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方庆听到杨光华说要建设殿阁的时候,头就有点发懵。已经是十月了,天气马上就要冷起来,很快要上冻,天寒地冻搞施工,谁敢保证工期?为什么不提前安排?可是他又不敢说出来。按说,建不建盛放大鼎的殿阁,应该是他工部考虑的事,他并没考虑到这个问题,倒是杨光华提出来了,自己还能说什么?皇上不追究自己的责任就算烧高香了。
徽宗又强调说:“我再重申一遍,编书、铸鼎、建殿、创制新乐,这四大工程是明年大年初一大朝会上必须要有的项目。能明白这其中的意思吧?”
听到徽宗说是四大项目都是大朝会上的必有项目,众人才意识到任务的非常重要意义了。便齐声应道:“明白,明白。”
杨光华又插话说:“各位要知道,明年是皇上登基十九周年。现在呢,又正好是政和年间,九,本身就是最大的数字,是帝王至尊的象征,是个可以无限延伸的数字,它象征大宋的基业万古长青,无限延展,也象征政通人和,国家兴旺,所以呀,明年大年初一这次大朝会,跟任何一年都不同,可以不再专门搞登基十九周年大庆典,但是在初一大朝会时,把这个内容含进去,有着更加深远的意义。所以呢,这几个重大项目都必须提前完成,至于建设宝鼎殿阁有一定困难,这可以理解。但是可以理解,不等于不能建。皇上已经定了的事,是不能打折扣的,必须按期完成,还得要保证质量。工部方尚书,你不但有丰富的经验,而且你们工部啊,做事历来扎实,高效,还有什么事能难住你们工部呢?对不对?”
徽宗听到这里,眼睛唰的一下就亮了起来,心想,到底还是杨光华的境界高、看得远啊,杨光华考虑问题就是深远,朝廷无人能够代替,也无人能够达到他的境界。徽宗自己在心里说,自己就没有想到这一节,只觉得让他们干这四件事儿,可就没有提升一下高度,多亏安排杨光华做总负责。于是就说,“刚才太师说的,你们都听清楚了吧?你们都是朝廷的重臣,得向太师学习呀,学习他看问题的高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啊,只有这样你们才能不断的提升。好啦,这事啊,就这样。另外,我给你们顺便要说一下,从明天起,你们再到这个办公大厅来,就不能像前一段时间那样随意了啊,想来就来,只给杨坚打个招呼就进来了,杨戬又不好意思阻拦你们任何一个。从今往后,执行垂拱殿的规矩,任何人要见朕,必须先经过太师允许。杨戬,你听到了吗?以后所有来的人,让他们先向太师报告,经太师同意后才能见朕。不管谁,都要遵守这一规定,宰相也不能例外。
杨戬应道,“遵旨,臣,记住了。”
按照徽宗的安排,杨光华当天就搬到了延福宫皇上办公大厅,还是像在垂拱殿那样,在同样的位置,又给杨光华放了两张桌子和一个小书架。杨戬呢,就在办公大厅的门外。杨戬现在的身份也跟以前不同了,他现在是内侍省的大总管,自然就比以前的事情多,所以就又带上了一个跟他一样机灵、但是个子不如他高,形象倒还端庄,人也很恭谨勤快的小太监,名字叫张宁。一般情况下,杨戬只要后宫没有大事就守在办公厅大门外;如果有特殊情况,他就安排张宁在这里。
徽宗已经把国宝工程的担子交给了杨光华,又把四项分工程给各个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做了交代,同时又跟杨光华单独进行了交流,也就不再过问。他深信,只要有杨光华,就什么事都能办好。没有把握的话杨光华不说,没有把握的事,杨光华也不做,这十来年的时间他已经全面的了解了杨光华,也真正摸透了杨光华,所以对杨光华深信不移。
果然,杨光华担任了国宝工程的总指挥之后,各项工程推动就很快。到了农历腊八节前一天,何执中就来报喜了。先给杨光华汇报了一下基本情况,然后就说:“太师啊,你看这事儿,咱们还要不要特别给皇上汇报一下?”
当时徽宗并不在办公大厅,而是在歌舞厅那边,由刘飞鸿和杨戬、张宁陪着,观看由太常寺最漂亮、功底最好的舞蹈演员跳舞。原本是为大年初一大朝会排练的舞蹈,徽宗一定要先睹为快,刘飞鸿自然高兴无比,就安排了这次半汇报演出、半排练的表演。
杨光华自然不能把实情告诉何执中,就说:“你把这本书的初稿,先放在我这里,皇上一会儿回来,我请皇上先看,内容这么多,恐怕至少也得要两三天才能看完吧?皇上看完了,有什么旨意,我会及时转达给你,你们再根据皇上的旨意,加以修改完善,怎么样?”
何执中见皇上确实不在,也只好这样,就先回去了。
何执中走后,杨光华就翻看起那本古器、古鼎图册来,刚看了两页,方庆就来了。方庆已经是六十多岁的人了,在工部尚书的职位上做了十多年,深受下属的拥戴和信任,徽宗对方庆的工作也很满意。方庆的身体蛮好,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得多,杨光华觉得这与方庆的性格有密切关系。不论事情多么紧急,方庆都不会慌乱,也不会过分着急,并且听说从来不生气。并且方庆特别聪敏,所以,但凡皇上交代给工部的事情,每一次都完成的很好,比如建画院,在延福宫建设过程当中所参与的项目,都完成的很漂亮。
方庆一进门,杨光华闻听动静抬眼一看,方庆的两眼炯炯放光,就说:“恭喜方上书,贺喜方上书啊!”
方庆一听杨光华这话,就愣住了,说:“太师大人,有何可喜,有何可贺?下官请教太师大人。”
杨光华就笑了笑说,“我知道,你的铸鼎工程一定是完成的很好很漂亮。”
方庆说:“是的呢,下官就是来汇报这件事情,并请太师大人和皇上前往检查验收的。”
杨光华并不接话,而是说:“不过,我好像看到你的九座殿阁还没建好吧?应该是还没有全部完成。”
方庆就呆愣在原地,扎巴着眼睛说:“太师啊,你什么时候去看过?我怎么不知道?”
杨光华说:“就是啊,我什么时候去看过?呵呵,其实,本太师真的没去过。”
方庆就说:“那你怎么知道的那么清楚啊?”
杨光华说,“哈哈,我呀,瞎猜,你可不要介意哦!”
方庆说:“真的,你猜得太准了,确实还没有完全竣工,就执剩下装修和装饰了,还有点小尾巴工程再修补一下,大概有个三五天就全部完工了。不过下官还真的是服气你了,太师你怎么知道的那么清楚?”
杨光华心里想,我看你的脸色我就能看得出来,其实许多街头相面的,就是这样从面部表情看出人的内心的。
方庆跟杨光华认识也有十多年了,他早已经对杨光华佩服的五体投地。尽管他的年龄比杨光华大了三十来岁,可他深深的知道,杨光华的能力,水平,素养都是他所不能比的;而杨光华的能量,更是他想赶都赶不上的,尤其是杨光华的人品,让他非常的敬佩,满朝文武他最佩服的和最尊敬的杨光华是第一人。而他最瞧不上和最恶心的就是蔡京和蔡攸父子。其实方庆是那种很耿直很正派又很聪明的官员,只不过它的涵养好修养也好,轻易不表达自己内心的东西,所以也很少得罪人。就连蔡京那个老鬼,善于琢磨人、探测人心、老奸巨猾的老家伙,都一直看不透方庆。
杨光华接着方庆的话又说:“说实话,我深知这项工程的时间这么短,工程量有这么大,天气又寒冷,你们施工的难度自然很大,这么短时间要把全面完成是很难的,所以我就估计你们完不成,但你们到了这个程度能干到这个程度也很不错,很不容易了,皇上知道了一定会很高兴的。这样吧,皇上有别的事,不在这里,等皇上回来,我向皇上禀报,皇上确定了时间,我陪皇上去专门参观你们铸的宝鼎。我可以现在就打这个保票,一定是非常好,不论质量,外观形态、饰纹、字符等等,皇上一定都会满意。”
方庆就说,“哎哟太师呀,要真是这样,那本官就一千个一万个放心啦,本先谢太师了。另外一项工程呢,本官回去以后,督促他们抓紧时间,不管天气多么冷,工期都要尽可能的往前提。”
杨光华一看,就只剩下创制新乐的事情了。杨光华想,这个倒是不很着急,其实只要小年之前创作出来,皇上验收合格了,再排练一下,大年初一的大朝会上就可以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