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轻风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想到这里,林泰来忍无可忍的叫道:“老前辈你清醒一点!不要污人清白!”
如果真把奏疏藏起来,我这最高端政斗招式就使不出了。”
有的时候,善意的谎言也是有必要的
申时行当即茅塞顿开、恍然大悟,如果是陈矩陈太监,那就不奇怪了。
很多奏疏尤其是直言进谏的奏疏,到了皇帝手里就像是泥牛入海、人间蒸发了,连个反应都没有。
申首辅吃惊之余,疑惑的说:“老夫刚才只是告诉你,雒于仁上了一篇言辞激烈的奏疏。
“我清醒的很!”申首辅拍案大喝,“说!你瞒着我,安插在司礼监的细作究竟是谁?”
嘉靖中期净身入宫,资历很老,那时候连张居正都还是刚出道的新人。
对于申首辅的政治素养,林泰来还是相信的,但他不想再继续这个无聊的话题。
这次换到林泰来大吃一惊,难道申时行真的怀疑自己了?
林泰来:“???”
也只说了,里面有指斥陛下贪财的内容,可能会涉及到你。
财箴:竞彼锣镣,锱铢必尽,公帑称盈,私家悬罄。
老首辅这是什么脑回路?怎么又扯到司礼监了?
申首辅的一双老眼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仔细分析说:
“正所谓,多行不义必啊不,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很早之前,我对你起疑心了!
因为伱总是对一些内廷旧年秘事了如指掌,甚至连嘉靖朝掌故都清楚。
对林泰来真没什么可瞒的,申时行胸有成竹的答道:
“先对陛下说,这是雒于仁企图卖直求名,请陛下冷静不要上当。
申首辅长叹道:“两年前你就是这么说的,现在还这么说。两年又两年,老夫余生还有几个两年?”
而且在这封奏疏之前,万历皇帝很少对奏疏留中不发,奏疏都能按正常程序走。
这要是在谍战小说里,自己肯定会被怀疑为清流势力埋伏在首辅身边的卧底,然后拉出去上刑甄别了!
稍加思索后,林泰来编出了一个理由:“其实,清流势力那边有我的细作,所以雒于仁上疏之前,我就已经知道了。”
而《酒色财气疏》之后,万历皇帝就开始直接罢工了,连请假都不请了。
所以最佳的处理方式是,首先将奏疏留中不发,然后私下里想办法劝说也好,威逼也好,让雒于仁主动辞官,为陛下出气。”
不过经过林泰来的强力点拨,申时行还是隐隐约约的觉察到了未来“天机”。
先看看你自己的处境,《酒色财气疏》上面,可是暗喻了你!
赵老头的资历还没有攒够,荆条的刺还没有拔光,仍然需要时间。
在历史上,《酒色财气疏》出来之前,万历皇帝不朝、不郊、不庙、不讲,明面上是通过“请假”方式,还要找借口。
比如下旨对大臣说,“腰痛脚软,行立不便”,或者是“足心疼痛,步履艰难”,或者是“头晕眼黑,身体尚软”等等。
不得不说,申时行这左右调和的功力也是炉火纯青了,但改变不了大势。
林泰来叹了口气,“我说的内阁危机不是当下,而是以后,不是眼前,而是长远。
“呵呵。”申首辅冷笑了几声,“不对吧?所谓的细作到底是谁?我已经对你生疑很久了!”
就是从《酒色财气疏》开始,万历皇帝开始大量的对奏疏留中不发。
林泰来只说:“绝技岂能轻示于人?如果信我,老前辈你最好不要劝皇上将奏疏留中不发。
申首辅只是吃惊的看着林泰来,却不说话。
这个细作大概是嘉靖年间入宫,至今地位肯定不低,能阅看奏疏,起码是个司礼监文书房管事太监!”
除此之外,老夫并没有说过这篇奏疏的完整内容。而且这篇奏疏还在宫里,并没有下发出来,你不可能在宫外看到。
在同一个晚上,大内毓德宫里,虽然已经夜深,但万历皇帝仍然在反复看一份奏疏。
“事到如今,你连老夫都要继续瞒着吗?或者你编出一个更合理的借口,来说服老夫?”
比如说上次,皇上在十四五年前手书‘责难陈善’四字赐给还是讲官的于慎行,你怎么就能明白知道了?
而这次,一份直接送进宫里,还没有外传的奏疏,你又是怎么知道了内容?
老夫想来想去,真相只有一個!那就是在司礼监里面有你的细作!
最高端招式?申时行听到这个词后,立刻将雒于仁这个名字反复念了几遍。
如果一位老大说“我想退位”,很可能是陷阱阴谋,尤其在影视里面。
张诚、孙暹、陈矩、田义等几名最有牌面的司礼监大太监,忧心忡忡的站在殿外,看着闪动烛光的窗户,不敢离去。
在此之前,内阁还能当个和事佬;在此之后,万历皇帝连内阁都看不顺眼了,稍不顺心就逼走一个阁老。
对此申时行仍然很洒脱,不太在意的说:“如果将来局势真像你说的那样,老夫两面受气时,就索性辞官了。
林泰来只觉得莫名其妙,“难道我说的不对么?难道我这个立场不正确么?”
而内阁被夹在了中间,又要安抚皇上,又要想办法保人。
而你们这批阁老夹在皇上和外朝之间,辗转腾挪的空间也会越来越小,注定要陷入危机。”
卧槽!一不留神就超前了!
就好像考试的时候,考题还没有发,自己却已经先把答案写出来了。
皇上之恙,病在酒色财气也。
何日饮不足,继之长夜,甚则沉醉之后,持刀弄枪
溺爱郑氏,储位应建而未建,其病在恋色者也
夫何取银动至几十万两,索潞绸动至几千匹甚或拷索宦官,勒索大臣,得银而喜
夫何今日杖宫女,明日杖宦官,彼诚有罪,置以法律,责之逐之可也
皇上诚嗜酒矣,何以禁臣下之宴会;皇上诚贪财矣,何以惩臣下之饕餮;皇上诚尚气矣,何以劝臣下之和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