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不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称帝前便已征战沙场多年,屡建战功,称帝后亲征时多次不畏艰险,亲临阵前鼓舞士气,灭的国家都有好几个了。
哪怕有人不是非常喜欢大宋,但永远不要否认宋太祖赵匡胤的伟大,结束五代十国的功绩。
连后世一个极其极其伟大的伟人都有诗词说,“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可见,在他心中宋太祖赵匡胤是可以和太宗李世民比肩的人物。
第二位,高梁河车神宋太宗赵光义,他所以被称为高粱河车神,是因为在高粱河之战的时候,打了败仗,被很多人追杀,
在匆忙之中,赵光义驾驶了一辆驴车逃跑,跑得飞快,
虽然说最终得救了,但是赵光义作为一个皇帝,驾驶驴车逃跑这种光荣的事迹,被流传了下来,所以赵光义就被戏称为高粱河车神。
其实仔细想来也没有什么,毕竟刘邦当年被项羽追杀,把自己老婆和孩子都推下马车,最后还不是得了天下。
而且后面又有一个白登之围,刘邦在白登被匈奴围困七天,只能连嫁七位公主和亲解围。
当年韩信也有胯下之辱,勾践被抓当奴隶,孙膑装疯吃屎,努尔哈赤当家奴……
所以说呀,出身寒微不是耻辱,能屈能伸方为丈夫。
这么来看,赵光义比起他们不算什么,只是他军事能力确实拉胯,又菜又爱玩,老喜欢御驾亲征,但总失败。
第三位,自然是宋真宗赵恒了,相比于前两位皇帝,无论是性格、能力,都是相对欠缺的。
他的两次亲征,都是因臣下劝诫不得已而为之,简直是被逼上梁山的,不得已为之。
而且,这宋真宗赵恒后期真的是,太不要脸了,直接拉低了泰山封禅的地位,
知道为什么宋代以后没有皇帝去泰山封禅了吗?都是因为这老兄干的。
要知道,古时候的一些君王为了表彰自己的文治武功,
都会选择一些大型的祭祀活动,这就是所谓的封禅。
封禅的起源非常早,最早的时候甚至可以追溯到上古三皇五帝时期。
不过在封建制之后,最早的封禅自然是那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他在一统六国之后东巡,便去了泰山祭天,也就是封禅。
从此以后,泰山封禅活动也就成为了君王对自己最高的荣誉奖,
皇帝最高荣耀,泰山封禅,兵家最高荣耀,封狼居胥,儒家最高荣耀,龙场悟道。
在这之后,汉武帝刘彻、光武帝刘秀、唐高宗李治以及唐玄宗李隆基都去封禅过。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唐太宗李世民本来也想去封禅,可是奈何被魏征所劝阻,
人家大概意思就是泰山封禅的标准太高,你实在不够这个资格云云,
因此最后李世民就打消了这个年头。
李世民的功绩其实是足够泰山封禅的,但他谦虚了,不像大宋某些皇帝那么不要脸。
为何自宋朝之后,明清皇帝再也没有人去封禅了呢?
其实很简单,因为朱元璋和朱棣都丢不起这人,说白了档次太低。
本来泰山封禅的确是一件炫耀自己文治武功的事情,
除去这上述五位,春秋战国时期的齐桓公也有过想去泰山封禅的想法。
当时的齐桓公尊王攘夷,霸业冠绝诸侯,他向着去泰山封禅。
可是他的这个想法被管仲给打脸了,一来你还没完成统一霸业,
二来天地没有出现祥瑞之兆,也就并不具备封禅的资格。
最后,要脸的齐恒公也就作罢了。
所以呀,泰山封禅的标准还是要求很高的,起码得有以下几个中的两个:
第一,要改朝换代,一统山河;
第二,天降祥瑞,受命于天;
第三,功绩卓越,雄才大略;
而上述的五人之中,秦始皇、汉武帝以及光武帝实至名归,
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书同文,车同轨,开历史先河,德比三皇,功高五帝。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攘夷拓土,国威远扬,小孩子都知道,“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光武帝,位面之子,完美人设,翦灭群雄、建立东汉,开创光武中兴。
李治和李隆基比起这几位来说是差一点,
可是李治有个好爹,同时他自己在位时期的成就也不差,
他平定了其父在位时期没有平定的高句丽,同时将大唐疆域开拓到了巅峰;
李隆基在位后期虽然有安史之乱,可是其平定了太平公主之乱,
在位时期也有开元盛世等功绩,因此这两位也算勉勉强强吧。
而宋真宗在有利的军事形势下,打赢了大辽,还求和,还极其高兴,这也没有谁了。
就这样,还屁颠屁颠的跑去泰山封禅,这一下子把档次降低太多了。
当年朱元璋和朱棣也曾经有意想要前往泰山封禅,可是最后却打消了这个年头,
朱元璋在紫金山祭天,而朱棣更狠,干脆自己就来个封狼居胥标榜自己的文治武功。
所以,脸这东西,还是得要一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