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汤哩哩啦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历史上对于庄妃和多尔衮的关系一共有三种猜测。
第一种法说法是两人在皇太极驾崩之后就结了婚,有情人终成眷属。
第二种说法是两个人非但没有结婚,还相守以礼,保持着纯粹的皇嫂与小叔子的关系。
第三种说法是两个人没结婚,但是非法同居了,保持着情人关系。
《孝庄秘史》里面取的是第三种说法。
在《孝庄秘史》中,多尔衮与孝庄两人偶然相识在蒙古大草原上,多尔衮对美丽的孝庄一见钟情,于是对着敖包互许终身。
情节美则美矣,可惜根据史料考证,一见钟情这件事却不大可能发生。
因为多尔衮在建州女真,孝庄在科尔沁(蒙古),两人之间相隔数百里,连见一面也是很困难的。
两人第一次见面应该是在孝庄的姑姑哲哲与皇太极的婚礼上。
那时多尔衮三岁,孝庄两岁。别说一见钟情了,两三岁的小孩记不记事还是个问题。
那会不会是二见钟情呢?
也不可能。两人第二次会面时,孝庄10岁,多尔衮11岁。那天,多尔衮在那忙着结婚呢。不过新娘子不是孝庄,而是同部落的其他小女子。
三见钟情就更不可能了。这回轮到庄妃结婚了,12岁的她嫁给了皇太极。我们现在觉得12岁一小孩,结什么婚呀?但游牧民族以食肉为主,激素分泌过多,所以小孩发育很早。不论男女,12岁算是大龄青年了,再不结婚就嫁不出去了。所以孝庄12岁出嫁,是合情合理的。这样一来,才见了三次面的两人就已经各自结了婚。
像电视剧说的那样,多尔衮和孝庄原来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皇太极跑来横刀夺爱,是极不现实的说法。事实上对孝庄来讲,她的婚姻本身无关爱情。每个蒙古女子的婚姻都承载着民族的使命。任何一个科尔沁部落的女人都是抱着沉重的使命出嫁的。满蒙联姻不是一个偶然现象。蒙古族曾经是个战无不胜的民族,大蒙古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但这个帝国不到百年就衰亡了。
蒙古分化成为漠南、漠北和漠西三大块。孝庄所在的科尔沁部落是在漠南东边的一个分支。
科尔沁部落不善打仗,偏偏强邻又多。东有大金、西有察哈尔,再加上南方的大明朝,哪一个都得罪不起,唯一的生存之道就是依附于建州女真。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科尔沁蒙古的首领认为仅靠自己部落的男子汉是难以带领民族重新崛起的。唯一的办法是改变人种。所以,他们才心甘情愿地将部落里所有美女都嫁给建州女真,让满州人的血液里流淌着一半蒙古人的血,再由满蒙联合收复被汉族人夺去的江山。科尔沁部落的每个女人都是带着这样的目的出嫁的。
所以,多尔衮与孝庄之间并没有什么一见钟情、生死相许。当然首先是没有机会,在集体聚会上见过三次的两个人,就要爱得死去活来是不太现实的。其次是没有合理性。对科尔沁部落的女人而言,婚姻是一种使命的达成。爱情,从来没想过。
皇太极死后,又是一场汗位争夺战。多尔衮与豪格两个人实力旗鼓相当,要是两人真干起来,满清非得亡国不可。无奈双方决定各退一步,另立别的皇子。经过孝庄从中斡旋,福临继承了皇位。小皇帝尚年幼,摄政王多尔衮大权独揽,政权易主随时都可能出现。庄妃如何保住自己儿子的皇位?她必须得嫁给多尔衮,这多少有些政治婚姻的味道。
说庄妃嫁给了多尔衮,有三条证据。
一个论据是明末清初抗清将领张煌言的《建夷宫词》中写道,“上寿称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上寿”就是祝寿的意思,所以应该在说一个寿宴。“合卺”是古代少数民族结婚时候的一种习俗,有点像现代的交杯酒的意思。“慈宁宫里烂盈门”,就是说太后宫里的人都非常高兴。“大礼恭逢太后婚”,这个就说得特别清楚了。就是皇太后的寿辰与婚宴在一起办的意思。
第二个证据是多尔衮称谓的变化,从“辅政王”到“摄政王”,到最后的“皇父摄政王”,称谓的变化是大有讲究的。最后称“皇父摄政王”是孝庄和多尔衮结婚的一个重要证据。这恰恰证明了多尔衮与孝庄皇太后两个人的关系从隐秘到公开的过程。还有一点是,清朝的三大皇家陵园分别为清北陵、清东陵和清西陵。皇太极的墓地位于辽宁沈阳的清北陵,而孝庄被葬在了河北遵化的清东陵,两地相距400多公里。按照清朝早期丧葬制度,皇后无论是死在皇帝之前,还是死在皇帝之后,那都是要和皇帝进行合葬。孝庄没有和皇太极合葬,从这一点上也能看出几分端倪。
电视剧中,多尔衮好像很痴情。除了自己很不愿意地讨了一个小玉儿做老婆外,就没讨过老婆。实际上不算上孝庄,多尔衮有妻妾10人。但他总共就一个女儿,没有男性后代。而且在松锦大战后,多尔衮元气大伤,再生不出孩子来了。这一点也是孝庄皇太后敢于嫁给他的原因之一。因为知道跟他不可能生出孩子来,真要是生出来了那算是皇子还是亲王?正因为多尔衮不能再生育,所以他们的婚姻不会对孝庄跟皇太极的儿子福临造成威胁。这样看来他们的婚姻,多少有点名不副实。而且多尔衮短寿,不到39周岁就病死了。
多尔衮死后,辅佐13岁的顺治的重担全落在了孝庄身上。她以她的智慧和胆识,扶持着年幼的顺治度过了皇位交替的暴风疾雨,又辅佐孙子康熙登基,实现政权易手。她在风雨兼程中度过了坎坷波折的一生,留给后世一个美丽的传奇。
历史上多尔衮怎么死的
孝庄秘史里多尔衮是怎么死的
镇守山西大同的前明降将姜镶得知多铎病故、多尔衮染病而叛变,多尔衮经不起福临讥讽,不顾大玉儿劝阻,坚持率兵攻打姜镶。不料,多尔衮虽杀死姜镶,自己却也伤重身亡。这是在历史剧孝庄秘史中多尔衮的死因。
那么历史上的多尔衮真正的死因是什么呢?多尔衮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顺治七年十一月,多尔衮出猎古北口外。行猎时坠马跌伤,医治不得要领,十二月初九日死于喀喇城,享年只有39岁。灵柩运回北京,顺治帝追尊他为义皇帝,庙号成宗。多尔衮的葬礼依照皇帝的规格举行,埋葬在北京东直门外(今新中街三条3号附近)。
多尔衮弥留之际,他的同胞兄长阿济格当时在他身边,两人有过密谈。多尔衮刚一断气,阿济格立即派自己统帅的三百骑兵飞驰北京,颇像发动军事政变的动作。大学士刚林身为多尔衮的心腹,洞悉此中底细,立即上马飞奔进京,布置关闭城门,通知诸王做好防变准备。顺治帝听从王爷们的建议,将三百飞骑收容在押,诔杀殆尽。阿济格随多尔衮的灵柩进京时,立即成了囚犯,被送入监牢幽禁。他在监狱中企图举火,被赐令自尽。这个举动剪除了多尔衮的嫡派势力,清算多尔衮也从此开始。
多尔衮与顺治小皇帝如何结怨的
顺治八年正月,多尔衮的贴身侍卫苏克萨哈向顺治皇帝递上一封检举信,揭发多尔衮生前曾与党羽密谋,企图率两白旗移驻永平(今河北卢龙县),“阴谋篡夺”;又说他偷偷地制成了皇帝登基的龙袍服装,家中收藏着当皇帝用的珠宝。
这时只有13岁的顺治皇帝,第一次亲理朝政。他召集王爷大臣密议,公布郑亲王济尔哈朗等的奏折,抖数多尔衮的罪状,主要是“显有悖逆之心”。少年天子福临向诸位王爷宣告说:“多尔衮谋逆都是事实。”多尔衮被撤去帝号,他的母亲及妻子的封典全都被削夺了。
当时在北京的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在《鞑靼战纪》中记载说:“顺治帝福临命令毁掉阿玛王(多尔衮)华丽的陵墓,他们把尸体挖出来,用棍子打,又用鞭子抽,最后砍掉脑袋,暴尸示众,他的雄伟壮丽的陵墓化为尘土。”1943年夏天,盗墓者曾将多尔衮陵墓的正坟挖开,只见地宫中摆放一只三尺多高的蓝花坛子,里面放着两节木炭。当时看管墓地的汪士全向盗墓者解释说:“九王爷身后被论罪,其中的金银圆宝都被掘去,据说坟地遭过九索(挖抄九次)。坛子是骨灰罐,是一个虚惊位(象征性的尸棺)。”彭孙贻笔记中有关焚骨扬灰的说法,当然是可以相信的。
顺治帝仇恨多尔衮福临对多尔衮是仇恨的,其中有多种原因。
多尔衮是想当皇帝的,暂时没当皇帝只是策略而已,这对小皇帝是个寝食不安的威协。顺治五年十一月,他凭借自己的权力,加皇叔父摄政王为皇父摄政王,用皇帝的口气批文降旨。当时人写的《汤若望传》说:“他穿的是皇帝的服装。”顺治七年七月二十五日,他操纵追封自己的生母、努尔哈赤的大妃纳喇氏为太皇太后,他自己完全以皇帝的面目出现。顺治十二年,福临对诸王大臣回忆当时的事说:“那时墨尔根王摄政,朕只是拱手做点祭祀的事,凡是国家的大事,朕都不能参与,也没有人向朕报告。”多尔衮一旦机会得手,亲自登上皇帝宝座,没有任何理由排除这种可能。
逮杀豪格后强占他的妻子,是多尔衮引起福临愤怒的一个焦点。
顺治元年四月,以往支持豪格的正黄旗头子何洛会,向多尔衮告发豪格图谋不轨,说豪格后悔当初在继位大事上有失谋算。
其中有一句侵犯多尔衮的话说:“我豪格恨不得扯撕他们的脖子。”
多尔衮以“诸将请杀虎口王(豪格)”为理由,企图谋杀豪格,由于他的同胞弟弟顺治小皇帝哭泣不食,才得以免死。顺治五年,反对毫格的人建议将毫格处死,多尔衮假装说:“如此处分,实在不忍!”便将豪格幽禁起来,等于判了无期徒刑。数月后,豪格就不明不白地死在狱中。顺治七年正月,多尔衮强迫豪格的福晋(妻子)博尔济锦氏做自己的妃子,又害怕此事贻笑后人,秘密布置大学士刚林在史档中不要留下任何痕迹。
娶皇嫂孝庄皇后,是福临痛恨多尔衮的难言之衷。孝庄皇后是皇太极的妃子、顺治皇帝的生母,蒙古人,姓博尔济吉特氏,名叫布木布泰。
多尔衮是个好色之徒,他一共娶了多少个王妃妻妾,没有史籍能够说得清楚。他的原配福晋博尔济锦氏刚刚去世,很快就强占侄儿豪格之妻为妾,后来屡在朝鲜境内选美,又在八旗区域搜娇,至于汉家小娘更是任他随意糟蹋。他不放过寡居深宫的皇嫂孝庄太后,便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乾隆四十三年,弘历阅看实录,以为多尔衮“定国开基,以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明示平反昭雪,还其原爵,成为清代八家铁帽子王之一。从清廷爱新觉罗氏家族看,多尔衮是大清帝国的实际创建者,乾隆帝为他重新作出评价,是件非常正常的事。但乾隆多心,避免日后惹起宫廷是非,上谕中说:“为后世征信计,将从前关于此事之上谕,均不得载入国史。”于是有关多尔衮的档案概行销毁,以至《八旗通志》中的多尔衮传,记他死后的事也只寥寥数笔,后人很难弄清多尔衮死后遭到清算之事的本来面目。
多尔衮得祸的原因,史书归罪为他想当皇帝。乾隆帝以为,这是“诬为叛逆”。他明白,中国历史上那些当了皇帝的人,包括他的父亲雍正帝在内,在他们没有当皇帝之前,有谁没有想当皇帝的念头和动作想当皇帝的人,为什么当了皇帝就没有罪,没有当上皇帝就有罪呢问题就在于做皇帝的怎样对待反对派。彭孙贻以为,多尔衮“初称摄政,次称皇父,继而称圣旨”,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是没有称谓的皇帝。但多尔衮“无成谋,拥戴者駸駸,骑虎难下。”
这是认为,多尔衮不是毁于政敌,而是拥戴者拍马招摇所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存有一件当年审问多尔衮心腹刚林的档案,其中说:“刚林昼夜不断往默尔根王处阿谀奉迎”。
多尔衮死后,他在以往的一片“皇父之恩浩荡”的呼声中败下阵来。对于反对派,如果多尔衮能像李世民收用魏徵那样,那就称得上胸有成谋了。或者退一步说,他生前能在反对派的挑剔监视下,严于律己,谨慎从事,与朝廷大臣之间的距离不要拉得太远,反对他的人就不会那样蜂拥而上,以至于让他死无葬身之地,造成全局的败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