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又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虽然这两年有些脑袋活泛的人又开始鼓捣竹编,但他们都是小打小闹,编出来的东西也都是些普通的大路货。
在大集上观察了那么久,除了竹蒸笼和竹篮竹筐一类的东西,沈雪梅愣是没发现还有别的新奇玩意儿。
外地商贩在大集上拿货,都是跟着货主的路子走,货主有什么,他们就带什么回去卖。
商贩们卖的最多的是竹蒸笼。
鲁东人都喜欢吃面食,所有面食都要上锅蒸,用竹蒸笼蒸出来的面食,在保留原来味道的基础上,还会带着点淡淡的竹子清香味。
除了竹蒸笼,他们还会带点竹筐和竹篮回去卖,淘米篮他们也要,但卖的不多。
潍县那对夫妻竹蒸笼卖的最多,他们已经跟沈雪梅说好了,如果她的竹蒸笼编得比别人好,他们就包圆了。
掖县那兄妹俩竹筐竹篮卖的多,但他们总是埋怨货主,说他们编的东西不精致。
经济增长的关键点是技术创新,在资本和劳动力都具备的情况下,设计编织出新花样的产品,才能真正赚到钱。
这一点沈雪梅早就想到了,但她刚涉足竹编,还是个门外汉,不可能马上就设计出新花样来,一切还得慢慢摸索。
现阶段,她要先根据市场需求来,什么好卖,哪样东西卖的多,她就编什么。
这样做,虽然有点抢别人买卖的尴尬,难免会让同行觉得自己不厚道,但沈雪梅又不是圣母,她也没有道德洁癖。
如果非要拿赚钱和道德洁癖比,她更倾向于前者。
沈雪梅现在最在意的是赚钱,在不偷不抢,不犯法,不违背道德的前提下,只要能赚到钱,她不在乎别人用什么眼光看她。
等她成了富翁,再为别人考虑。
“雪梅,你看看这个东西咋样,拿到大集上,能不能好卖”?
下午收工后,贾老爷子把一个像淘米篮一样的家伙什放在沈雪梅面前。
“爷爷,这是啥东西,怎么和淘米篮挺像的”?
老爷子放在沈雪梅面前的东西,模样看上去和淘米篮差不多,没有提把,体积却比淘米篮大很多。
“这是竹筛子,农村人淘麦子用的,这东西是你爷爷研究出来的,它以前很有名,很受庄户人欢迎,因为它,咱大官庄村还赢了个“筛子官庄”的美名呢”!
淘麦子用的竹筛子?
沈雪梅仔细端详着眼前的大家伙,脑袋豁然开窍了。
80年代,鲁东人大多以面食为主,大米这种南方人天天吃的主食,在人们眼里还是稀罕物,只能偶尔吃上几回,所以,淘米篮在大集上才没啥市场。
土地包产到户后,农村人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鲁东省作为产麦大省,到了80年代中期,家家户户的饭桌上都有了白面馒头。
这时候的农村人,家家都是自己磨面蒸馒头吃,他们不像后世那样,馒头都是买着吃。
要吃面了,每家都是把麦子淘洗干净,晒干后送到磨坊加工。
这样加工出来的面粉,麦香味浓郁,吃起来筋道。
“爷爷,咱不编淘米篮了,竹筐和竹篮也少编点,多编蒸笼和竹筛子吧”。
贾老太太一语点醒梦中人,沈雪梅的脑袋里突然蹦出一个主意——
既然大官庄村有“筛子官庄”的美誉,既然竹筛子能用来淘麦子,为何不抓住机会把竹筛子推向市场?
“雪梅,现在这些年轻的外地商贩,从来没见过竹筛子,他们能认吗?编多了没人要咋办?零卖一个大集可卖不了几个呐”。
竹筛子虽然是个好东西,但贾老爷子怕没人识货。
“没关系,爷爷!你们只管编好了,我有办法,肯定能卖出去”!
摸着面前的竹筛子,沈雪梅信心满满。
她上辈子学的是营销专业,怎么把东西卖出去,还能被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