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125章 还原笔筒,循循善诱【1 / 1】

三人成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趁着休息天,何雨柱带着何佑椿,孙淑红带着何木槿,何红叶自己单骑一辆车,一家人游街串巷,领略京城的隐藏的文化角落,顺带着给三位小朋友普及普及知识,也尝一尝以前没吃过的小吃。何雨柱知道陪伴的重要性。不光是父母陪伴孩子,也是孩子陪伴父母,自行车出行是最便捷的方式。

过太平湖时,何雨柱就停下来给孩子们讲一讲舒先生的事情,尤其是引用舒先生的原话来表达一些情怀。“在过去的八年中,我们把死看成生,把侵略者与威胁利诱都看成仇敌,就是为了那一点气节!”……也许当年稍稍隐藏一点点气节,……哎,气节很重要,文人,不能失了气节,士可杀不可辱。何雨柱也提到于谦,石灰吟!

过了太平湖,再游,来到宣武门的象来街。何雨柱又开始讲解员附体具体讲象来街的来由:明清时期从东南亚小国给泱泱华夏进贡大象来经,这里是必经之地,由此产生在象来之前宣武门外临时搭建茶坊,小吃摊等,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六月六的洗象节,附近的训象坊由此产生等。

何雨柱走着讲着,居然发现角落里还有人摆着摊,卖小玩意的,有玉,有石头,有笔筒,有铜钱。仔细瞧瞧,不止一个摊呢。

何雨柱在钢厂团委上班时,去过潘家园,探过大柳树早市,也闲逛过报国寺,也时不时收过几件像样的玩意儿的。今天这象来街有这些摊,也算是有缘分。那就瞜瞜。

一堆各色的铜钱,几样小瓷,几样玉石,几只笔筒,何雨柱瞥见其中一只木质笔筒,看着泛黑,但黄花梨花纹犹在,上刻米庵二字,小篆体,颇有汉碑石刻风格,俩字稍左下又刻了止敬二字,明显隶书体,字的对称面,寥寥几刀,看着一副极简单的兰石图。何雨柱突然想起《江左石刻文编》作者来,脑海里默默搜索着,哦,对,就是他,吴大澂,他不就有个号叫止敬的嘛。应该没错。

他漫不经心的对着仨孩过来,“那个你们仨,其他东西不要碰,在铜钱里找一找,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通宝,找出来。”

“小哥,你这铜钱怎么个价?”

“一毛钱一枚。概不还价。”

“倒也不贵。这俩笔筒呢?那个瓷的带画那只。”

“两块,笔筒都是两块。”

“呵,还真的贵。”

“孩子们,找到没有?”

秋秋最快,找到几枚,嘉庆通宝没有,乾隆的最多,“那就一人挑几枚,阳阳,挑好没?”

夏夏最喜欢比较黄澄澄的康熙通宝,挑了俩。

三人一起把十五枚铜钱交到何雨柱手里,何雨柱稍微看了看,也就那样,

“小哥,我仨孩读书呢,正好路过这也挑了东西了,一共十五枚,你要不要数一数?”

“不用,1块五。”

“正好我儿子,小女准备习练毛笔字了,那俩笔筒也一起卖给我,便宜点行不?”

“加起来也就五块五,能便宜到哪去?”

“我是带孩子存心买的,你看这样,也不多便宜,五块,取个整。”

小哥这一天也没开张了,五块也不亏。

“行吧,那就五块吧。”

何雨柱连忙喊孙淑红,“媳妇,口袋里掏五块钱,我给孩子买学习用品呢。”

孙淑红隐约感觉何雨柱是不是有点捡便宜的手段在里面,还装模作样,气呼呼的说,“啥玩意需要五块钱的,你不知道五块钱能买四斤肉的,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就这一回,给孩子买笔筒写毛笔字呢。”孙淑红掏了一张工人炼钢铁的五块递给何雨柱,何雨柱接了递给练摊小哥,顺手把十五枚硬币扔进黄花梨笔筒,一手一个提了笔筒,起身,有说有笑的又看其他摊了。

晚上,干脆一家人去了陋室吃饭。何大清看见孙子孙女过来吃饭,那就是喜欢。大约是老了。

孙淑红边吃边问何雨柱,“哥,今天你捡到啥宝贝了?看你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我估计就是有你喜欢的东西。”

何雨柱笑了笑,对着秋秋说,“秋秋,去把我包拿过来,然后那边温热的毛巾取一块来。”

秋秋拿了包,然后又递了温暖的小方巾给何雨柱。

何雨柱从包里取出那黄花梨笔筒,轻轻的倒出里面的铜钱扔包里,然后用温热的毛巾擦拭笔筒,慢慢的,细致的,不一会儿,黄花梨特有的纹理,颜色跃然眼前,尤其坐在旁边的何红叶,“哦哦,这是刚才那黒湫湫的玩意嘛?”

“孩子们,其实这东西不在于以后值,而是告诉你们,任何好的东西都需要珍惜和认真对待。这是一个笔筒,大约是清代晚期的,我没看错的话,大约一百多年前的物件,主人应该是一个金石专家,江苏人氏,叫吴大澂,三十几岁才考中进士,是一位很爱国的学者。我们今天不谈这个物件值不值钱。你们仨,尤其是秋秋你,现在在香江读书,因为啥知道吗?是因为你们有福气,生在了一个能让你们读书的时代,能吃饱,穿暖。

以前啊,社会的人是分阶层的,简单讲就是三六九等,你该种地就一直种地,改做工就一直做工,世世代代相传,直到隋代,大约1300多年前,开凿大运河的那位皇帝开始了科举制度,才有了一般人出人头地的可能。在明朝,江西的有一个县,叫吉水县,就出过一千多位进士。你们不要以为进士是很容易考的。历史上从隋朝开始到清代结束,一共也就16万多人,明朝清朝两代也就五万多一点,一个县出一千多,是不是很厉害。一门三进士,隔河两都堂,五里三状元,百步两尚书,十里九布政,九子十知州的佳话现在依然传颂。为啥,传统,榜样,教养。”

“直到清朝开始,江浙读书人开始赶上,取状元的人排在前面。字写的好也是很重要的,江苏考生由于书写比较浙江考生更为工整,取状元人次超过浙江。所以今天看到这个笔筒,买下来,我希望你们仨也要学习好好学习写书法,不知道你们仨愿不愿意。”

何红叶有些意动,“爸,这个笔筒能不能送给我,我好好学习。”

“可以,不过你不能带去香江。在家里,这东西就是属于你,我先替你保管。它属于你。”

“行,我一定好好学习书法。”

“秋秋,我刚才说的榜样,你也要做到哦,吉水县一门三进士的故事就是你们的榜样,你也要给弟弟妹妹做好榜样。”

“我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