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打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元月二十三日。
保康门街、秦秀才书斋。
一大早,门前便排起了长队,粗略估计,至少也有五百人。
年近古稀、曾参加过十二次科举的书斋掌柜秦秀才在科举省试临近时,又开启了新的促销手段。
在店铺内消费满五百文钱,送猜题试卷一份。当然,也可单独购买,但一份也要三百文。
此猜题试卷,每隔十日还会更新一次。
这里,向来都是读书人的聚集地。
参加省试的举子们也经常来这里讨论,故而其猜题试卷,猜中考题方向的概率还是极高的,颇受读书人追崇。
而此刻,赵顼带着徐虎也在队列之中。
他想看一看,当下的举子们到底是什么想法。
片刻后,秦秀才刚开门,一群群身穿长衫的读书人便涌了进去。
不消片刻,茶水、点心干果,以及一些书籍都摆上了桌子,而举子们也开始讨论起来。
“吾以为,此次的两次问策题目,必有一道是关于如何让天下百姓无饥馑之患的,不过此题目极大,大概率会问一些细节,比如如何为年高体弱者提供生计,如何增加贫苦人家的家庭收入。”
“不一定,所谓大热必死!”
“朝廷的相公们哪个不比我们厉害,我们能猜到这个题目,他们定然也猜到了。且此目标乃是我们整个大宋朝都正在解决的问题,如果有人能够想出来更好的办法,那何须科举,没准儿直接就进中书做官了,至少也是个翰林学士!”
“哈哈哈哈……”众人都忍不住笑出声来。
如果真考了这道题,那就太难了,众举子都没有把握能答好,且绝大多数都会是泛泛而谈。
这时,又一名举子站了出来。
“我认为,大概率会考摊丁入亩之策,此题对我朝的商贾官员影响颇大,朝廷定然想要听一听我们这些人的意见,其次,就是燕云十六州了。朝廷收复燕云十六州这场战役打得尤为漂亮,也有可能是考题,谁若不准备这个方向,那一定会后悔!”
“不一定吧!咱们官家向来喜欢出奇制胜,欣赏的也是能够出其不意,心中自有沟壑的治国之才。我觉得出题不会如此平庸。没准儿官家会引用一些州府的桉件,然后问询一些关于水利、农耕、商贸的试题!”
“有道理,我觉得大有可能。我们还是应该恶补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秦掌柜,你这里有关于商贸农耕之类的书籍吗?”有书生问道。
“有呢!都是去年年底国子监刊印出来的,最新的朝政事件,老夫我专门托人买来的,但是数量有限,一人最多只能买一本!”
听到此话,书生们纷纷举起了手。
“秦掌柜,给我一本!”
“给我一本!”
“我也要一本!”
……
书生们在此探讨的皆为最后的两道问策题。
因为朝廷较为看重这两道试题,其占比较大,也是与其他人拉开差距的关键。
赵顼听到近午时,有喜有忧。
喜在这届举子们还是充满朝气与活力的,而忧在大家开始不接地气了,都是在以大宋执宰的角度思考问题,而非普通官员。
简言之,就是有些不接地气了。
朝廷的重大问题,根本不需要他们思考,他们的认知与见地也无法全面地解决这些大问题。
正如司马光在竞选主考官时的言论,若是为国取奇士,可能还真拉不开差距。
随着大宋近几年的变法以及朝廷层出不穷的大胆变法,已潜移默化地改变了读书人们的认知。
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他们若执着于解决朝廷的大问题,那无异于是在学习屠龙之术,一点用处都没有。
当下,朝廷想要那种脚踏实地,本着一颗初心,认真钻研圣人典籍的举子,倒是不容易了。
片刻后,赵顼离开了秦秀才书斋。
二人走在到街上,准备去寻一个吃饭的地方。
就在这时。
赵顼看到一个载着数捆干柴的平板驴车从不远处行来,而赶驴车的则是一个身穿儒袍的年轻人。
看其穿着打扮与脸上气质,多半是个穷书生。
与此同时,不远处一个身穿灰衫、头发花白的老者突然靠近驴车,并且将脚伸进了车轮下面。
“哎幼!”
那老者痛叫一声,躺在地上,并紧紧抱住了脚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