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泡泡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康妮小说网https://www.vkni.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梁怀王死后,贾谊郁郁寡欢,但在临死之前,还给文帝上疏,针对了一件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贾谊上疏曰:“陛下即不定制,如今之势,不过一传、再传,诸侯犹且人恣而不制,豪植而大强,汉法不得行矣。陛下所修以为藩扦及皇太子之所恃者,唯淮阳、代二国耳………………。”
贾谊上疏大概说了什么呢?
扩大诸侯国的规模!
准确的说,是扩大梁国和淮阳国的规模!
听到这,老教授忍不住虚心请教道:“驸马,贾谊的一贯主张不是【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吗?”
什么叫【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其实就是晁错的推恩令早期版本。
很多人以为,晁错就是推恩令这个历史上最大阳谋的首创。
其实不然,最少贾谊在他之前就提出了类似推恩令的想法,这就是【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扩大诸侯的人数规模,但控制诸侯中的强藩。
对于老教授的问题,徐鹤解释道:“其实,这两者并不矛盾,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是长治久安之计,扩大梁国和淮阳国的规模这是权宜之计。”
“为什么要区别对待?因为最简单的道理,只有亲生儿子才能靠得住!”
说话的话说得浅显且直白,将历史上文景之治的缔造者之一汉文帝,以及名臣贾谊的想法,扒了个干干净净。
这一时期的天下诸侯,北部有燕国、代国、河间国、赵国,东部和中部有从齐国分割出来的城阳国、济北国之类,又有梁国、楚国、淮阳国,南部有吴国、淮南国、长沙国。
而汉文帝亲生儿子的封国就只有代国、梁国和淮阳国。
梁怀王已经死了,还没有继承人,如果梁国因此被取消了,那么汉文帝能够真正安心倚仗的诸侯国就只剩下代国和淮阳国了。
代国北境和匈奴接壤,自顾尚且不暇,帮不上朝廷多大的忙,至于淮阳国,面积太小,实力太弱,就像一块可口的小点心,只会引起强邻的贪欲,却毫无办法对其他诸侯形成制约。
虽然除了长沙国之外,天下诸侯都是刘姓,但亲戚关系的天然法则是“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认不了”。
如今刘揖死于意外,那能胜任一国诸侯的皇子就剩下刘武和刘参两个了。
如果不给他们广土众民的话,文帝和朝廷的话语权无疑就受到了削弱。
“再加上,梁国如果得到扩张,就足以抗衡齐、赵,淮阳国扩张,就能制衡吴、楚,这样一来,用贾谊的话来说,就是【陛下高枕,终无山东之忧矣】。”
张瓅道:“那最后汉文帝听从了贾谊的意见了嘛?”
“帝于是从谊计,徙淮阳王武为梁王,北界泰山,西至高阳,得大县四十余城。后岁余,贾谊亦死,死时,年三十三矣!”
服了,服了!
老教授服了。
原来,这就是他……一个王府教授与状元之才之间,巨大的学识鸿沟。
徐驸马不仅书读得好,而且还能从一件不起眼的记述上,引申出这许多治国理政的学问来。
所以汉文帝采纳了贾谊的意见,将刘武改封梁王后,得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若干年后,七国之乱爆发,梁王刘武果然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死死阻拦七国之兵给文帝带来了喘息之机!”
张璨感叹道:“没想到贾谊竟是天纵之才,见事于微末发端,听了姐夫的这番话,犹如亲历!神往无比!”
徐鹤笑道:“一会儿我录下贾谊《益壤》、《权重》二文交给殿下,殿下读完后更知贾生之才——风流绝代!”