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月三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火流知节换,秋到喜身安。
林鹊真安往,河桥晚未完。
得闲心不厌,求巧老应难。
送酒谁知我,瓢樽昨暮乾。
——苏辙《七夕》
“子由,过几日便是七夕,杨大人邀请我们一起去兴国寺晒书。”苏子瞻拿了两个帖子进来。
苏子由正在校对错别字,闻言抬头,“哦,那便去呗。刚好让杨大人帮忙指点一番最近写的文章。”
大宋的七夕十分热闹,官方放假一日,民间狂欢七天。
苏子由兄弟俩于七月初一到达京城,此时城里已经开始张灯结彩。
而杨畋第一时间听说了两人回京,便下了书会帖子。
杨畋是年初新上任的三司户部副使,踏春诗会上对苏家兄弟印象深刻。
他也是老臣了,自然能看出来苏子由的相貌与官家十分相似。
即使这次官家没有交代,他也会邀请二人参加书会的。
临近七夕,城里开了专门的“乞巧市”,苏子瞻爱热闹,用了晚饭后便拉了苏子由去瞧。
谁知乞巧市大多是未婚少女,见到二苏,红着脸来送香包绣品的络绎不绝。
两人好不容易才挤开人群逃出来。
苏子瞻擦了擦汗,悠悠感慨,“人生何处不儿嬉,看乞巧,朱楼彩舫。”
苏子由:嗯?这不是……
“这句很押韵,回去可作首词来。”他点点头,冲苏子瞻一笑。
得了夸奖,苏子瞻更来劲了,“子由也觉得好?那不如我给子由作一首,子由也给我作一首,咱俩交换?”
七夕的诗词啊……苏子由本身不喜欢写词,何况脑子里全是名家精华,又不敢随意拿来用,只能勉强道,“我尽量吧……”
见他为难,苏子瞻便也不强求,拉着他的手边走边笑道,“子由若不想作也无妨,用别的法子补偿我也可以的~”
苏子由跟他朝夕相处,哪里不明白他所谓的“别的法子”是什么,当下脸色微红,轻轻点头。
苏子瞻却很惊喜:子由素来含蓄,平日言语间甚少应他这些龌龊念头。那今晚……
巨大的喜悦涌遍全身,就连走路都轻快起来。
这次来到京城,父母都不在身边,苏梁平日里跟着秋松冬竹打打杂,进出也没人跟着,因此苏子瞻夜夜都很快活。
白日里和子由一起作文章,夜里和子由一起做……咳咳……
七夕当天,朝廷休务一天,兴国寺文人荟聚,热闹非凡。
大家带着自己珍藏的孤本字画,或是诗集文集,相互交流观赏。
苏子由不禁感慨:北宋文风鼎盛,是有原因的!
苏子瞻带了文同的墨竹图,苏子由则带了他们父子三人的《南行集》,里面是他们这些年的文章诗词精选。
杨畋这个小老儿对《南行集》惊为天人,之后与苏子瞻相谈甚欢,丝毫没有官架子。
梅尧臣和司马光在《墨竹图》前看了又看,爱不释手。
不过不远处有个青年人面前人更多。
“你竟然有苏大才子的《墨竹图》,这是真的假的?”
“苏子瞻的墨竹图?快去瞧瞧!”
苏子瞻本人:?
梅尧臣&司马光:??
苏子由看向那个一身锦衣的年轻男子,并不认识,于是以眼神询问苏子瞻。
苏子瞻微微摇头,表示他也不认识。
这时,杨畋出声道,“那是吴国公府的小公子,苗怀仁。”
听见“吴国公府”,苏子由恍然大悟——去年好像是卖了幅画给他们。
苏子瞻也反应过来,将当时卖画的事情和几位大佬说了。
梅尧臣连连叹息,“唉呀,如今想求子瞻一幅画可就难喽!”
司马光在一边帮腔,“苏子瞻的求不上,那这文与可的,我等就厚颜带走了!”
苏子瞻连忙护住卷轴,冲几个老头子咧嘴,“文表兄的我也就这一幅。小子的字画不值钱,几位想要小子的画,尽管用墨宝来换便是了!”
苏子由深以为然地点头:面前都是名留青史的人物,后世墨宝自然价值连城。
关于苏轼参加书会,结果他的画比他本人更出名一事,一时间成为京城文人圈内的笑谈。
而晚饭后,两人一回到京城宅邸,苏子由就直接被苏子瞻拉去了房里。
路过正在扫地的苏梁时,苏子瞻还不忘对他嘱咐,“叫秋松冬林多烧点水,一会儿我和你家主人要沐浴!”
苏梁“哎”了一声,丢下扫帚就去传话。
一进屋,苏子由气恼地打他,“你喊那么大声做甚?深怕别人不知道……”
剩余的话都被苏子瞻尽数吞下。
关于哄妻这项本事,苏子瞻尽得父亲真传。
“人都被我支开了,子由尽可以大声喊……”
是夜,金风玉露,梅开三度。
————————————
风回仙驭云开扇。更阑月堕星河转。
枕上梦魂惊。晓来疏雨零。
相逢虽草草。长共天难老。
终不羡人间。人间日似年。
——苏轼《菩萨蛮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