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兽之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孙德崖,定远(今安徽省定远县)人,元朝末年农民领袖,统辖淮北红巾军。
1352年(至正十二年),孙德崖与郭子兴等四人在濠州起事反元,五人各称元帅。
后据徐州反元的芝麻李李二被元右丞相脱脱领军打败,芝麻李部下彭大、赵均用率余部投奔濠州,彭、赵因兵多反而居于濠州五帅之上。后孙德崖亲附赵均用,郭子兴厚待彭大,濠州诸帅结成两党,彼此不和,最后赵均用捉住郭子兴,将他幽禁在孙德崖家中。郭子兴部下朱元璋和彭大冲到孙德崖家,救出郭子兴。
元军围攻濠州,孙德崖与郭子兴、彭大、赵均用共同守城五个多月。城围解除后,1353年冬,彭大称鲁淮王,赵均用称永义王,郭子兴与孙德崖等仍是元帅。不久,彭大死后,其子彭早住虽统领彭大的部队,但影响力不及父亲,赵均用、孙德崖一党渐得濠州军政大权。朱元璋不愿涉及濠州内斗,以回乡招募新兵为名离开濠州,之后在滁州建立新据点,郭子兴之后也被赵均用、孙德崖迫走,率部队一万多人往滁州依附朱元璋。朱元璋攻取和州,1355年三月,孙德崖部队因遇饥荒,就食和州境内,请求在城中驻军,朱元璋接纳。郭子兴闻之大怒,连夜从滁州赶至和州,欲复仇。朱元璋怕义兵自相残杀,力主和解。孙德崖得知郭子兴到和州,企图引兵离开。前营已发,孙德崖留在后军察看,郭子兴将孙德崖抓住,而朱元璋也被孙德崖军所捉。郭子兴派徐达去代替朱元璋,将孙德崖释放。孙德崖的部下也释放了朱元璋。郭子兴不久就生病去世,孙德崖知道后,率兵来争滁州,被吴祯、胡大海所杀。
徐寿辉(1320年—1360年),又名徐真一,蕲州罗田县(今湖北黄冈市罗田县)人,元末红巾军起义领袖,天完政权皇帝。
卖布出身。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八月,与邹普胜等在蕲州(今湖北蕲春)利用白莲教聚众起义,也以红巾军为号。十月,攻占蕲水(今浠水),他被拥立为帝,国号天完(一说大宋)。第二年,所部以“摧富益贫”等口号发动群众先后攻占今湖北、江西、安徽、福建、浙江、江苏、湖南等大片地区,众至百万。但因兵力分散,次年被元军打败,蕲水失陷,退入黄海梅山中。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被部将陈友谅杀死于采石(今安徽马鞍山西南)。后明玉珍追尊为应天启运献武皇帝,庙号世宗。徐寿辉是罗田多云乡上五堡(今天堂九资河)人,原是贩卖土布的小商贩,他身格魁伟,相貌非凡,为人正直,见义勇为,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威信。
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五月,北方白莲教会的韩山童、刘福通等人在大别山北面发动几万黄河民工起义,直打到大别山脚下的光山县。对元朝统治早就不满的徐寿辉,见时机已到,便与麻城铁匠邹普胜、江西宜春县和尚彭莹玉等人到一起,在鄂东一带宣传“天下大乱,弥勒佛就要降生”的思想,并于同年八月,在大别山主峰所在地的多云山庄即天堂寨中发动起义,徐寿辉被拥戴为首领。起义军头裹红巾,故称为红巾军或红军,同时他们都信奉弥勒佛,烧香集众,亦又称“香军”。
郭天叙(?-1356),男,汉族,郭子兴次子,濠州定远(今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人。郭子兴死后,小明王韩林儿任命郭天叙为都元帅。1356年,元军在攻打江南重镇集庆时,由于叛徒陈埜先出卖,郭天叙不幸牺牲。后来,在郭子兴被孙德崖等人挤出濠州城后,朱元璋收留了他,并把统帅及指挥权交给了他,后企图杀害朱元璋的郭天叙也开始对他敬佩万分。
至正十五年(1355年),郭子兴病逝,小明王韩林儿任命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为都元帅,妻弟张天祐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名义上,都元帅是军中之主,右副元帅的地位也比左副元帅高。但是滁州和和州的军队,多是由朱元璋招募收编的,而且朱元璋比郭天叙和张天祐有勇有谋,并且手下又有人才。所以,朱元璋事实上成了这支队伍的主帅。
郭天叙便时常耍一些阴谋诡计,以图夺得权力。朱元璋对此只是严加提防,并不因此与郭天叙产生正面冲突。朱元璋虽然深得人心,但由于郭天叙是郭子兴的亲生儿子,在队伍当中也有众多的支持者,与他产生冲突,势必会造成队伍的分裂,而在力量尚十分强大的元军面前,分裂就意味着毁灭。
同年,郭天叙随副元帅朱元璋南渡长江攻打江南。当年九月,郭天叙和其舅张天祐率兵攻打集庆路(今江苏省南京市),被元朝义兵元帅陈埜先所杀,一说被朱元璋背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