呆了。这么多钱?不可能吧?这不是搞资本主义吗?

这时候的人认知里,钱少你是社会主义,如果赚的钱多,而你又不是国营企业,那你就是搞资本主义,要被割尾巴的。

第二天元旦,陈松结婚的日子。陈圣被陈妈押着例行公事般混了一天,该干的干,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干的不干。

当了一天的乖孩子,全天笑脸,面和心不和说的应该就是这样的吧。

日子不会因为多了谁少了谁而改变,日子照样过。陈圣庆幸分家了,否则家里必定鸡犬不宁了。

陈松夫妻不止一次来家里,话里话外宗小琴是高中生,高级人才,不能浪费了。

几个厂里还没人有她学历高,陈圣叮嘱他老爸,你可别昏头答应了。

陈不凡勉强同意了,结果没过多久,两夫妻闹着要离婚。说什么婚前陈松答应的婚后给她解决工作,两夫妻天天吵架打架。

效果果然出来了,陈不凡找到儿子,总不能让你哥真的离婚吧,你看把你嫂子安排在哪个厂里合适。

她农活又干不好,又不去干。一天天吵架丢死人了,有个工作做也免得他们天天吵架让人看笑话。

现在陈松都成反面教材了,老人教育孩子都说以后挑媳妇一定不能找学历比自己高的。

否则那陈松就是榜样,看他媳妇一天吧啦吧啦的,骄傲得像只孔雀,嘴里说出来的不是些阴阳怪气,就是些讽刺打击人的,挖苦人的尖酸刻薄话。

队里的几个厂里陈圣是不会让她去的,免得她作妖,以后不好处理。

为免以后麻烦,陈圣无奈,跑去镇里托人约了纺织厂厂长,以一台十八英寸的黑白电视机换了一个纺织厂生产文员的的工作。

现在的十八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在农民眼里可是天价,不但电视机票搞不到,光是价格扰让一般人望而却步。

买这样一台电视机差不多可以在农村修两套房子了。

陈圣怕换流水线一线作业的工人工作她作妖不去,因此换了这个办公室生产文员的工作。

真是便宜她了,看来会作的人还是收获大啊!这不就得了个办公室文员的工作。

而陈圣的亲二姐不争不抢,默默下地干活,有空则砍柴担水做家务。陈不凡就从没想过给二女儿找个工作。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世间的无奈不公莫过于此。

宗小琴虽然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但镇纺织厂也不错。三百多人的大厂,比乡下这几个厂大多了。

关键是国营厂,是铁饭碗。上班第二天,李松就来家里推走了陈圣的永久牌自行车。

理由是镇上纺织厂有十里地,来回不方便,反正家里自行车没怎么骑。就来推走了,陈圣还是晚上回家吃饭时听陈妈提了一嘴。

陈圣当时也没说什么,只是决定过年时请几位长辈过来,一定要把家彻彻底底的分清楚,必须写在纸上。否则以后没完没了岂不是烦死个人。

忽然有一天,收音机里播放了一个重大消息,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于前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去年获得了巨大成功,第一批签了保证书的村民承包土地实行包干到户包产到户。

具体内容有三条,一是分田到付,二是不再遵守,向国家要钱要粮,三是如果出事,村民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活到18周岁。

各承包户向国家缴纳农业税销售活动产品,以及向集体上交公积金,公积金等公共停留,其余产品全部归农民自己所有。定产量,定投资,定公分,超常规,自己减产赔偿。

在金秋十月小岗村打谷场上一片金黄,经统计去年粮食总产量66吨,相当于全队1966年到1970年5年粮食产量的总和。

几乎一夜之间,所有的乡镇村庄都在讨论这个包干到户承包责任制,大锅饭吃了好些年了,饿不死,但也是真的,吃不饱吃不好啊。

元旦过后,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进了贵州山区。大队支书周文书去公社开会回来,召集各生产队队长开会。

牛场整个片区公社将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分田到户。

往后不再是吃大锅饭了,分田到产,每户自己单干,收获的粮食除了上交公粮外,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往后,土地还是国家的,但一切耕种全部都是自己负责。

收多收少都是自己的事,这消息传开,以前勤劳肯干,吃苦耐劳干活又好的人都很高兴。

这下可以拼命干了,不用被那些个偷奸耍滑的懒鬼占便宜了,真好。

而以往磨洋工的则明白,以后没法躲懒了。自己以后也只得咬牙老实干了,否则你哄庄稼,庄稼也会哄你呀。

各队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丈量田土的行动,由于会计都在几个厂里忙,陈圣提议让队里读书的初中生来帮忙。

反正现在学校放寒假,让学生们参与到这一有历史意义的行动中来,也是对他们的一种锻炼。后续统计每户多少人,每人分多少田土都由他们计算。

就这样忙活了半个月,丈量完后每户都分好了田地。

目前只是拉绳做了标记,还得等明年五六月份,那个地里的小麦庄家等收回来才行。地里的庄稼收上来才算正式开始分田到户。以后时间就自由了,可以自己自行安排干庄稼活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