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妮小说网

第147章 蔡京要重建延福宫【1 / 1】

王文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杨光华从政事堂回来,蔡京已经走了。正常情况,如果是字数少的诏书或者圣旨,一般就由杨光华草拟,交徽宗审阅后,加盖玉玺就可以颁发。这个程序比照章惇做宰相时的程序要简单的多,快的多。

朝廷的行文程序,是按照杨光华的建议,改成现在这种办法的:只要是皇上所下发的圣旨、诏书或敕书等等文书,先由中书舍人或者翰林,有时是杨光华起草,他们起草之后直接由杨光华审核,杨光华审核后,交皇上最后审阅,加盖玉玺就可以下发了。这样把文书下发的最高决定权,交到了皇上的手上。通过这件事,徽宗既认识到了杨光华的智慧,也看出杨光华对他是真正的忠诚,因此他对杨光华的信任和依靠又加重了一份。

徽宗见杨光华回来了,问道:“都安排好了吗?”

杨光华回道:“安排好了。不过皇上,我倒是又想起一桩事。臣忘记提醒您,这是臣的失误;再者呢,刚才蔡京在这里我也不便说。”

徽宗一听,就有点好奇地盯着杨光华,问道,“什么事啊?感觉好像有点神秘啊”。

杨光华说:“既然已经把曾布罢免了,朝廷不可没有宰相,是不是就把蔡京的代理宰相去代转正啊?如果皇上您觉得可以,就可以两道诏书同时下达。”

徽宗听明白了杨光华的意思,一时陷入了沉默。他把身子往椅背上靠了靠,头枕在椅背上,眯着眼,想了一会儿,才说:“这事啊,其实刚才我就已经想到了,但是我觉得蔡京这个人呢,要挑宰相这副担子,应该是问题不大;可是,毕竟在此之前,他最高仅做过正三品的翰林承旨,到正一品的宰相,这距离有点远啊,并且还要兼着枢密使,这担子有点重,我担心他可能担起来不会很从容。他又没有做过参知政事和枢密使这两个职务,一步上的台阶过大,毕竟宰相是统管全局的,所以我想呢,让他再干一段,咱们也看一下。那样,去代转正的时候,朝野上下也会服气。要不然匆匆忙忙的给他摘掉了“代”字扶正了,可他如果工作很吃力,甚至不能胜任,我这个皇上可就被动了。你想吧,我亲政这才一年多,已经罢免了三个宰相,如果这一个再不行,那可就成了历史的最大笑话,成了大宋朝最大的笑话,我也成了大宋以来历代天子的最大笑话”。

杨光华听到这里忙说,“皇上,我只是考虑到了宰相工作的接续性,忽略了蔡京的履历,对他的能力也不大了解,还是皇上考虑得周到、细致、严谨。臣真是不可企及呀”。

第二天早朝散了之后,蔡京跟着徽宗和杨光华来到了垂拱殿,向皇上汇报了他就任以来,遇到的几桩大事和处理的一些是重要事情。最后,他又向皇上建议:“是不是扩建一下后宫的几个宫殿?”

徽宗问:“怎么突然想起来扩建宫殿呢?”

蔡京说:“我从在翰林院的时候就经常到后宫去,那时候我就觉得,咱们大宋朝这么大的国家,财力又这么充裕,可是咱们皇家所用的大殿也好,房屋也好,都这么紧巴,这么憋屈,也很不方便。国家是皇上您的,江山也是您的,您掌管这么大的国家,拥有这么辽阔的江山,可是住在这么憋屈、紧巴的地方,这有损皇上和朝廷的形象,也跟您恢宏的气魄、广阔的胸怀不能相称,所以不论是站在国家的角度,还是站在皇上的角度,都应该把眼下的宫殿扩建一下。我本来是想再另外新建一座大一点的宫殿,可是我怕皇上您不同意,就只提出扩建的想法。”

徽宗听到这里才感觉到,还真是蔡京能看到问题,也真能替皇上和皇家着想,前面的三个宰相,没有任何一个人想到这一点,况且就算皇上想修想建宫殿,他们也不会同意,只会阻拦。他们谁都没有说过,江山是皇上的,国家是皇上的。没有。以前杨光华说过这话,可作为宰相,蔡京是第一个。细细想来,觉得蔡京的话是真有道理呀,也真说到了自己的心坎上,因此非常高兴。一高兴,干脆就问:“既然能扩建,跟新建一座宫殿这费用相差多少啊?”

蔡京一听徽宗这样问,心中一喜,说:“臣让户部和工部分别初算了一下,两项差不多少。扩建和修缮,自然要比新建略微省点,可是也省不了多少。所以本来我是想”

徽宗就盯着蔡京的眼睛,笑眯眯的问,“你是想干脆就新建一座?”

蔡京很想哈哈大笑,可是他又觉得在皇上和杨光华这两个小伙子面前,不能失态,免得被他们笑话,觉得自己太轻狂,我老蔡可不是那种轻狂的人,也不能做那种被皇上看热闹的事儿。一边想着,蔡京就问徽宗,“这么说,皇上您是同意要建一座新的宫殿了?”

徽宗想,既然费用差不了多少,那建新宫殿何乐而不为呢?即便差的稍大一点,建一座新的,它体现的是一代皇上的威仪和气魄,于是就说:“好,那就按你的想法办,新建一座吧。只是呢,对外就说是重建延福宫,原来的延福宫太小太旧了。”

蔡京非常高兴,“啪”,双手使劲一拍,激动的说,“皇上真是太英明,太伟大了。我真想高呼一声,皇上万岁!”

徽宗也笑了起来,说:“好啦好啦老蔡,就这样吧”。说到这里徽宗似乎突然想起了什么,对杨光华说,“光华呀,你再到政事堂去看一下,诏书写完了没有?今天得发下去。”

杨光华答应着,撩开大步,向政事堂而去。大殿里只剩下了徽宗和蔡京。徽宗说道:“老蔡呀,我把杨光华支开了,是想跟你说件关乎你的事。我想你肯定很关心,你这个代理宰相的‘代’字何时才能摘掉,去‘代’转正。其实这件事杨光华昨天下午专门跟我说过。他建议呀,这次呢,一起下两道诏书,一道罢免曾布,另一道任你为宰相去掉‘代’字。可是后来我想,你老蔡任这个代理宰相,才十来天嘛,还没有处理过惊天动地的大事,如果贸然摘掉这个‘代’字,难免会有人不服气。如果真出现那种情况,你被动我也被动啊,咱们都不好看,与其这样倒不如我们稍等几天,等时机成熟了,你在朝野上下有了比较高的威望和威信,再给你转正,好饭不怕等,不就是一道诏书的事吗?那样岂不更好?”

蔡京听完皇上的这番话,一直吊着的心也就放下了,反而感激杨光华的心情强烈起来。关于扩建宫殿,其实今天汇报明天汇报没有什么关系,他之所以选在这个时间点来汇报,就是想看一看皇上对他这个代理宰相有什么看法,对他下一步的安排有什么想法,能不能去掉这个“代”字。现在他清楚了,也明白了。他深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句话的道理。自己才五十多点,不到半年时间,从提举洞宵宫的闲人,提拔到了正三品,而现在已经站在正一品的门槛上了,这简直就是奇迹,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这样想着,蔡京就对皇上说:“皇上,您给臣的恩典已经够多了,臣就是为皇上做牛做马,献出这把老骨头,也不足以表达对圣上的感恩之情。皇上您放心,我会尽心竭力做一个让你满意的臣子,并且我要努力开创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气象,保着您成为真正的胜君明主。啊,还有个事儿,既然皇上同意新建一座宫殿,还请皇上方便的时候考虑一下新建宫殿的名字,并且您还得亲自题写牌匾,只有皇上赐字,才最能彰显皇家气派,也才最能体现大宋的风光。”

徽宗一听,非常干脆地应道:“当然,这是当然。我看,就叫延福宫吧。”

蔡京乐得跟小孩子平地里捡了宝贝似的,起劲地鼓起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